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瓜架(李景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瓜架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黄瓜架》中国当代作家李景宽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黄瓜架

我出生在老宅,老宅在县城郊外,郊外人家都有菜园子。我家菜园子里种植的蔬菜品种繁多,有开紫花的茄子、开白花的辣椒、开黄花的菇娘,还有一畦畦的小白菜香菜臭菜、小萝卜菜。最惹眼的算是黄瓜架,那是用细竹竿搭建的,将近两米高,四根竹竿为一组,分别对应地插在两条黄瓜秧的垅台上,将顶端交叉处用铁丝固定。黄瓜的绿蔓一直爬至架子顶,把小黄花高高地举起来,惹得蜜蜂、蝴蝶争相飞来采花粉。大叶子碧绿繁茂,为黄瓜架披上了层层叠叠的绿衣裙。过了些日子,一根根嫩绿的黄瓜就顶花带刺地在架上垂吊着,越长越水灵。嘴馋了,就钻进黄瓜架里摘黄瓜,若不小心,就会被黄瓜刺扎了手指。大叶子刮到脸上、脖子上,感觉火辣辣的,但为了吃到黄瓜也只好忍受着。那时候吃黄瓜,感觉特别清香脆生,以为这是世上最好吃的水果。

黄瓜架不仅提供我黄瓜吃,还有浪漫的故事。我出生于农历七月初六,这个日子特别好记,因为第二天就是乞巧节——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很小的时候,祖父便给我讲牛郎织女故事,我特别对牛郎的那头会说话的老牛感到新奇。我家对过是生产队,院子里有几头牛,我常跟它们说话,期望它们能回应一句半句的,可得到的是牛们大眼珠子一眨一眨的,并不瞅我。嗨,真扫兴。牛不理睬我,我把关注的眼光投放到鸟上。听祖父说,每年乞巧节,天下的鸟雀都飞到天上的银河搭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我问:那鸟的翅膀能驮动俩大人吗?祖父说,当然能驮动,架不住鸟雀多呀,黑压压的,都挤在一块儿,连老牛上去也能驮得动。我又问:那牛郎织女见面,说啥呀都?祖父笑着说,说些啥,我可说不准。听说七月七晚上,不撒谎、不尿炕的小孩趴在黄瓜架下,就能听见牛郎织女说悄悄话。哦,这倒怪有意思的。到了乞巧节那天,我便注意踅摸鸟雀,竟然发现这天的鸟雀特别稀少,我便相信大多的鸟雀都飞到天上搭鹊桥去了,不理解为什么还有没去的鸟雀。

那年夏秋之交,姨妈领着英子来我家小住。英子比我小两岁,梳着一根歪桃小辫,口齿伶俐。乞巧节将临,我便把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讲给她听。刚讲个头,她就抢着往下讲,比我讲得好。我问她是听谁讲的?她说听她家大哥讲的。我知道她家大哥不识字,但记性特好,听说书人讲古书,他能全记住,复述时还平添了许多花点儿,比说书人讲的还生动有趣。我讲不过英子,就甩开她,去讲给左邻右舍的小朋友们听,想不到他们也知道这个故事。我确信,这是个真事。

七月七这天,我就盼望天黑。夜幕刚降临,我就迫不及待地钻进黄瓜架支楞着耳朵倾听。可是,只能听见远远近近蟋蟀清脆宛转的鸣叫声,以及微风吹动黄瓜叶子的飒飒声,其余的什么也听不见。我便跑去问祖父,我咋听不见呢?祖父一本正经地说,我不是说过了吗,只有不撒谎、不尿炕的小孩才能听得见。我跑去问母亲,我撒过谎吗?母亲说没有。我尿过炕吗?母亲说,哪有小孩不尿炕的?我心凉了,显然我尿过炕。这扯不扯的,要知道……咳,那时候还不懂事哩,管不住自个儿的“水龙头”呦。

我不死心,跑去找英子,拉她到黄瓜架下,让她听牛郎织女都说些啥悄悄话。她问我,你自个儿咋不听?我脸有些发烧,只好承认我尿过炕。她扑哧笑了,转身要跑,我一把拉住她,非让她听不可。她脸红了,只好趴在黄瓜架下听了听,突然做出惊喜状,说听见了,听见了,可真亮了。牛郎说话憨憨的,织女声音像铜铃。我急忙催促她,快告诉我,他俩说些啥都?她说,悄悄话,不——外——传,说完,撒丫子就跑了。我顾不得去追她问,找来了一帮小朋友,让他们挨个趴在黄瓜架听,他们都说没听见。我大笑,原来你们都是尿炕精。他们反问:那你呢?我呀,早蹽了。

过了好几天,我一直在琢磨,为啥英子能听见,而我和小朋友们都听不见呢?母亲不说哪有小孩不尿炕的,莫非英子特殊?我好刨根问底,就跑去问姨妈,英子尿过炕吗?姨妈笑着说,傻外甥,小孩都尿过炕。哦,我忽然明白了,英子为了隐瞒她尿过炕,才谎称听见了,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这小丫头片子,太鬼道了。[1]

作者简介

李景宽,黑龙江省艺术研究院国家一级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