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安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安乡隶属昭通市彝良县,位于城县北部,距离县城19.2公里。全乡总面积128.62平方公里,东临小草坝乡,南与角奎镇毗邻,西靠大关县青龙乡,北与钟呜、两河乡接壤。全乡地形地貌复杂多样。[1]

乡镇概况

龙安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121个村民小组。至2006年末,全乡总户数6089户,其中农业户数5570户,总人口24100人,男性12611人,女性11489人;非农业人口 776人,农业人口23324人,民族汉族为主,另有苗、彝等少数民族,其中苗族2986人,占总人口的12.4%,汉族20012人,占总人口的83%,彝族887人,占总人口的3.7%。全乡土地总面积为28549亩。其中水田面积500亩,旱地面积28049亩;水田主要分布在水利条件好,地势相对平缓的坝区,旱地分布较广,90%的旱地分布在山区。全乡林地面积有91121.6亩;境内海拔在790--2229米之间,平均海拔1509米,相对高差为1439米。年平均气温在12℃之间,降雨量1000 mm。土壤有粘土、砂壤土等类型,性状多呈弱酸性。无霜期约为285天,有利于烤烟、蔬菜、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全乡有小二型水库3座,总库容为72.7万立方米。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313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33元。

农村经济

龙安乡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35.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74.04万元,占总收入的37.4%;畜牧业收入821.76万元,占总收入的26.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7500头,肉牛820头,肉羊2300头);林业收入260万元,占总收入的8.3%;第二、三产业收入52.25万元,占总收入的1.7%;工资性收入820万元,占总收入的26.1%。农民人均纯收1633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第三产业为主。全乡外出务工收入820万元,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00人(占劳动力的9.9%),在省内务工440人,到省外务工760人。

基础建设

截止2006年末,龙安乡全乡7个村委会已实施村村通工程,已经实现30个自然村通电、通路。全乡有2620户通自来水,有3811户饮用井水。拥有电视机农户4601户,安装有线电视的农户有1086户;安装有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1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551户。全乡有1个集贸市场。共有汽车26 辆,农用运输车52辆,拖拉机 3辆,摩托车383 辆。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400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7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亩。建有沼气池农户1037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4户;建有小水窖1603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06户。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砖(钢)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993户居住砖(钢)混结构住房;13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352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其他结构住房的农户250户。

文化教育

龙安乡为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以创建龙安乡教育规划发展的重点项目;大力实施名师工程、素质教育工程、人才队伍工程。龙安乡有中学一所,完全小学7所。 2006年末,在校中学生1451人,小学生2632人,在职在编中小学教职工183人。中学16个教学班。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8%;2006年享受"两免"学生有1532人,其中免杂费890人,免书费642人,"一补"773人。

人口卫生

龙安乡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全乡范围内大力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广泛动员全乡人民群众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卫生习惯;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优免补"政策,大力宣传"独生子女光荣"政策,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截至2006年末,全乡共有农户6089户,总人口24100人。其中农业人口23324人,劳动力12100人。苗族2986人,汉族20012人,彝族887人。全乡有卫生院一所,村卫生所7所,村民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全乡共有乡村医生26人,卫生院医护人员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8664人,参合率80%;享受低保1711人;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2]

特色产业

龙安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全乡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农业稳乡、科技兴乡"的发展战略,用调整产业结构的方法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已形成蔬菜、水果、农业等一批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初步形成二产、三产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农民收入当中,二、三产业所创造的价值占了较大比重,城乡差距逐年缩小。初步形成以务工为龙头、新型产业为辅助、服务业为基础的特色产业格局。

新农村建设

2006年以来,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区工作安排部署,乡党委、政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拟定了建设方案并分步实施。列为试点示范村的共 2 个。全乡现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龙安乡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为主线,以产业结构调整和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全面深入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观。随着全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脏、乱、差现象明显改观,村民的卫生习惯有所改变。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的实施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全乡硬化摸槽村土地老街1000米、摸槽村丁字路口800米,乡集镇600米。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村民的素质有了较大提升,团结协作,致富奔小康的愿望迫切,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休闲娱乐文明适度,呈现出一派社会稳定和谐的新景象,广大群众更加坚定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招商引资

根据龙安乡"十一五"规划,乡党委、政府大力引进外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一是年内2家煤矿,实际引进外资500万元参与技术改造,进一步做大做强煤产为。[3]

人文地理

龙安乡气候温和、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有着极好的区位优势,有大小河流13条,有水库景点3座。这里人民勤劳朴实,境内有闻名遐迩的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瘦石山摩岩石刻群景点,山上石壁上有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极高的摩岩,瘦石嶙峋,自清光绪二十七年起,至三十一年先后留下摩岩刻九处,全都是依山石的自然形态刻凿,字迹古朴,清新、刊刻精细,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1986年列为"彝良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命名为"龙安瘦石山摩岩"。成为四方文人相聚之地。充分呈现了汉文化在当时影响之深。现仅存桂花树两株,风姿依旧,每当中秋八月,仍香飘十里。

这里的苗族风情浓郁,木坪村寨子"苗族风情园"迎来了县内外的领导参观。每年农历7月13日三乐苗族花山节,是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来至四面八方的苗族同胞,欢聚在这里举行传统文艺活动。

资源环境

全乡土地总面积为28549亩。其中水田面积500亩,旱地面积28049亩;常用耕地面积28549公顷,水田主要分布白岩、三乐水利条件好、地势相对平缓的两个村,旱地分布较广,90%的旱地分布在平缓的山坡上;土壤有砂壤、粘土等土壤类型,性状多呈弱酸性。霜期约为280天,有利于烤烟、蔬菜、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生长;全乡有小二型水库3座,总库容为72.7万立方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