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拍卖网 的图片

《龙城录》又名《河东先生龙城录》,中国唐代传奇小说。《古今说部丛书》本。共二卷,四十三则。旧题柳宗元撰,但历来学者对此存疑。主要记述隋唐时期帝王官吏、文人士子、市井人物的轶闻奇事。部份内容影响后世小说创作。

目录

内容预览

吴峤精明天文 吴峤霅溪人也,年十三作道士,时炀帝元年过邺中,告其令曰:中星不守,太微主君有嫌,而旺气流萃于秦地,子知之乎。令不之信,至神尧即位方知不诬,峤精明天文,即袁天罡之师也。 魏征嗜醋芹 魏左相忠言谠论,赞襄万几,诚社稷臣。有日退朝,太宗笑谓侍臣曰:此羊鼻公不知遗何好而能动其情?侍臣曰:魏征嗜醋芹,每食之欣然称快,此见其真态也。明日召赐食,有醋芹三杯,公见之欣喜翼然,食未竟而芹已尽。太宗笑曰:卿谓无所好,今朕见之矣。公拜谢曰:君无为故无所好,臣执作从事,独僻此收敛物。太宗默而感之,公退,太宗仰睨而三叹之。 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 上元中台州一道士王远知善易于观感,间曲尽微妙,善知人死生祸福,作易总十五卷,世秘其本。一日因曝书,雷雨忽至,阴云腾沓直入卧内,雷殷殷然赤电绕室。暝雾中一老人下,身所衣服但认青翠,莫识其制作也。远知焚香再拜伏地若有所待,老人叱起怒曰:所泄者书何在,上帝命吾摄六丁雷电追取。远知方惶惧据地起,旁有六人青衣,已捧书立矣。老人责曰:上方禁文自有飞天保卫,玉笈金科秘藏玄都,汝是何者,辄混藏缃帙据其所得,实以告我。远知战悸对曰:青丘元老以臣不逮故传授焉。老人顾颔顷曰:上帝敕下,汝仙品巳及,于授受期展二十四年,二纪数也。远知拜命次,旋风扬起,坼帷裂幕,时已二鼓,明月在东,星斗灿然,俱无影响。所将书乃易总耳。远知志颇自失,后闭户不出,经岁不食,人因窥阒中,但闻劝酬交欢,竟不知为谁也。光宅中召至玉清观安泊,间或逃去,如此者数次。天后封金紫光禄大夫,但笑而不谢。一日告殂,遗言尸赴东流湍水中。天后不允其语,敕葬开阴原上。后长寿中台州有人过海阻风,飘荡船欲坼,妄行不知所止,忽见画船一叶渺自天外来,惊视之乃远知也。渐相近台人拜而呼之,远知曰:君陟险何至于此,告台人此洋海之东千万里也。台人问归计奈何,远知曰:借子迅风,正西一夕可到登州,为传语天坛观张光道士。台人既辞去,舟回如飞羽,但觉风毣毣而过,明日至登州,方知远知死久矣。访天坛道士,其徒云死两日矣。方验二人皆仙去。

后世研究

《龙城录》里的记载,多为荒诞不经的传说,这正是唐人的喜好,比宋人活泼。赵师雄夜宿罗浮山而在梅花树下遇仙的故事,出自传为柳宗元所作的《龙城录》。《龙城录》中的故事,篇幅多短小,能以意境和趣味取胜,语言则甚圆润清丽。柳氏的古文,峻峭幽深,风格相去甚远;梅花梦故事透露的情愫,也不似他的为人。宗元以古文体作传奇,如《李赤》《河间》二传,文字皆简洁刚厉,不掺杂丽语,又往往借人事发议论,义正词严。以此感觉,似乎很容易便能断定《龙城录》非出自宗元之手。 实际上,以文字风格判定一部作品是否出于某人之手,极不可靠。且不说一个作家的前后期创作会非常不同,大作家本身思想和风格都丰富多彩,很多人还故意模仿他人,而模仿到神似,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并不很难。此外,作家在不同类别的创作中,会故意拉开文字的风格。在写正统之文和不那么正统的小说时,尤其如此。 《后搜神记》传为陶潜所作,元好问留下一本《续夷坚志》,听起来都有些奇怪,其实一点也不。文学史和作品精选把一个人扁平化了,甚至点线化了。我们以为李白天天浪漫,什么事都不干,但他也有抱着闺女在门口摇拨浪鼓的日子。我们以为杜甫天天皱着眉头眺望宫墙,但他青娥皓齿在楼船的时候,也是很狂放的。 《龙城录》开头说:“柳先生谪居龙城,因次所闻于中朝士大夫,摭其实者为录。”这话是靠不住的。《龙城录》显得独异之处,是对文字特别关心,有关写作的条目特别多,如王远知作《易总》,韩仲卿梦曹子建求序,以及裴武公夜得鬼诗等等。这对理解作者的身份,不无帮助。 东坡梅花诗中有“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之句,如果认定《龙城录》是宗元所作,则苏轼用此典,理所当然。但认为《龙城录》是宋人所作的学者,则说赵师雄的故事是根据苏诗衍化出来的。这在理论上也是可能的。举个例子,我一直觉得崔护的人面桃花就是这么来的:先有诗,好事者据诗敷衍出一个优美感人却不无漏洞的故事。所以,争论谁先谁后,几同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辩论。没有证据,哪一方都是推测。 至于文字,前人里头,朱熹看文字,眼光极为毒辣。《朱子语类》说:“柳文后《龙城录》杂记,王銍性之所为也。子厚叙事文字,多少笔力。此记衰弱之甚,皆寓古人诗文中不可晓知底于其中,似暗影出。伪书皆然。”但这个说法我不敢苟同。《龙城录》的文字并不“衰弱”,顺举“魏征嗜醋芹”一条: “魏左相忠言谠论……公退,太宗仰睨而三叹之。” 应当说,叙事既简洁,也不乏趣味。《龙城录》多称韩退之,如“退之尝言”,“退之常说”,给人的印象,作者和韩愈很熟,这当然无助于说明作者一定是宗元。似此小技,作伪者也能想到,但“夜坐谈鬼而怪至”一条,讲作者和韩愈等三人的一件事,显有为韩柳的遭际鸣不平的意思,我倒宁愿这真是宗元自己写的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