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龙南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南镇,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地处龙南市境东北部,东与里仁镇东坑镇接壤,南与东江乡、渡江镇毗邻,西与桃江乡相望,北与全南县龙下乡相接,属龙南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交通便捷,距广州289公里,距深圳340公里,距南昌586公里,京九铁路、105国道、大广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二条大动脉贯穿该镇,具有接受珠三角地区经济辐射、产业转移的优越区位条件。[1]

中文名称: 龙南镇

外文名称: Longnan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9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

电话区号: 0797

邮政区码: 341700

地理位置: 龙南县西北部

面 积: 89.6平方公里

人 口: 117486(2010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著名景点:玉石仙岩、龙头滩、龙翔广场等

机 场: 赣州黄金机场

火车站:龙南站

车牌代码: 赣B

行政区划代码: 360727100

自然资源

龙南镇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区位优越。镇境界于东径114.46’—114.47’、北纬24.53’--24.54’之间,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为中间低,四周高,县城比较平坦,主干河流有渥江、濂江、桃江。矿产丰富,特别是稀土、煤、石灰石储量丰富,质优易采。

乡镇概况

全镇辖9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285个村(居民)小组,国土面积8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万亩,林地面积7.2万亩。全镇户数21300户,117486人(2010年)。

具体如下:面积:123.7k㎡,代码:360727100

辖:中山社区、文化街社区、金都社区、金塘社区、金水社区、新生社区、龙洲社区、龙腾社区、五里山社区、龙陂村、红杨村、红岩村、井岗村、新杨村、石人村、大罗村、金虎村、新都村、黄沙村、新岭村、新华村、畲族村。近年来,龙南镇充分发挥县城中心乡镇的地位作用,积极策应县委、县政府大开放战略,按照建设珠三角地区最具活力、最有效率的对接目标,紧紧抓住珠三角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良好机遇,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强工兴镇战略,区域经济的开放度进一步扩大,产业基础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纺织制衣、电子五金玩具、稀土等矿产品深加工与应用、食品药品四大工业主导产业,脐橙、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蚕桑“三带一园”和工业原料林、生猪“两大基地”农业产业。蔬菜种植面积达8363亩,花卉种植面积达1270亩,果园面积达5000多亩,蚕桑面积稳定在400亩以上,有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场1个,年出栏千头生猪养殖基地20个,全镇生猪饲养量达40000头,新建年出笼5万头肉鸭养殖基地一个,完成工业原料林2400亩。2005年,龙南镇被评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百强乡镇。

旅游景点

玉石仙岩

玉石仙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离龙南县城4公里,岩峰海拨307米,岩石全系石灰石,灿若白玉,故名玉石岩。有一岩洞名玉虚洞,可容数百人,洞顶有圆形缺口,光线沉入如玉镜悬空,岩洞内有千姿百态的石钟、石笋,洞中有一井,称龙井,深不可测。游者试以糠投入,后见糠出桃江龙头滩,离岩已20多里。洞壁有明朝都御史王守仁等手书石刻43方,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石峡山

位于龙南镇矮桥头东偏北8公里会龙村境内,东是三坳茶场,西为石人村,南为柯树下村,北是蛇子嵊岽,面积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02米。山势东西走向。植被松、杉。原有一座庵建在山腰,名慈云山。此处两山夹峙,中间一条小溪,壁石矗立成一峡谷,故名石峡山。

下南门古城楼

位于县城南偏西处。原名向明门,但县人向来称之为“下南门”,是按其方位而名。系明崇祯九年(1636)建;清顺治五年(1648)毁于战争;顺治七年重建向明门,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了。城门呈拱形,内空高近4米,宽2米余。城墙高8米,厚7米。城墙上建造木梁架结构城楼。城楼净高8米,有两层天面,上盖青灰瓦片,看上去象双层楼房,其实是中间架空的亭阁。两层天面的四角有飞檐翘起,有的呈腾飞之势,有的似凤尾上卷。虽建于清初,因其按原规格重建,故看上去象典型的明代木架结构建筑。

文塔

位于龙南镇金钩村与渡江乡马头岭交界的五公山顶上,处桃江和龙小公路东侧,距县城2公里。建于清末。塔分三层,一、二层成六角形,第三层成圆锥形,塔砖上阴刻“文塔”两字,加之塔尖宛如饱含墨汁的毫笔,故称“文塔”。

木节形地古墓

位于龙南镇龙陂、新杨两村交界的丘陵上,离县城2.5公里。墓葬地地貌状况似木头的节巴,故称木节形地古墓。此墓有两块墓碑,平排隔开而立。为廖思钦及其妇人谢氏合葬之墓,1533年古历十二月始建,1860年古历七月重修。整座墓穴为磨制石块结构,前后全长10米,宽6米。地门头高1.6米,两边立着一对高1.5米的石柱。两块墓碑左右两旁及围堂两侧有装饰浮雕石碑,刻有花卉、龙马、麒麟、图案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烟园围

位于龙南镇红岩村。1932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参加南雄水口战役回师赣南休整时路过龙南,期间,红军宣传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并在各地刷写标语口号。该师三十一团一连青工队在烟园围围墙外壁上书写的标语和歌曲,虽经岁月沧桑,但至今仍清晰可辨。围墙外壁写有《共产党十大政纲》、《国民党十大罪状》和《红军行军歌》。在烟园围西边院内的一处白灰墙壁上有15条标语,也是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边青工队刷写的。

