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駿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黎駿聲,粵劇文武生,國家二級演員。
先後在《搜書院》《苦鳳鶯憐》《西廂月下情》《花染狀元紅》《鍾無艷大破棋盤陣》《范蠡獻西施》等劇中領銜主演。
1995年至1996年曾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戲曲表演。
2001年廣州粵劇團重組後,為擔綱文武生。
其戲路寬廣,文武兼備,主攻生角行當,善於運用各種表演手段和聲腔塑造人物,深得行家和觀眾喜愛。近年來,其演技日臻成熟,在舞台上積累了豐富的演出經驗和表演心得。
1999年初,參加廣東省第二屆粵劇演藝大賽獲金獎。
2002年11月獲廣東省第三屆粵劇演藝大賽金獎。
個人簡介
黎駿聲的入行也是受家庭氛圍的薰陶。黎駿聲出生於粵劇家庭,原名黎向陽,父親黎樹權是茂名粵劇團團長,母親林玉梨也是粵西名旦。
黎駿聲的戲劇是家傳的,七、八歲就開始練。在粵劇的學習上,父親對黎駿聲的影響非常大,對於戲曲的理解,還有一些表演的手段,都是在父親的指導下才有了良好的基礎。哪怕是後面自己在外面獨立工作了,也是在父親的敦促下才有不斷的進步與提高。
正是由於父親從小的教育,黎駿聲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年僅12歲的他便有了第一次登台的機會——在《萬水千山》中飾演一位小紅軍。也是因為那一次登台,黎駿聲初次嘗到了登上舞台的快樂。
1981年左右,黎駿聲從茂名調到紅線女老師的紅豆粵劇團,是他粵劇生涯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黎駿聲跟紅線女老師學習;以「小新馬」藝名走江湖。後來黎駿聲自己覺得先天條件並不合適唱這個新馬師曾的流派,遂取「駿馬飛騰聲音響亮」之意,把自己的名字由黎向陽改為現在的名字,希望這個有個性的名字能給自己帶來好運。
1995年至1996年曾在中國戲曲學院進修戲曲表演。
2001年,由於廣州市粵劇團整合,黎駿聲被安排到現在的廣州粵劇團,與廣州粵劇團團長倪惠英形成新組合,主演多部經典劇目,一躍成為粵劇界近年來極具潛質的文武生。談及這位合作十年的老搭檔、老前輩,黎駿聲滿是感激:「倪老師很成功,有她的過人之處與獨到之處,對於我的工作,乃至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她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粵劇生涯
談及黎駿聲的粵劇生涯,不能不提的就是他的恩師——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紅線女。「當時我還很年輕,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很幸運能夠遇到紅線女老師,與她相處的近十年裡,得到的指點是非常多的。」作為紅線女所組建的紅豆粵劇團的第一批演員,黎駿聲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住在老師家裡,回憶那段時光,黎駿聲記憶最深刻的是老師的教誨:「她經常教導我們,做人與演戲都要真,做人、做事都要很真實,只要你真實的去體驗、去感受這個角色,你就會演好他。」黎駿聲認為,演員最大的困難就是塑造角色,表演不能只是表面,要懂得挖掘人物的內心,只有真實地展現給觀眾看,才能利用自己塑造的角色去感染底下的觀眾。「真聽,真看,真感覺」,黎駿聲認為這是塑造好一個角色最重要的,他說:「進入規定的情節後,人物的喜怒哀樂都要真的進去,不能只做一個觀眾、一個旁觀者,必須進入角色,真實地去感受他的痛苦或者快樂。只有真實地去感覺才會有真實的表演。」
談起粵劇新人很難出頭,黎駿聲深有同感,他說:一個科班出身的演員,要在粵劇學校學6年的基本功,到了劇團也只能從低層演員做起,這種實踐最起碼也要3至4年,如果這個期間演員生活不檢點,或者抽煙弄壞了嗓子,或者荒廢技藝,就真有可能一輩子只能演一些次要角色,所以,儘管新人難出頭,但也要不斷努力,等待機會。
個人主要作品
《搜書院》《苦鳳鶯憐》《西廂月下情》《花染狀元紅》《鍾無艷大破棋盤陣》《范蠡獻西施》《驕後武則天》《深宮假鳳》《柳毅傳書》《八寶公主與狄青》《鬧嚴府》《異月情緣》《花月影》《漢文皇后》和《天鵝宴》等
2018年2月15日,參加2018廣東廣播電視台春節晚會《珠江歡騰旺旺年》。[1]
參考文獻
- ↑ 歡喜哥廣東過年邂逅初戀,歐陽震華送祝福? 廣東台珠江春晚揭秘!,南方網,引用日期,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