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花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花山镇“黄花”,即蒙古语“洪合”的变音,“洪合”即铃。因镇北有座山形象似铃,故得名。黄花山镇人民政府位于镇中心的富民社区第二居委会。

中文名称 黄花山镇

外文名称 The Yellow Town

别 名 黄花山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中国内蒙古通辽市

下辖地区 16个分场、四个居委会

政府驻地 富民社区第二居委会

电话区号 0475

邮政区码 029108

地理位置 内蒙古东部

面 积 11.31平方千米

人 口 6409人(2017)

方 言 东北方言,蒙语

基本概况

位于扎鲁特旗东部,镇区距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28公里。地处大兴安岭南麓前坡余脉浅山地带,地形较平坦,镇内主要有沙砾土、栗钙土、风沙土及盐碱土等[1] 。土地总面积11.31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嘎查村、2个社区居委会、四个居委会。全镇1.57万人万人,以汉族为主,蒙汉杂居,其它少数民族有满、回、苗、土家族等。全镇总户数4437户,6409人(2017);民族构成有蒙、汉等11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62%,汉族占总人口的31%,其它民族占总人口的7%。

历史沿革

黄花山镇成立于1984年8月。2002年10月,黄花山镇与乌额格其牧场合并,称为黄花山镇。2005年2月,两地分开,分为黄花山镇和乌额格其牧场。2006年6月,黄花山镇与原前德门苏木合并,称黄花山镇,并一直沿续至今

行政区划

下辖16个分场,四个居委会。16个分场分别为:阳光社区、富民社区、场直分场、黄花山分场、林业分场、牧一分场、牧二分场、牧三分场、一分场、二分场、三分场、四分场、五分场、六分场、七分场、八分场。

农牧业情况

农牧业资源比较丰富,有耕地7.04万亩,草牧场42万亩。镇内的棚菜区发展迅速。矿产资源中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有望成为黄花山镇的主导产业。2009年恒源矿业已投产运营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绿豆等。其中:玉米种植面积26000亩,产量1200万公斤;高梁种植面积10000亩,产量250万公斤;绿豆种植面积30000亩,产量150万公斤;其它作物种植面积9000亩,产量54万公斤;粮食总产量平均稳定在1200万公斤左右;主要牲畜有绒山羊、肉羊、奶牛、育肥牛及鸡鸭等禽类。设施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棚菜园区占地面积1000亩,建日光温室335座,种植品种由蔬菜向林果、花卉、食用菌等多方向延伸,园区的平谷桃、蟠桃畅销旗内外。

二三产业

工贸物流业相对较为发达,现有个体工商户486家。大型采矿加工企业2家。由香港运龙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2000万元的恒源矿业现已投产运营。由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客商投资2000万元的活性炭加工项目正在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基建任务的80%。成立了劳动力推介服务中心,承担企业与务工人员的中介服务。建立长期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3个,全镇每年向外输出剩余劳动力近5000人次,劳务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生态现状

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提高了广大农牧户走少养、精养、高效的养殖业路子。全镇43万亩草牧场仅承载1.9万个羊单位,比正常承载量少0.5万个羊单位,通过秸秆转化、人工种草和粮食储备等措施,解决了2.6万个羊单位的饲草料。

社会事业

全镇有中小学校2所,教师250人,在校生2372人。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0人。文化站1所,占地面积近40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办公楼1栋,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全镇参合农牧民10675人,参合率95.3%;参加养老保险105人、医疗保险73人、失业保险45人。现有低保户1169户2949人,分别占总户数、总人口的26.3%和17.7%。

城市建设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通霍铁路扎鲁特站设在镇内,是扎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客货集散地。306省道沿镇而过,鲁前油路横贯东西。全镇网通、联通、移动、铁通已全部开通,每百户拥有电话92部。自来水入户率近7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87%,住房砖瓦化率73%,其中镇区居民住房砖瓦化率为84%。全镇村村通等级砂石路,其中镇区黑色路面达7.4公里。建有一个占地9200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娱乐广场——祥云广场。

视频

黄花山镇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