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黎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黎鳌
中国工程院院士
出生 1917年5月4日
湖南省浏阳县
逝世 1999年9月21日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烧伤的研究》《烧伤治疗学》《战时军医手册》

黎鳌(1917年5月4日-1999年9月21日),湖南省浏阳县人,烧伤、创伤专家[1]中国工程院院士[2],第三军医大学原副校长。

1941年黎鳌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1994年获得美国烧伤协会"伊文斯"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9月21日逝世[3]

黎鳌长期从事烧创伤的系统研究、诊断和教学,是中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也是中国烧创伤防治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4]

人物简介

黎鳌(1917.05.04-1999.08.21)烧伤、创伤专家。湖南省浏阳县人。1941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60年代初首先提出重视扶植机体抗病能力的观点,总结了简化隔离与清创、输液公式,早期防治败血症及内脏并发症等系列烧伤防治方案,40多年来救治了万余例烧伤病人,治疗水平长期居世界先进水平;70年代末,主持开展了吸入性损伤、肠源性感染的研究,完成了40多项研究项目,对其发展机理和临床早期诊治提出了系统的理论依据和方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次,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5]。发表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14部。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17年5月4日,黎鳌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家庭。

1935年8月,黎鳌听从父亲意愿,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

1937年7月,因战乱原因,黎鳌转入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就读。

1939年9月,国立上海医学院迁到昆明,黎鳌回到国立上海医学院就读。

1941年,黎鳌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

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烧伤病人逐日增多。黎鳌意识到,烧伤是人类的天敌,是军事医学研究和平时临床医疗的一个空白且困难的课题。他奋笔疾书了一份烧伤防治研究的请战书,第三军医大学党委当即决定由他牵头在普外科组建烧伤救治小组。

1959年,在上海举行的烧伤经验交流会上,黎鳌报告了"30例大面积烧伤经验的总结"。

1966年,四川合江32111钻井队发生井喷,数十人被烧得面目全非。黎鳌率领一支精英救治小组赶赴合江投入到与死神较量的战斗中,他几天几夜没合眼,硬是将烧伤的钻井英雄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1994年,黎鳌获得美国烧伤协会"伊文斯"奖。

1995年,黎鳌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

1998年,黎鳌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

1999年9月21日,黎鳌逝世 。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开创中国烧伤学科

黎鳌参与开创中国烧伤学科,早期主持研制了一整套烧伤抢救方案,为中国烧伤救治水平居世界先进行列作出了巨大贡献。1962年,首先提出"从整体出发,维持机体抗病能力"的观点整理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治疗烧伤方案;制定了适合中国人体的计算烧伤面积的中国九分法,首先总结了中国自己的输液公式等。这一整套措施和基本思想,不仅迅速在中国国内推广,为中国烧伤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以及烧伤学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长期指导着中国烧伤救治工作,他领导的烧伤研究所,已救治了上万例烧伤病人,治疗水平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组建烧伤实验室

黎鳌在中国国内率先组建了烧伤实验室,主持完成了全军六五、七五、八五攻关和八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唯一的重大课题研究,阐明了吸入性损伤的发病机理和肠源性感染重要理论,使中国的烧伤理论和防治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持吸入性损伤研究,历时15年,完成30余项研究,取得一系列高质量成果。

其他烧伤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黎鳌开始进行烧伤全身性感染的研究,提出了烧伤败血症分型和早期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烧伤后菌群失调、霉菌感染等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重要意义,并注意到肠源性感染是烧伤全身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国内首先领导研究了肠源性感染,历时15年,完成20余项研究,为防治烧伤感染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黎鳌领导并组织烧伤免疫、烧伤营养和人上皮细胞培养等系列研究,为丰富和发展烧伤的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还领导烧伤早期发病机理的研究,全面开展了早期组织灌流不足、过度炎症反应的感染对脏器损害的研究,肯定了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大面积烧伤的救治水平,起了重要推进作用。在他主持领导下,率先在中国国内培养成功人上皮细胞片,并应用于临床,赶上了世界先进行列,为大面积烧伤缺乏自体皮源提供了治疗手段,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领导烧伤免疫研究,除弄清烧伤后免疫功能的一般规律外,还重点研究了伤后巨噬细胞的始发作用,探明了多种中草药的免疫调理作用,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术论著

黎鳌先后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近20部。撰有《严重烧伤早期败血病的诊断》、《对烧伤防治研究的刍议》等论文400多篇;主编有《烧伤治疗学》、《吸入性损伤》等。

科研成果奖励

黎鳌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并先后6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黎鳌

1985年, 烧伤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年, 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水肿性质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 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水肿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 烧伤感染的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 烧伤感染的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年, 烧伤肠源性感染研究, 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烧伤肠源性感染研究,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获得荣誉

黎鳌教授是我国烧伤学科的泰斗。

他领导的烧伤研究所救治了上万例烧伤病人,治疗水平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他主持的《烧伤的研究》,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水肿及其发病机理的研究》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烧伤感染、肠源性感染,烧伤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三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1994年,他获美国国际烧伤学术奖--伊文思奖。1996年获全军重大科技贡献奖。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烧伤专业人才。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学部院士。1998年被国务院授予“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6]

是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创伤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会员,美国创伤学会荣誉委员,中美国际烧伤创伤会议第一、三届主席、第二届副主席。长期从事烧创伤的系统研究、诊断和教学,为国内烧创伤防治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主持的“烧伤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吸入性损伤早期肺水肿性质及发病机理的研究”获1988年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获美国国际烧伤学术奖──伊文思奖,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首届)。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撰有《严重烧伤早期败血病的诊断》、《对烧伤防治研究的刍议》等论文400多篇;主编有《烧伤治疗学》、《吸入性损伤》等。

社会任职

黎鳌是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创伤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任委员,国际烧伤学会会员,美国创伤学会荣誉委员,中美国际烧伤创伤会议第一、三届主席、第二届副主席。

个人生活

黎鳌与同胞兄弟黎介寿、黎磊石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人称"黎氏三兄弟"。其中大弟黎介寿是中国肠外瘘治疗的鼻祖、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二弟黎磊石是中国现代肾脏病学的开拓者、创始人,国际著名的肾脏病学者,1994年当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影响

黎鳌烧伤医学奖

黎鳌烧伤医学奖是为纪念黎鳌院士而设立的奖项,旨在鼓励为中国烧伤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学者。黎鳌烧伤医学奖设"杰出贡献奖"和"青年创新奖"各一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每个奖项评选1人。1998年首届黎鳌烧伤医学奖颁发 。

人物评价

黎鳌是中国烧伤学、创伤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在中国烧伤学界素有"百科全书"的美誉。

黎鳌是中国烧伤学科的泰斗,他参与开创了中国的烧伤学、创伤学,总结了一整套适合国情、有独创性、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远见卓识地在中国较早地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为中国我军的烧伤救治与研究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黎鳌领导的烧伤研究所救治了上万例烧伤病人,治疗水平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在烧伤感染、肠源性感染,烧伤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他还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烧伤专业人才。

视频

您虽离去,但从未走远——纪念黎鳌院士诞辰一百周年 2017年05月31日发布

参考来源

  1. 黎鳌 ,人物简历网
  2. 黎鳌 ,中国工程院
  3. 深切怀念黎鳌同志 ,知网
  4. 烧伤医学开拓者——黎鳌 ,新华网, 2018-10-30
  5. 黎鳌 ,搜狗
  6. 黎门三院士:一生服务祖国和人民 ,维普网, 2014-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