龍巖市漳平永福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龍巖市漳平永福堂位於漳平市永福鎮,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鎮地處閩西南交界,是全國著名的花鄉。獨特的地理條件鑄就了永福秀麗的風景和宜人的氣候。1884年美國傳教士不遠萬里、爬山涉水把主的福音傳到永福。同時也辦起了頗具規模的基督教學校。主福音的到來和西方先進文化思想的進入,使之那時的永福被稱為「迦南美地」。杭日戰爭期間,閩南神學院、漳州協和醫院也內遷來永福,而當時能人志士也能沐浴着主耶穌的榮耀,歸心向主。永福人們也因此得到神最大的祝福。永福人的聰明才智享譽閩西南乃至全國,這難道不是主恩賜的最好見證吧?由於歷史的原因,主福音傳頌一度成為永福人的夢靨,但是現在有着深厚基督文化歷史積澱的人們多麼企望把在他們心中涌動渴慕主耶穌到來的這股春潮,在神的引導下再創「聖境」。
然而,有着117年歷史土木結構建築的永福教堂,由於年代久遠,地基下沉,已屬危房。雖經二十多年來的多次維修,仍無法解決整體結構的安全問題。經市城建局派員勘察鑑定為危房D級。為確保廣大信徒兄弟姐妹的生命安全。經「長執會」研究,並報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後,決定在原堂址拆除重建的方案,並得到永福信徒的擁護和支持。並掀起了踴躍的獻愛心活動。兄弟姐妹奉獻籌集資金20多萬元,各兄弟教會熱心扶持奉獻資金30多萬元。現總共籌集資金近60萬元。
建殿工程於2005年9月份破土動工,由廈門教會的工程師奉獻設計。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60平方米,預算造價約160萬元。
教堂的產生
在基督教被正式承認之前,任何公開的祈禱和傳教活動都是不可能的。於是,早期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和活動都是採取名副其實的「地下活動」。在秘密開挖的地道內,安放一張特製的長桌作為會議之用。地道的兩側壁上,挖出一個個的穴龕,裡面刻畫着粗拙的聖像作為信徒們膜拜的對象。由於怕教外的敵視者發現,這些聖像和聖經故事都採用象徵的手法。如陽光代表上帝,鴿子橄欖枝代表和平、幸福;牧童象徵耶穌,一群羔羊象徵人民,並以此代表耶穌愛人民;一個孩子在洗澡象徵皈依基督教的新教徒正在舉行洗禮[1]儀式;這種地下的穴龕盛行於公元1世紀到公元4世紀初葉,是基督教最早的教堂建築形式。
從公元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頒布了著名的「米蘭敕令」[2],使基督教取得了國教地位,在此之後,地下的穴龕活動終止停止了,地面的基督教教堂建築開始出現。
參考文獻
- ↑ 基督教洗禮的意義,新浪博客,2010-05-31
- ↑ 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基督教的新紀元,個人圖書館,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