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山蒋介石官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山蒋介石官邸,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海拔580米,面积约1平方千米。黄山处于奇峰幽谷之间,遍山松柏簇拥,风景极佳属南山风景区范围。蒋介石从1938年12月到1946年在重庆期间,曾在此居住。

在重庆担当中华民国陪都的历史时期,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大多数时间工作和生活都在南山的黄山官邸——云岫楼。那时,重庆国民政府最高指令几乎都酝酿和产生于此。

南山的蒋介石官邸,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八年抗战征途中最有力的见证。

中文名称:黄山蒋介石官邸

外文名称:Jiang Jieshi residence in Mount Huangshan

地理位置:重庆市南岸区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占地面积:1平方千米

开放时间:8:30~17:00

门票价格:20元

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可

历史由来

1938年,日本对重庆实施战略轰炸[1] ,为躲避日机轰炸并避夏日酷暑,蒋介石侍从室选中黄山,为蒋、宋修建官邸。

蒋介石住“云岫”楼,宋美龄住“松厅”。“云岫”楼是一座中西结合式的三层楼房,蒋介石住二楼右角。松厅为一排中式平房,走廊宽敞,松林围绕,浓阴蔽日,“云岫”与“松厅”之间的凹谷小道旁挖有防空洞,专为蒋、宋避日机突袭时用距“云岫”不远,有一稻草铺顶的中式平房,名曰“草亭”。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马歇尔将军“为调停国共争端”来重庆时,曾居住过“草亭。云岫楼东南小山上,建有“云峰”楼一幢,是宋美龄专为宋庆龄准备的寓所,但宋庆龄从未去住过。位于“云岫”东北不过一箭之距的底处,就有宋美龄的别墅“松厅”了。“松厅”依傍山势建在双峰夹峙的一抹人造平地边沿,背负深涧,面对峰隙,取东向朝阳角度,垒青石为基。

布局结构

黄山蒋介石官邸,筑起一座长约25米,宽近20米的长方形中西合壁式平房。前左右三方,连结着不下于三米宽的回廊,一色衔样平滑的松木地板,与室内地板连成一片,想必是夏夜纳凉,冬就暖阳的所在。

在回廊平列有着镁空图案、直平厚实的木质双合大门的前房三间,南侧拐角有窗的一间,阳光充足,可能是主人的春秋季卧室。其余两个大间,隔以木扇,便于敞开联通,或是客厅兼作舞厅;小型聚会,一厅尽可;大型宴乐,隔扇拆开,加上回廊都能派上用场。

想来是当年乃夫提倡“新生活”,乃妇唱随,在居寓上简约多便之精心设计。这一点,我觉得即使是现今的建筑家们,也不妨参考师法的。其后房也是三间,不过因中间凹进列眺望山外远景的望廊隔断,使整座房子形如半个“工”字,或像一把中国的旧式锁头,由于凹形望廊占去一些面积,开间要比前房小些。

南面紧接前房的一间,可能是住亲随人员的,北面并列两间,房顶突起壁炉烟囱,当是主人的冬季卧室。在此卧室之北,随着自然地势的升高而附筑的一楼一底,为厨房和卫生间。

官邸区内的“草亭”是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特使马歇尔住的地方,位于云柚楼山下的中式平房,因屋顶盖的是茅草,故名为“草亭”。官邸门前左面山上建有一幢“云峰楼”,是宋美龄为宋庆龄避暑而建的,但宋庆龄从未来此住过。黄山官邸是蒋介石在重庆陪都期间,重要的办公和寓居之所,是当年中国时政、要务的决策地之一。

经历战争

1944年7月,蒋介石在重庆黄山官邸召开了著名的整军会议,讨论整顿军事体制的问题。其实,这次整军的直接原因是程泽润事件。蒋介石在1944年7月听见戴季陶儿子戴安国的汇报说,重庆某处关押的壮丁境遇悲惨,备受虐待。随后蒋前往巡视,果然撞见军官虐待壮丁的场景。他勃然大怒,将兵役署长程泽润中将痛骂一顿,并交付军法处审判,随后判处死刑。

