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晰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晰映
圖片來自名人简历网

黄晰映(1943年—)韩国作家。出生在满洲新京(今吉林省长春市)。1945年解放后,随家人回国,先到平壤,后搬到黄海道信川郡,1949年南下到首尔,由寡母抚养成人,于东国大学哲学系毕业。

基本信息

中文名:黄晰映

外文名:황석영

出生地: 满洲新京(今吉林省长春市)

出生日期: 1943年

职 业: 作家

代表作品: 《古老的庭院》、《客人》

人物简介

早在高中时期,就在《思想界》发表小说《立石附近》(1962)获新人文学奖。1970年在《朝鲜日报》上发表《塔》,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1974年出版了作品集《异乡》,一举奠定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收在作品集的小说《去往三浦的路》(1973)、《异乡》(1971)、《韩氏年表》是代表70年代韩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1980年创作了长达12卷得长篇巨作《张吉山》。80年光州事件爆发时,他亲临当地目睹惨状,创作了以此为题材的报告文学《超越死亡,超越时代的黑暗》,开辟了80年代报告文学的新篇章。1989年,访问平壤与金正日会面,发表了纪实文学作品《人们也在生活》。黄晰映的此举违反了韩国的治安法,无法回国,在国外过了5年的流亡生活,1993年回国后,服役5年。出狱后,他迎来了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鼎盛时期,连续发表小说《古老的庭院》(2000)、《客人》(2001)。《古老的庭院》被改编成电影剧本,于2007年拍摄完成。2004年获第8届韩龙云文学大奖,同年获韩国文化艺术振兴院颁发的今年的艺术奖。

他自幼生性叛逆,曾辗转于工厂、工地,他始终站在平民大众的立场上,代言他们的心声。70年代,他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题材,创作了反映流浪劳动者生活的现实主义作品,这些小说,通过描写工地劳动者贫困的生活和无家可归的窘境,揭示了现代工业化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它给人们带来的无法归返心中的故乡的失落感。[1]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