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鼻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鼻疳
图片来自医疗服务

鼻疳,中医病名。是指湿热邪毒上犯或血虚生风化燥而致的以鼻前孔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或皲裂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疳热攻肺成鼻疳,鼻塞赤痒痛难堪,浸淫溃烂连唇际,欬嗽气促发毛干,热盛清金化毒效,疳虫蚀鼻化虫丸,调敷须用鼻疳散,吹鼻蝉壳效通仙。

[注]

鼻疳者,因疳热攻肺而成,盖鼻为肺窍,故发时鼻塞赤痒,疼痛浸淫溃烂,下连唇际成疮,欬嗽气促,毛发焦枯也,热盛者,宜清金散,蒋氏化毒丹主之,虫蚀者,用化虫丸主之,外用鼻疳散敷之,或以吹鼻蝉壳散吹入鼻内。

(清金散)生栀子黄芩枇杷叶蜜炙生地黄花粉连翘去心麦冬去心薄荷元参 生甘草桔梗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

清金散治肺壅热,栀子黄芩枇杷叶,生地花粉翘麦冬,薄荷元参甘草桔。

(蒋氏化毒丹)方见胎赤。

(化虫丸)芜荑芦荟生青黛川芎白芷梢胡黄连川黄连虾蟆各等分灰

以上为细末,猪胆汁浸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杏仁煎汤下。

(鼻疳散)青黛一钱麝香少许熊胆五分以上为细末,干者,用猪骨髓调贴,湿者干上。

(吹鼻蝉壳散)蝉壳微炒青黛研蛇蜕皮灰滑石麝香各等分细研

以上为细末,每用菉豆大,吹人鼻中,日三用之,疳虫尽出。[1]

名词解释

鼻疳是指湿热邪毒上犯,或血虚生风化燥,而致的以鼻前孔及其附近皮肤红肿、糜烂、渗液、结痂、灼痒或皲裂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

历史沿革

医宗金鉴》:“此证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粒,甚者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由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的鼻前庭炎及鼻前庭湿疹等疾病可参考本病治疗。

病因

肺经蕴热,邪毒外袭;脾胃失调,湿热郁蒸;阴虚血燥,鼻窍失养。

病机

肺经平素有蕴热,起居不慎,复感风热邪毒,或挖鼻致肌肤受损,或患有鼻部疾病浓涕经常浸渍,邪毒趁机侵袭,引动肺热,上灼鼻窍;

饮食不节,脾失运化,致湿浊内停化热,或小儿脾胃虚弱,积食化热上攻,湿热邪气循经上犯熏蒸鼻窍肌肤而为病。患病日久,邪热不去,内耗阴血,阴虚血燥,血虚生风,虚热上攻,久蒸鼻窍,鼻疳久治不愈。

1、可有挖鼻史,长期流鼻涕或过敏等病史。

2、鼻前孔或上唇肌肤灼热疼痛,或瘙痒,可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缠绵难愈。

3、鼻前庭及其周围皮肤红肿、糜烂/结痂,或见水疱、渗流脂水,或局部暗红,肌肤粗糙、皲裂、脱屑,鼻毛脱落,鼻前孔缩窄。

二、鉴别诊断

鼻疔 因火毒上攻所致以外鼻部局限性红肿疼痛为主的鼻病,可见鼻前庭或鼻尖、鼻翼处隆起,周围发红发硬,成熟后,顶有黄白色脓点,鼻部疼痛,触之痛甚,成脓时有跳痛。疖肿一般呈单个出现,少数可同时呈多个出现。

本病四诊合参,主要从脏腑虚实来辨证。肺经蕴热者,鼻前孔及周围皮肤红肿或糜烂,灼热,疼痛。湿热郁蒸者,鼻前孔及周围皮肤糜烂、渗液、结痂、瘙痒。阴虚血燥者,鼻前孔及周围干燥、瘙痒、或灼痛,皮肤粗糙、增厚、皲裂。

二、治疗原则

肺经蕴热者给予清热泻肺,湿热者给予清热燥湿,阴虚血燥者给予养血滋阴。

三、证治分类

1、肺经蕴热,邪毒外袭

主证:鼻前孔及周围肌肤红肿或糜烂,灼热干焮,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疏风散邪,清热泻肺。

方药:黄芩汤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生大黄;热毒壅盛者,可加大黄、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红肿甚者,加大青叶、板蓝根。

常用药物:黄芩、栀子、桑白皮、甘草、连翘、薄荷、荆芥、赤芍、麦冬、桔梗。

2、脾胃失调,湿热郁蒸

主证:鼻前孔及周围肌肤糜烂、渗液、结痂、瘙痒,甚者可侵及鼻翼及口唇,纳呆,大便黏滞不爽或溏薄,小便黄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燥湿,解毒和中

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湿热盛者,加黄连、苦参、土茯苓。痒甚者,加荆芥、防风、白鲜皮、地肤子。

常用药物:黄柏、萆薢、滑石、泽泻、通草、茯苓、薏苡仁、丹皮。

3、阴虚血燥,鼻窍失养

主证:鼻前孔及周围干燥、瘙痒或灼痛,皮肤粗糙、增厚、皲裂,鼻毛脱落,或伴口干。

咽燥,面色萎黄,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养血息风。

方药:四物消风饮加减。鼻部肌肤干燥、皲裂者,加玄参、麦冬之类。痒甚者加蝉衣、防风。

常用药物:黄芩、甘草、荆芥穗、薄荷、柴胡。

其他疗法

外治法:

1、苦参、苍术、白鲜皮各15g煎水局部外洗。

2、干燥、皲裂、脱屑者,用黄连膏外涂。

针灸疗法:

1、体针:取合谷、曲池、外关、少商等穴。

2、耳穴:取鼻、肺、胃、下屏间等耳穴,用王不留行贴压。

转归预后

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调护

1、保持鼻部清洁,忌用热水烫洗或肥皂水洗涤,避免局部刺激。

2、戒除挖鼻、拔鼻毛不良习惯。

3、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忌食鱼虾等发物。

文献摘要

医宗金鉴》:“此证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粒,甚者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由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

参考来源

  1. 鼻疳,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