蒋介石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背后深层的原因便是当时非常不利的战局和政局。在军事上,日军于6月发起中原会战,河南的国民党军几乎是溃不成军。7月日军又发起长衡会战,几日便克长沙,并合围衡阳;而蒋的参谋长史迪威也与蒋不和,并借罗斯福向蒋施压,其中一条理由就是蒋介石军队太腐败。鉴于此,蒋不仅杀了兵役署长以示决心,还在黄山召开了整军会议。

会议持续了数日,蒋介石作了大量发言,并以文件形式传达,对[[衡阳]和桂林的守军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已于大事无补。黄山整军会议并不能解近渴。但十个月后的雪峰山会战,不能不说得益于此。

1938年底,蒋介石在黄山官邸宴请陈嘉庚,直截了当地告诉陈,政府财政已经破产,物价涨得一个中校都养不起自己一家,要偷菜叶过活。你的捐赠很多,但远远不够,你以后能不能按时给我们捐款。这话说白了就是,我们已经揭不开锅了,以后你能不能按时给我们开工资。陈嘉庚听到这些,眼泪当场就流下来了。 蒋的官邸并不铺张,餐厅的陈设也很简单,但是桌上的菜却是不停的上,宋美龄更在一旁不停的殷勤相劝。这都让他很愤懑,他拍着桌子,怒斥道,国势如此艰难,你们还如此铺张,心何以堪。蒋某人受到批评,当即表示,批评的对,我们坚决改正。1942年中秋节,在宋美龄的努力下,宋家六兄妹在重庆黄山官邸赏月,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团圆。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家庭的团圆是最神圣的。

尤其是宋氏这个与中国命运紧紧相连的、在全世界都名声显赫的家庭里,他们的家族聚会远超过普通家庭团圆的意义。八月十五的满月非常好看,黄山官邸的宴会厅里甚是热闹。宋氏兄弟姐妹六人以及他们的家眷、司机、卫官足足摆了五大桌。

十几名侍者身穿全套白色制服,有的在一旁悉心伺候,有的满头大汗跑来跑去。五个大大的餐桌上摆满了高级厨师做的名菜,还另有点心、水果、冰淇淋。 在重庆担当中华民国陪都的历史时期,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大多数时间工作和生活都在南山的黄山官邸——云岫楼。那时,国民政府最高指令几乎都酝酿和产生于此。南山的蒋介石官邸,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八年抗战征途中最有力的见证。

蒋宋在此鲜为人知的国事和生活轶事,以及那一段金戈铁马的抗战岁月,便冲出了历史的风尘,走到了我们面前。

遇炸事件

1941年8月30日,蒋介石正在黄山官邸召开军事会议,突然遇到日机空袭。呼啸而至的炸弹在云岫楼及其附近爆炸,当场炸死卫士2人,4人受伤。蒋介石与参会人员忙躲入防空洞,才幸免于难。

六十八年后,博物馆方面采访了尚健在的蒋介石侄外孙沈乃昌。他当时就住在黄山,其父沈开樾将军,毕业于黄埔三期。正是时任侍卫官的沈开樾,把蒋先生推进防空洞而救了蒋一命。沈先生的回忆与历史记载完全一致。

为什么这次轰炸目标如此准确?据日本陆军航空队第三飞行集团团长远藤三郎回忆,他从离任的意大利驻华大使怀利·贝克口中知道了黄山官邸的具体位置,随后又收到蒋要召开会议的密电,这才制订了针对蒋介石黄山官邸的空袭计划。

黄山博弈

这是一张广为人知的照片。照片上气氛融洽,但其实不然。两个人的冲突并不在政治上,甚至也不完全在军事指挥上,而更多地在于性格上。上演这一场恩怨的舞台,正是蒋介石在抗战中的黄山官邸。

