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质夫」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空页面)
(1 個標籤清空)
行 1: 行 1: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
| 图像    =
 +
| 出生日期 =   
 +
| 国籍    = 
 +
| 职业    =     
 +
| 知名于  =    <br></br> </br> </br> </br>
 +
}} 
 +
'''黄质夫''' (1896年-1963年),江苏仪征人。中国乡村教育先驱之一。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毕业后,即投身于乡村师范教育事业。创办主持江苏界首、南京栖霞、浙江湘湖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前后长达20余年。他创办了贵州师范,力倡"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乡村学校化,学校乡村化"的主张,建立了独特的乡村师范教育体系、系统的教育方略和富于实践意义的教学模式,曾在中国教育发展史特别是中国乡村教育发展史上起到过积极的倡导、示范作用
 +
==人物简介==
 +
黄质夫(1896年-1963年),名同义、字质夫,江苏仪征人,祖籍湖南邵阳。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先驱之一。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毕业后,创办并主持江苏界首、南京栖霞、浙江湘湖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投身乡村师范教育事业长达20余年。
  
 +
黄质夫一生怀抱"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的理想,决心培养大批"既有知识又能实干的乡村教师"。主持乡村师范时把愿意从事生产劳动和吃苦作为入学条件,厉行劳动建校,自力更生,勤俭办学,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去做灌输农民知识的教师,改进农民生活的导师,发展乡村社会事业的领袖。
 +
==人物生平==
 +
黄质夫 (1896年-1963年),江苏仪征人。名同义、字质夫。中国乡村教育先驱之一。
 +
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南京高师1921年改建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名国立中央大学 |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农科毕业后,即投身于乡村师范教育事业。创办主持江苏界首、南京栖霞、浙江湘湖和国立贵州师范学校,前后长达20余年。
 +
黄质夫一生怀抱“救百万村寨的穷,化万万农工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的理想,决心培养大批“既有知识又能实干的乡村教师”。他主持乡村师范时把愿意从事生产劳动和吃苦作为入学条件,厉行劳动建校,自力更生,勤俭办学,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去做灌输农民知识的教师,改进农民生活的导师,发展乡村社会事业的领袖。
 +
黄质夫力倡“生活教育”理论,提出“乡村学校化,学校乡村化”的主张,努力使学校所在地成为“野无旷土、村无游民、人无不学、事无不举”的理想社会。黄质夫学识渊博,思想敏锐,处处以身作则,赤脚下地干活,性格刚强耿直,办事雷厉风行。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农学家,视成名成家,升官发财为粪土,甘心到最艰苦的地区教育农民子弟,在贵州大力开发边疆少数民族教育,虽常处逆境,始终不改初衷,诚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
近十多年由江苏省文史委员会、贵州教育出版社、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黄质夫教育文选》、《乡村教育先驱黄质夫》、《黄质夫乡村教育思想研究》、《国立贵州师范文选》等著作、论文集。以纪念和肯定了这位被尘封的乡村教育家的业绩。                   
 +
 +
'''陶行知最早的追随者、乡村教育的先驱黄质夫'''
 +
  
 +
 +
20世纪20年代去除茅塞,开创我国乡村教育事业的民间先知先行者中,黄质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求学时他选择了师范专业农学系,大学毕业择业时选择了乡村师范,在乡村师范学校中又选择了边疆师范,又把位于省城郊区的边疆师范迁往边远山区(距省城400多公里)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不仅深入了边疆,而且创造了乡村教育的新理。但黄质夫的名字在我国出版的教育学辞典中却找不到。
 +
  黄质夫先生,1896年3月6日生于江苏省仪征市长江边上的十二圩,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东南大学)求学时,接受了恩师陶行知:“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于经由教育而非经由军事革命创造一民主国家”的生活教育理论。黄质夫是陶行知最早的追随者之一。1924年东南大学毕业后不久,即到苏北高邮县界首镇创办界首乡村师范学校,这是全国率先创办的第一批乡村师范中的一所,也是较为出色的一所,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乡村师范概要》一书多处介绍界首乡师的办学成就和办学经验。从此开始了他献身乡村师范教育事业的生涯。1927年夏,黄质夫调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南京中学乡村师范科主任(校址和晓庄师范同在南京栖霞区),继续探索乡村教育的新路。1930年由于晓庄师范被查封,波及黄质夫,黄质夫被迫辞职。黄质夫仍不改初衷,继续实践陶行知乡村教育模式。1931年8月,辞去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推广处主任的职务,应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道藩的聘请担任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校长。黄先生在这里只有近8个月时间,他增建新校舍,选聘新教师,增设简师班,增收近百名新生。1932年初,黄质夫又回到栖霞乡村师范学校继续担任校长,自此,又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五年多。1937年11月中旬,日军逼近南京,栖霞乡师仍坚持开学授业,下旬才停课疏散师生,是苏南最后疏散的一所学校。黄质夫主动留校看守校产,直至日军向南京发动进攻的前7天,即12月1日,黄质夫才离开学校踏上流亡的道路。 <ref>[http://www.9j1.cn/news/jiayu/0852901848103.htm 黄质夫],中国校园文化建设网</ref>

