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黎巴嫩 (電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黎巴嫩
圖片來自qq

黎巴嫩》 是2009年由以色列導演山謬·毛茲所執導的首部電影,並獲得威尼斯影展金獅獎,是第一部獲得該獎項的以色列電影。

劇本是根據導演年輕時參與第五次中東戰爭時的經驗所啟發的[1][2],全片視角侷限在一個坦克車內,塑造封閉緊張的戰場氣氛,外國媒體認為它帶有強烈的反戰思想,在以國也引起許多爭議,不過該片在以色列奧斯卡獎一共入圍了十個獎項。

劇情簡介

1982年的一天,黎巴嫩戰場上來了四名年輕的坦克兵,他們獨自駕駛着一輛坦克駛進了一個平民村莊。這四名年輕的士兵沒有任何作戰經驗,甚至連駕駛坦克也是剛剛學會的。在這個村莊裡,他們的任務是配合地面作戰部隊清除那些看上去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恐怖分子。 他們的指揮官是賈米爾,在他的指揮下,這次行動的要點是「快速、簡單」。然而當坦克進入村莊那一刻起,這次的任務就不那麼簡單了。他們和地面部隊失去了聯繫,毫無作戰經驗的坦克兵們像是無頭蒼蠅一樣亂跑亂撞。一次簡單的軍事任務也就變成了屠殺。

影片評價

在《黎巴嫩》中,導演塞繆爾·毛茨用極其簡潔、凌厲的鏡頭語言表現了以色列在1980年代同黎巴嫩的戰爭留給一個年輕坦克兵的心理創傷,表現了戰爭對人的異化、對人性的摧殘。影片沒有把過多的篇幅放在政治背景上,而是着重表現了一個士兵的「個人成長史」。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發生在幽閉、狹窄的坦克內部,面向外界的唯一出口就是有一個十字準星的瞄準鏡。導演借用這種獨特的視角表現了戰爭的沒有種族、沒有人性,只有獵殺的本質。(1905電影網評)

參考文獻

  1. 'Lebanon' wins Golden Lion at Venice. RTÉ. 2009-09-12 [200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7). 
  2. Erlanger, Stephen, 'Lebanon', Samuel Maoz's Tank's-Eye View of War,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30, 2010 [August 3,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