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黑斑牛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斑牛羚

黑斑牛羚,Connochaetes taurinus,牛科牛羚属的一种动物。主要产于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

国外见于缅甸和尼泊尔等地。黑斑牛羚是介于牛和羊之间的动物,又叫羚牛、扭角羚。

在学术上有很大价值,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

黑斑牛羚为高山动物,栖于海拔2400-4250米高山密林中,冬季结成小群生活,夏季则集聚达百只的大群。

白天在树下或草丛中休息,夜间活动和觅食,但在阴雨天,它们白天也活动。善于越过崎岖不平的山谷小道,

上山时,由于道路狭窄,常常是一只跟着一只前进,速度较慢, 下山时速度则快得多。牛羚感官很好。

夏天食草及山上较柔软的树枝树叶,冬天则以竹叶及柳树的枝、芽为食。寿命14-16年。

中文学名黑斑牛羚

拉丁学名Connochaetes taurinus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纲哺乳纲Mammalia

亚 纲真兽亚纲Eutheria目偶蹄目Artiodactyla

亚 目反刍亚目科牛科Bovidae属牛羚属种黑斑牛羚分布区域四川、甘肃英语学名Black wildebeest

外形特征

黑斑牛羚肩高1.3-1.4米,体重160-262公斤。躯体呈黑灰色,面部、鬃毛、胡须及尾巴为黑色。

它的亚种白须牛羚(C.t.albojubatus)的胡须是白色的,产在坦桑尼亚。

羚牛毛色复杂,因地区和亚种不同及年龄大小不同而有毛色上的差异。一般说来分布于四川、甘肃的

亚种全身以褐色为主,脸部、鼻、耳是黑色;分布在陕西秦岭一带的亚种则全身为浅棕黄色,脸部、

鼻、耳为桔黄色,因棕黄色的毛上略有光泽所以又称为金毛牛羚。

生活习性

牛羚是典型的高寒种类,常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山森林、草甸地带,冬季又迁移至2500米以下的针叶林中的多岩区。

夏季迁移至高处采集多种维生素及淀粉的草本植物。冬季进入高山台地或向阳的山地。

生活习性:主要以草、树叶及花蕾为食,一般在白天活动。牛羚的采食活动多见于上午和傍晚,

晨昏时期较为活跃。它们所食植物种类多达百种,因此具有多方面的营养,有些是天然的中草药,

有止泻驱虫的功能,能抵御疾病,它还喜爱舐食岩盐、硝盐或喝盐水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所以林中含盐较多的地方,常是牛群的集聚点。

它们身上长有一身厚密的被毛,能抵御严寒,不怕寒冷,可是怕热,夏季气温接近30℃时,

每分钟气喘即达100次以上。冬天组成小规模的种群,夏天时种群数量可扩充到100头以上,

年长的公牛羚则基本为独居。每群牛羚都由一只成年雄牛率领,牛群移动时,由强壮个体领头和压阵,

其他成员在中间一个挨着一个地随后跟着顺小道行走。牛群平时活动时,一般有一只强壮者屹立高处瞭望放哨,

如遇敌害,头牛会率领牛群冲向前去,势不可挡,直至脱离险境。凭借强壮的体躯和力气,

牛羚可以随时赶走到来争食的毛冠鹿、麝、鬣羚和其它有蹄动物。牛羚的天敌是豺。别看扭角羚体驱臃肿,

在行进时弓腰驼背,步态蹒跚,可是在需要时却能跃过2.4米高的枝头,或者用前腿、胸膛去对付一根挡在

前进道路上的树干,使之弯曲直至折断。牛羚行进时的队伍非常有纪律,健壮的公牛分别走在队伍的前面和后面,

队伍的中间是母牛和幼牛。群牛不会主动攻击人,危险性要低很多。但独牛的性情跟生活在群体中的牛羚则大不一样。

夏天一般是牛羚的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牛羚群中的公牛会展开决斗,通过“暴力手段”确定等级序位,

失败者往往会“愤”而离群出走,成为独牛。一些牛羚由于从群体中走散,而不得不独自“流浪”。

这些看似忧郁的“独行客”,往往性情暴躁,极易伤人。所以,在遇到独来独往的牛羚时,要特别小心,

及时避让,以防遇到危险。碰到牛羚时,不能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可以立刻爬上高处,或者就地卧倒一动不动,牛羚就不会伤害到人。