於 2019年12月21日 (六) 22:44 的修訂

黃質夫

黃質夫 (1896年-1963年),江蘇儀征人。中國鄉村教育先驅之一。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農科畢業後,即投身於鄉村師範教育事業。創辦主持江蘇界首、南京棲霞、浙江湘湖和國立貴州師範學校,前後長達20餘年。他創辦了貴州師範,力倡"生活教育"理論,提出"鄉村學校化,學校鄉村化"的主張,建立了獨特的鄉村師範教育體系、系統的教育方略和富於實踐意義的教學模式,曾在中國教育發展史特別是中國鄉村教育發展史上起到過積極的倡導、示範作用

人物簡介

黃質夫(1896年-1963年),名同義、字質夫,江蘇儀征人,祖籍湖南邵陽。中國鄉村教育運動先驅之一。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科。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農科畢業後,創辦並主持江蘇界首、南京棲霞、浙江湘湖和國立貴州師範學校,投身鄉村師範教育事業長達20餘年。

黃質夫一生懷抱"救百萬村寨的窮,化萬萬農工的愚,爭整個民族的臉"的理想,決心培養大批"既有知識又能實幹的鄉村教師"。主持鄉村師範時把願意從事生產勞動和吃苦作為入學條件,厲行勞動建校,自力更生,勤儉辦學,要求學生畢業後能去做灌輸農民知識的教師,改進農民生活的導師,發展鄉村社會事業的領袖。

人物生平

黃質夫 (1896年-1963年),江蘇儀征人。名同義、字質夫。中國鄉村教育先驅之一。 1920年年考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農科,南京高師1921年改建國立東南大學,1928年改名國立中央大學 |中央大學,1949年改名南京大學。1924年國立東南大學農科畢業後,即投身於鄉村師範教育事業。創辦主持江蘇界首、南京棲霞、浙江湘湖和國立貴州師範學校,前後長達20餘年。 黃質夫一生懷抱「救百萬村寨的窮,化萬萬農工的愚,爭整個民族的臉」的理想,決心培養大批「既有知識又能實幹的鄉村教師」。他主持鄉村師範時把願意從事生產勞動和吃苦作為入學條件,厲行勞動建校,自力更生,勤儉辦學,要求學生畢業後能去做灌輸農民知識的教師,改進農民生活的導師,發展鄉村社會事業的領袖。 黃質夫力倡「生活教育」理論,提出「鄉村學校化,學校鄉村化」的主張,努力使學校所在地成為「野無曠土、村無遊民、人無不學、事無不舉」的理想社會。黃質夫學識淵博,思想敏銳,處處以身作則,赤腳下地幹活,性格剛強耿直,辦事雷厲風行。這位受過高等教育的農學家,視成名成家,升官發財為糞土,甘心到最艱苦的地區教育農民子弟,在貴州大力開發邊疆少數民族教育,雖常處逆境,始終不改初衷,誠難能可貴,令人敬佩。 近十多年由江蘇省文史委員會、貴州教育出版社、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黃質夫教育文選》、《鄉村教育先驅黃質夫》、《黃質夫鄉村教育思想研究》、《國立貴州師範文選》等著作、論文集。以紀念和肯定了這位被塵封的鄉村教育家的業績。

陶行知最早的追隨者、鄉村教育的先驅黃質夫   

20世紀20年代去除茅塞,開創我國鄉村教育事業的民間先知先行者中,黃質夫就是其中傑出的代表之一。求學時他選擇了師範專業農學系,大學畢業擇業時選擇了鄉村師範,在鄉村師範學校中又選擇了邊疆師範,又把位於省城郊區的邊疆師範遷往邊遠山區(距省城400多公里)的少數民族聚居區。不僅深入了邊疆,而且創造了鄉村教育的新理。但黃質夫的名字在我國出版的教育學辭典中卻找不到。

  黃質夫先生,1896年3月6日生於江蘇省儀征市長江邊上的十二圩,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東南大學)求學時,接受了恩師陶行知:「余今生之惟一目的在於經由教育而非經由軍事革命創造一民主國家」的生活教育理論。黃質夫是陶行知最早的追隨者之一。1924年東南大學畢業後不久,即到蘇北高郵縣界首鎮創辦界首鄉村師範學校,這是全國率先創辦的第一批鄉村師範中的一所,也是較為出色的一所,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鄉村師範概要》一書多處介紹界首鄉師的辦學成就和辦學經驗。從此開始了他獻身鄉村師範教育事業的生涯。1927年夏,黃質夫調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南京中學鄉村師範科主任(校址和曉莊師範同在南京棲霞區),繼續探索鄉村教育的新路。1930年由於曉莊師範被查封,波及黃質夫,黃質夫被迫辭職。黃質夫仍不改初衷,繼續實踐陶行知鄉村教育模式。1931年8月,辭去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推廣處主任的職務,應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張道藩的聘請擔任浙江省立湘湖鄉村師範學校校長。黃先生在這裡只有近8個月時間,他增建新校舍,選聘新教師,增設簡師班,增收近百名新生。1932年初,黃質夫又回到棲霞鄉村師範學校繼續擔任校長,自此,又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了五年多。1937年11月中旬,日軍逼近南京,棲霞鄉師仍堅持開學授業,下旬才停課疏散師生,是蘇南最後疏散的一所學校。黃質夫主動留校看守校產,直至日軍向南京發動進攻的前7天,即12月1日,黃質夫才離開學校踏上流亡的道路。 [1]

  1. 黃質夫,中國校園文化建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