龙南指导站旧址

位于县城文化街下西门土地祠赖屋。1941年5月至1942年12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东南区办事处龙南指导站”在此办公,它以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发展战时经济,支援抗日战争。存有宣传标语和对联。

名优特产

江东荸荠:龙南镇新都村江东地方盛产荸荠,素称江东荸荠。江东荸荠个大,皮淡黑而带红色,肉质白嫩,香脆无渣。与龙南其它地方产的荸荠相比,江东荸荠以独特的优势压倒群芳。江东荸荠收获后让腊风吹数日,它的皮可有手指甲撕掉,味道更清甜爽口。每年荸荠收获季节,不但县内人争相购买江东荸荠收藏,专程来龙南购买江东荸荠的外县人也甚众。

龙南大蒜:龙南镇是龙南大蒜的主要产地之一。龙南大蒜与外地蒜种相比,蒜味更辛辣,香味更浓郁,汁液更粘稠,瓣肉更细嫩,具有明显的品种优势。自清末以来,是龙南的出口拳头产品这一。每年五六月份蒜包大量上市时候,均有不少外县外省人专程来龙南收购大蒜。

金钩腌菜:腌菜为民间常备菜,以芥菜(俗称水菜)为原料,各地都会腌制。质量最佳的为龙南镇金钩社区人腌制的腌菜。金钩腌菜除具有色黄亮略带青色和味香爽口的特点外,并有存放期长的特点,而且越存越香。腌菜氽黄鳝,为龙南民间传统名菜。

新都火笼:龙南镇新都村生产的火笼美观结实。凡上等品,火笼盖上可站人。全县各地火笼,以新都火笼质量最佳。水东活动凉床、竹沙发:龙南镇水东地方生产的活动凉床,不有时折起来存放,用时可立即打开。生产的竹沙发,鲜亮油黄,精致耐用,夏天使用十分清凉,冬天加上活动皮垫又成了皮革沙发。竹沙发与一般皮革沙发相比,造型典雅,颇具古风。

龙洲藤椅、竹筛:龙南镇龙洲地方生产的藤椅造型美观、典雅、耐用。生产和竹筛有糠筛、米筛、粉筛等,做工十分精细,特别是粉筛,令人叫绝。

虎邵草席:龙南镇虎邵村人世世代代以织草席为副业。究竟从何时开始织草席,无从溯源。虎邵草席颜色澄黄,精致耐用。年纺织草席2.5万多条,产品销往毗邻的定南、全南、信丰和广东省。新杨石小狮、石磨:龙南镇新杨村生产的石小狮,石质坚硬,形象逼真。生产的石磨,以磨粉细嫩和耐用著称,适宜家庭磨豆腐和磨粉。

历史名人

廖运芳:字湘芷,号楚涯,生卒年不详。龙南县龙南镇大罗寨背人。年幼时便博学能文,颇有名气,清雍正十年(1732)乡试中举,乾隆七年(1742),一举及弟,得为进士。曾任嘉定县(今属上海市)、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知县。他居官廉政,政绩甚多。乾隆十七年,他主持纂修《龙南县志》共26卷,这部县志纲目清晰,门类谨严齐全,被后人称为良志。

黄英镇:字海帆,清道光二十二年生,龙南县龙南镇龙洲人。光绪八年获乡试第一名,为科举以来龙南县第二位解元。中举后自辟校舍讲学,后在龙门书院讲学,他执教甚严,授课精辟。著有《阴符经解》1部及诗文若干。

廖光泮:又名廖献之,1902年2月13日出生在一户农民家庭,龙南县龙南镇大罗寨背人。小时聪颖过人,192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月他秘密回龙南开展工农运动,发展中共党员,并创建中共龙南县地方组织。当年2月,又组织成立龙南县总工会,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他打入国民党龙南县党部,担任执行委员兼党务整理委员。上任后21天被捕,第三天,国民党以“共党廖光泮,化名名廖献之,混入我党,图谋不轨的罪由,在信丰县西门外将廖光泮杀害,时年30年。

利德修:号溥文,1883年11月1日出生。龙南镇新生村人。前清秀才,后于南昌高等学堂肄业。曾任政协龙南县委员会委员、副县长。1963年5月4日病故。

赖凤池:字庆盛,号鸿慈,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龙南县龙南镇人。他潜心研究历代书法艺术,遍临名家法帖,尤其擅长欧体正楷。曾任龙南县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委员,和第五届常务委员。1976年病故。

唐泮香:1899年生,龙南县龙南镇人。细读中医经典著作,钻研清代温病诸家学说,擅长内科。总结了《论白喉的辨证分型》,对当时防治白喉起了一定作用。他在4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验丰富,颇受群众信赖。建国后,曾任龙南镇卫生院副院长、县医院副院长、县人民委员会第四、五、六届委员,县政协第一届委员及第二、三、四、五届副主席。卒于1972年2月。

唐家兴:1918年生,龙南镇水东社区人。16岁开始钻研中医,整理出版了《薄园医案》,还与江西知名老中医桃荷生、潘佛岩共同完成了《脏象学说与诊断应用的文献探讨----脾脏》的论文。1972年4月在赣南医学专科学校任中医教研组主任,从事教学、临床科研工作。著有《矽肺的中医治疗》、《中医方剂手册》,在医学专业刊物上发表论蓍100多篇。卒于1982年。

视频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武当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