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葉觀音座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黑葉觀音座蓮 |
黑葉觀音蓮(學名:Alocasia × mortfontanensis André)是天南星科海芋屬植物,為美葉芋和樓氏海芋的雜種,多年生草本。莖短縮,常有6-4枚葉。葉箭形盾狀,長30-40厘米,寬10-20厘米,先端尖銳、有時尾狀尖。葉柄長,淺綠色,葉緣有5-7個大型齒狀缺刻。葉濃綠色,葉脈銀白色,葉緣周圍有一圈極窄的銀白色環線,葉背紫褐色。
黑葉觀音蓮原產亞洲熱帶。 性溫暖、多濕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為25-30℃,冬季不宜低於10℃,忌陽光直射和土壤乾燥,要求土壤保持濕潤和70-80%的空氣濕度,土壤宜鬆軟肥沃和排水良好。
黑葉觀音蓮葉形美觀可以點綴客廳、書房、臥室和窗台,顯得高貴典雅。又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吸附灰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黑葉觀音蓮
學名; Alocasia × mortfontanensis André
別稱; 觀音蓮、黑葉芋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單子葉植物綱
目; 天南星目
科; 天南星科
族; 芋族
屬; 海芋屬
種; 黑葉觀音蓮
異名; Alocasia × amazonica Reark
命名者及年代; André,1891
形態特徵
黑葉觀音蓮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短縮,常有6-4枚葉。葉箭形盾狀,長30-40厘米,寬10-20厘米,先端尖銳、有時尾狀尖。葉柄長,淺綠色,葉緣有5-7個大型齒狀缺刻,主脈三叉狀,側脈直達缺刻。葉濃綠色,葉脈銀白色,葉緣周圍有一圈極窄的銀白色環線,葉背紫褐色。
產地生境
黑葉觀音蓮原產亞洲熱帶。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生長適溫25-30℃,冬季溫度不低於15℃。3-9月為22-27℃,9月至翌年3月為16-22℃。氣溫低於15℃,生長停滯呈休眠狀態。黑葉觀音蓮耐水濕,生長季節盆土要保持濕潤,空氣濕度在70-80%,有利葉片生長發育。黑葉觀音蓮在盆土乾旱情況下,葉片柔軟下垂,但澆水後很快恢復原狀,對乾旱也有一定抗性。黑葉觀音蓮喜半陰,切忌強光暴曬。在半陰環境下,葉色鮮嫩而富有光澤,葉脈清晰,葉色深綠。如在強光直射下,葉面粗糙,葉色灰白,葉脈模糊,葉面有時發生灼傷斑點。土壤以排水好、肥沃、疏鬆的腐葉土或泥炭土為合適。
繁殖方法
分株
黑葉觀音蓮可採用分株或分球繁殖,在春季氣溫達到20℃時,將母株磕出,把母株上的小分蘗掰下分別栽種,每盆栽一株或二株,或將母株根系周圍的仔球,挖出另行栽種。 在4-5月間,將母株從盆中托出,掰開母株旁的小塊莖分別盆栽。如塊莖剝開時有傷口,可用草木灰塗抹或硫磺粉消毒,以防盆栽時受濕腐爛。
組培
黑葉觀音蓮可用葉片、葉柄和塊莖作為外植體。如用葉片,在無菌條件下,經75%酒精消毒15秒,再用0.1%升汞溶液表面消毒8-10分鐘,用無菌水沖洗4-5次。將葉片切成0.5平方厘米小塊進行接種。誘導愈傷組織的培養基用MS加6-苄氨基腺嘌呤1毫克/升和2,4-D1毫克/升。接後30天分化出叢生芽。再過25天,叢生芽長成小苗,剪下轉入1/2MS加萘乙酸0.5毫克/升生根培養基,20天後成為完整植株。
栽培管理
盆栽黑葉觀音蓮常用15-20厘米盆。由於黑葉觀音蓮肉質根發達,基質用培養土、泥炭土和粗沙的混合土壤。盆底多墊瓦片和碎磚。5-9月生長旺盛期,要求較高的濕度,除注意在花盆中澆水外,還要經常向葉面噴水,既可增加環境的濕度,又可沖洗葉面塵埃,使葉色更加鮮艷亮麗。如放在室外,定要遮陽。每半月施肥1次,也可用氮磷鉀比例為20:20:20通用肥,但氮肥不能過量,否則葉柄伸長,葉片變薄,容易倒伏。冬季葉片枯萎後,塊莖休眠,盆土要保持乾燥,放溫暖場所貯藏。如果塊莖貯藏過程中濕度大,溫度低,塊莖易腐爛。黑葉觀音蓮冬季休眠,當秋天氣溫下降至12℃時、葉片枯黃,這時盆土應保持乾燥狀態,放在稍濕溫暖場所越冬。黑葉觀音蓮由於葉片大而薄,葉片數少,不注意容易破損。因此,盆栽植株的每枚葉片生長位置需合理,達到優質盆花的要求。在栽培過程中注意葉片的排列方向和去留,進行適當調整。
病蟲防治
常見有灰霉病危害,病害初期,用59%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易發生莖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接觸傳播花葉病,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另外有斜紋夜蛾、菜青蟲危害,用10%除蟲精乳油3000倍液噴殺。
主要價值
觀賞:黑葉觀音蓮葉形美觀,葉色墨綠,葉脈清晰,可以點綴客廳、書房、臥室和窗台,顯得高貴典雅。
生態:黑葉觀音蓮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室內空氣濕度,吸附灰塵。
植物文化
黑葉觀音蓮寓意"靜心禮佛",是愛好佛學的人家中必備花草。[1]
參考文獻
- ↑ 黑葉觀音蓮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 , 阿姆斯特丹 , 2016-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