1942年3月9日晚上,蒋介石和宋美龄就在他们的黄山官邸举行宴会,宴请刚抵达的史迪威。应该说,黄山的初次会面双方都很友好。可随后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就令两人产生杯葛。蒋介石有了第一次撤换史迪威的想法。

1943年,在制定缅甸反攻计划时,蒋和史之间再次发生冲突,地点依然是在黄山。随后双方在关于对中共进行军援的问题上再次闹僵。蒋介石于10月再次向罗斯福提出撤换史迪威,仍被拒绝。

虽然,史迪威最终被撤换,但蒋介石与史迪威谁都不是真正的胜利者。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史迪威带给蒋介石政府的既是巨大的帮助,也是动摇根基的冲击”。

密使斡旋

1939年8月8日,希特勒的密使戈宁来到重庆黄山官邸,要与蒋介石密谈,蒋介石却叫宋美龄接待,说是 “凡我夫人的谈话,一概就是我的谈话。”

戈宁说他是代表希特勒前来斡旋中日之战,双方讲和的。宋美龄问他:“你们取得了日本方面的同意吗?”戈宁说取得了。她问:“怎么个和法?”戈宁说恢复到“七·七事变”之前的状况,中日亲善。

宋美龄严词拒绝:“敝国领袖蒋中正,我本人,敝国的全国政府官员、全体将军、军官、士兵,以及全体国民万众一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中国国土!现在、将来,都绝不和侵略者——日本强盗讲和!”

大事记

1938年12月,蒋介石从桂林乘飞机抵达重庆,云岫楼设为日常办公的官邸。

1941年12月9日正式发布宣布对日作战的命令,中国由此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战线。

>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军事代表会议在重庆黄山云岫楼蒋介石官邸召开,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

>1942年1月3日,中国战区成立,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

1942年3月9日晚上,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黄山官邸举行宴会,招待史迪威。

1942年中秋节,宋家六兄妹在重庆黄山官邸赏月,这也是他们最后一次团圆。

1942年12月23日,蒋介石在黄山官邸主持展开了“东亚联合军事会议”。

1943年2月6日至7日,同盟军中国战区在重庆黄山举行中、美、英高级将领联席会议。

1943年10月17日至20日,中、美、英三国军事领袖在重庆黄山再次举行军事战略会议。

1944年7月,军事委员会在重庆南岸黄山蒋介石官邸举行军事会议。

1945年8月13日,在黄山官邸,何应钦向蒋介石汇报接受日本天皇投降准备工作。

1946年蒋介石离开重庆,还都南京,黄山官邸由中国福利院接管。

建筑意义

“黄山官邸”坐落在山峦之中的极峰之巅,很具有旧时代的官府对上司和最高上司佞称“上峰”、“极峰”的象征性意味,作为“朕即国家”“国家即朕”的“蒋委员长”的消夏所在,还真有点儿妙不可言的心理上的影响!高高在上的官邸,突兀在密林丛中,周围山崖峭峻,唯有前后一径不可双人并行的窄狭石梯相通,苍松蔽天,翠柏浓郁,林涛飒飒。

现实的官邸,其实并不壮观,很难设想当年曾一番“谈邸色变”的威势;或则有“一登邸门”就能身价百倍的灵气!不过是一座三十年代常建的那种不中不西、中而兼西有砖砌瓦顶三阁式建筑。整个外形,比之其东侧山下宋美龄那座“松厅”还要更象一把旧式的锁头。二楼连接南北厢房的过廊,木柱栏挡成栅,正好成了锁头的鼻梁。不大谐调的是北厢三楼突出房脊砌了一个方形的屋顶阳台,虽已加盖屋顶成房,但那架式,仍然可以看出,原先定是便于环形了望监察的护驾设施。

旅游信息

9:00开馆,17:30闭馆。乘384(或384区间车)路公共汽车至黄山站可达。门票:18元/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