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黑孜苇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黑孜苇乡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1]

中文名: 黑孜苇乡

代 码: 653024203

位 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 家: 中国

简介

黑孜苇乡辖6个村委会:库拉热克村、叶克铁列克村、阿热布拉克村、坎久干村,康什维尔村,江结尔村。

黑孜苇乡社会生活

乌恰县黑孜苇乡辖5个行政村,共有7个党支部,239名党员。近几年来,乡党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以“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抓班子 建制度

乡党委领导班子始终把加强自身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班子成员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发扬民主,在遇到重大问题和决策时集体讨论研究。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采取集中教育培训、召开民主生活会、干部理论夜校等形式,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

乡党委坚持把村级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专题研究,并与扶贫帮困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工作相结合,完善了乡科级干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的目标责任制。村级组织的整体工作同乡领导工作成绩挂钩,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基层组织不变样,领导干部不脱钩。2004年12月,乌恰县发生了里氏6.2级地震,黑孜苇乡受灾严重,办公楼及部分群众住房变成了危房。乡党委班子带头深入一线,组织干部群众抢险自救。同时勒紧裤带、克服一切困难新建办公场所,修缮群众的危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就建起了办公楼、干部宿舍及活动场所,群众住房也得到了改善。

强队伍 增合力

乡党委坚持整顿和提高并举,切实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本着好人好马上一线的原则,选准配强村党支部班子。每年选派3—5名优秀选调生和“五大”毕业生、留疆战士充实到村党支部担任副职和助理,从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员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锻炼,解决了村级干部后继乏人问题。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村干部生活待遇。目前村干部报酬都实行了“卡管理、月发放”,村干部离职后,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三老”人员管理,每月补助170元到250元不等,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乡党委大力实施乡村干部队伍素质工程,充分发挥县、乡党校作用,做好党员的集中教育培训工作,在学好政治理论、学好《党章》的基础上,组织党员干部对照典型找差距、查不足,明确方向、增强党性。全乡广泛开展了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吴登云、全国劳模霍加·哈孜等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深刻教育。

2001年以前,全乡5个村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场所,党员大会基本上在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家中召开。乡党委把解决村级办公和群众活动场所作为村级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三年来累计修建砖木结构的村办公场所1300多平方米。在财务管理方面,从2001年起在乡政府设立会计核算中心,通过实行村财乡管村用,实行村级招待费零控制等措施,为村集体节约经费10万余元。目前全乡已有4个村党支部被县委命名为“五好”村党支部,并先后被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及乌恰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乡党委也被自治州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六好”乡镇党委和“三级联创”先进乡。

明思路 求实效

黑孜苇乡是乌恰县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乡,属于极干旱和多灾地区,年平均8级以上大风100余天,号称“风乡”。过去,由于风灾、旱灾、雪灾的危害,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村民常常是“打一颗粮食流一身汗、辛苦一年吃不饱饭”。为了找到一条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乡党委成员走遍了全乡各村,与干部群众在田间地头、炕头座谈,挖根子、想点子、找路子。乡党委在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和民情的基础上,及时提出了种植业要发展设施农业,林果业要大力发展酸梅,畜牧业要大力发展牛羊育肥的思路。明确了用一年时间发展设施农业1200亩,牛羊育肥20万头(只)的目标。通过乡村两级组织搭台,成立两级销售协会,确定了一些技术骨干会员,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解决技术问题,还研究土地的调整方案,解决地块连片问题。与此同时,组织乡村干部赴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发展设施农业和牛羊育肥经验。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2005年全乡粮食总产869吨,牲畜存栏33601头(只),农牧民人均收入1469元,各项指标均居全县前列。农牧民走上了柏油路,用上了联网电,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安居房,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在带领群众发展生产的同时,乡党委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全乡开展了“建设新农村、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大力弘扬“团结务实、奋力争先、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黑孜苇精神,同时在农村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营造了融洽和谐的氛围。2005年,黑孜苇乡被国务院命名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