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下辖16个县市,州府凯里市。全州辖凯里1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15县,凯里、炉碧、金钟、洛贯、黔东、台江、三穗、岑巩、锦屏、黎平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有7个街道,94个镇,110个乡(其中17个民族乡)。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瑶、壮、土家等33个民族,2015年末常住人口348.54万人,户籍人口473.5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2%,其中苗族人口占42.7%,侗族人口占29.9% 。

黔东南总面积3.0337万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20公里,南北跨度240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海拔最高2178米,最低137米,历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境内有雷公山、云台山佛顶山等原始森林,原始植被保护区与自然保护区29个,其中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跨东经107°17′20″-109°35′24″,北纬25°19′20″-27°31′40″。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全境东西宽22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西距省府贵阳160余公里。

地质地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盆地过渡地带,根据地层岩石和地质外营力作用,境内可划分为岩溶地貌区和剥蚀、侵蚀地貌区。镇远至凯里一线之西北属岩溶地貌区,常见的地貌形态有峰丛、峰林、石林、溶洞、溶洼、天生桥、暗河等。镇远至凯里一线之东南属剥蚀、侵蚀地貌区,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山体大、切割深,常形成脊状山。州境总体地势是北、西、南三面高而东部低。中部雷公山区和南部月亮山为中山地带,西部和西北部为丘陵状低中山区,东部和东南部为低中山、低山、丘陵、盆地。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500—1000米。最高点为雷公山主峰黄羊山,海拔2178.8米,最低点为黎平县地坪乡井郎村水口河出省处,海拔137米。主要山峰有雷公山、冷竹山、南刀坡、佛顶山、轿顶山、香炉山、龙头岩、老山界、青山界、牛角山、天子岭、高岳山、猫鼻岭、月亮山、孔明山等。

土地土壤

黔东南州土地面积为3028234.11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2%。在全州土地面积中,有耕地427422.58公顷,占14.12%;园地27312.5公顷,占0.9%;林地2042277.28公顷,占67.44%;牧草地218658.29公顷,占7.2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786.58公顷,占1.97%;交通运输用地26737.75公顷,占0.88%;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6086.21公顷,占1.52%;其他土地179952.92公顷,占5.95%。

自治州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红色石灰土、黑色石灰土、紫色土、粗骨土、沼泽土、潮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等11个土类、26个亚类、6个土属,222个土种,分属7个土纲。其中:红壤面积为466.92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0.26%;黄壤面积为2832.8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62.32%;黄棕壤面积为53.35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17%;紫色土面积为50.2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1.10%;黑色石灰土面积为456.87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10.04%;水稻土面积为253.19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5.56%;其他土壤437.83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9.55%。

气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18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摄氏度。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势的不同,各地气温有一定差异。总体趋势是:南部气温高于北部,东部气温高于西部。境内年日照时数为1068―1296小时,无霜期270―330天,降雨量1000―1500毫米,相对湿度为78―84%。

水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有大小河流2900多条,以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为主干,呈树枝状展布于各地。河流分属两个水系。苗岭以北的清水江、舞阳河属长江水系,苗岭以南的都柳江属珠江水系。清水江自西向东流经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9县、市,州境河道长376公里,流域面积14769平方公里。舞阳河自西向东流经黄平、施秉、镇远、岑巩4县,州境河道长166公里,流域面积为5106平方公里。都柳江自西向东南流经榕江、从江2县,州境河道长141公里,流域面积为8802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已发现矿产40余种,目前探明了储量的有重晶石、汞、煤、铁、锰、锑、金、铅、锌、铜、磷、石灰岩、白云岩等19种,在贵州省列前三位的有重晶石、玻璃用石英砂和锑矿,其中重晶石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0%以上。

植物资源

黔东南州森林资源丰富,有“杉乡”“林海”之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也是贵州省的主要用材林基地,全省10个林业重点县,有8个在黔东南。2013年,全州有森林面积328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活立木蓄积量为1.1亿立方米。全州已查明并鉴定出的植物达2009种,分属290科690属。其中种子植物有1440余种,分属163科429属。在这些植物中,属于中国特有属的有水青树、观光木、钟萼木、木瓜红等24种,占全国特有属的11.7%;列为国家I、II级重点保护树种有秃杉、银杏、鹅掌楸、南方红豆杉等39种,占全国重点保护树种的10.05%,占全省重点保护树种的90.2%。境内有常用野生药用植物400多种,其中太子参、杜仲、天麻、桔梗、五倍子等名贵药材驰名全国。

水资源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水能资源理论储藏量32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4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270万千瓦,河流天然落差大,开发条件优越;2015年全州水力、火力发电量达99.63亿度,比上年增长11.8%;国家电网覆盖全州,已形成水火并济的发输电力网络。

黔东南地处长江、珠江上游,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属长江、珠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境内水系发达,河网稠密,有2900多条河流,年径流量225亿立方米。清水江、舞阳河、都柳江三大干流,以雷公山为分水岭,分别汇入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境内长江流域面积19875平方公里,珠江流域面积8802平方公里,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

动物资源

黔东南州境内有哺乳动物8目20科56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41.79%;两栖类动物2目9科40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66.7%;鸟类12目29科162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40.2%;爬行类3目11科36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63.6%;鱼类4目8科62种,占全省同类种数的55.9%。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华南虎;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苏门羚、斑羚、猕猴、短尾猴、林麝、穿山甲、大鲵、水獭、鸳鸯11种;国家三类保护动物有大灵猫、黑熊、豹猫、白鹇、红腹锦鸡、蟒蛇、獐、虎纹蛙8种。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353.8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4%。年末户籍人口481.19万人,比上年增加5.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97万人,占总户籍人口比重为30.8%,比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全年全州人口出生率为13.58‰,死亡率为7.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1‰。

民族

2018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80.3%,其中苗族人口占42.5%,侗族人口占29.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