生长繁殖期

黑斑牛羚成5-15只一群,由一只雄性率领生活在草原,常与其它草原动物,如斑马等一起吃草。

它们是草原上最觉的物之一。在雨季时它们分散在草原上,旱季时小群变成大群,有时达上万只,

不断迁徙寻找丰盛的草地和水源。约在6月间配偶,求偶期间雄性临时占据一片地方,并在自己周围聚集数

只至数十只雌兽。求偶期结束时,它们又结成大群。雌兽每产一仔,孕期8-9个月。幼仔出生后数分钟使可追随母兽。

狮子、鬣狗和非洲猎犬常猎食牛羚,只有约20%的幼牛羚能活到成熟年龄。

牛羚每年7—8月进入交配季节,这时雄牛的性情变得格外凶猛,为了争夺雌牛,强壮雄牛间互相展开殊死的角斗,

失败者退居群后,胜利者才得以与雌性交配。牛羚的孕期约9个月,一般在翌年3—5月产仔,每胎一头。

平均寿命为12-15年。种群现状:牛羚生性憨厚,不设防,很容易被人类捕杀或掉入人们诱捕它们的陷阱,

加之生态环境的恶化。牛羚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我国已经建立了两个牛羚的自然保护区,由于保护措施落实,

牛羚的数量不断上升,现有约1300头金毛牛羚栖息在中国的西部。

性行为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发现,非洲转角牛羚的性行为中存在一种奇特的“角色转换”现象,雄性表现得很挑剔,

雌性则是咄咄逼人。在求爱过程中,一些雄性转角牛羚实际上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它们成为热情过度的

雌性转角牛羚疯狂追求的对象,但可能是由于对方表现得太过主动,它们会拒绝异性的求爱。

根据刊登在《现代生物学》上的研究发现,这样做能够帮助雄性转角牛羚保存实力,即保持精子数量,

以便应对与新伴侣可能出现的交配行为。这种保存实力的做法能够提高它们做父亲的机会,原因很简单:

能够让可能的伴侣数量实现最大化。揭露转角牛羚复杂交配行为的贾科布-布鲁-约根森博士表示:“如果雄性转角牛羚可以

自由地在雌性中间进行选择,它们会故意选择最奇怪的伴侣,而不是水准最高的一个。然而,

一些热情过度的雌性转角牛羚在追求雄性过程中非常具有侵略性,为了拒绝它们的求爱,雄性会在身体上进行攻击。”

此项研究是在肯尼亚的马萨伊-玛拉区进行的,这一地区向来就是转角牛羚的繁殖地。雌性转角牛羚怀孕的机会只有一天,

转角牛羚一年之中也只有一次碰面机会,它们的交配期更是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布鲁-约根森博士说:“在求爱过程中,

由于雌性旺盛的需求而让雄性精疲力竭的现象并不是不寻常的。”在马萨伊-玛拉,他对每一只将要交配的雌性转角

牛羚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它们平均要与4只雄性交配,而一些雌性的伴侣数量更是达到了12个。

每一只雌性转角牛羚大约要交配11次,当然了,事情总有例外的时候,在观察过程中,一只雌性转角牛羚

的交配次数便达到了疯狂的36次。布鲁-约根森解释说:“雌性转角牛羚必须保证自己能够怀孕,

因此需要找到一个本事非凡的雄性,它们必须将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这件大事上,确保雄性能够在这段时期与它们

进行交配。”然而,布鲁-约根森的发现却与传统的性选择理论相矛盾,根据性选择理论,雄性富有竞争性,

雌性则会慎重选择。布鲁-约根森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采访时说:“我们可能没有用一种开放的方法面对这样一个事实,

与性选择理论相冲突的现象可能远比我们认为的要普遍的多。通常情况下,雄性在求爱过程中表现得坚持不懈,

雌性则试图进行反抗。在非洲转角牛羚身上看到的现象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对于转角牛羚“杂乱”的性关系,

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由于雄性成为一种有限资源,雌性之间必须通过竞争的方式抢夺这些资源。为了确保怀孕,

雌性对与不同伴侣发生交配行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它们的第一选择会减少精子供应,这种现象与遗传学是相矛盾的。

分布范围

牛羚产于中国西南、西北及不丹、印度、缅甸等地,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中国境内的牛羚,

全身白色,称为“白羊”,老年个体呈金黄色,称为“金毛扭角羚”。主产县有周至县,一般产县有太白、

宁陕、洋县、佛坪和柞水等5县,宁强、凤县、略阳、留坝、勉县、城固、镇安、户县、

眉县、蓝田、长安等11个县亦有分布,总计有17个县有分布。[1]

参考资料

  1. 黑斑牛羚,搜狗, 2016-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