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黄土高原

增加 36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黄土高原1.jpg|有框|右|[http://img01.tooopen.com/Downs/images/2010/5/9/sy_20100509103116951078.jpg 原图链接][https://www.tooopen.com/view/63310.html 来自 素材公社 的图片]]]
 '''黄土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之一,是 [[ 中华民族 ]]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高原海拔800~3000米,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高原横跨青、甘、宁、 [[ 内蒙古 ]] 、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 [[ 山西高原 ]] [[ 陕甘晋高原 ]] [[ 陇中高原 ]] [[ 河套平原 ]] 组成。。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除许多石质山地外,高原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经流水长期强烈侵蚀,逐渐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貌起伏,山地、丘陵、平原与宽阔谷地并存,四周为山系所环绕,如北部的阴山,南部的 [[ 秦岭]],东部的 [[ 吕梁山 ]] 、西部的 [[ 六盘山 ]] 。黄土高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世所罕见。
严重的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地表被切割成千沟万壑,加速了风蚀、水蚀、重力侵蚀的相互交融,增大了雨洪及干旱灾害的产生频率,植被破坏、植物退化、生态功能急剧衰退,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又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乃至黄河流域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ref>[http://www.people.com.cn/GB/jingji/8215/28575/28576/2023006.html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纪实],人民网 2003年08月18日16:13</ref>。
黄河
门票价格
免费
==地理位置==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西起 [[ 乌鞘岭 ]] ,东至 [[ 太行山 ]] ,南靠秦岭,北连 [[ 内蒙古高原 ]] (大致以长城为界),涉及 [[ 青海 ]] [[ 甘肃 ]] [[ 宁夏 ]] [[ 内蒙古 ]] [[ 陕西 ]] [[ 山西 ]] [[ 河南 ]] 七省(区)46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全区总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自然气候==
黄土高原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 [[ 太平洋 ]] 副热带高压和 [[ 印度洋 ]] 低压影响,炎热多暴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600~700mm,中部300~400mm,西北部100~200mm。以200mm和400mm等年降雨量线为界,西北部为干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为半湿润区。
陕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点多,土层厚而松,夏季气象易变,遇暴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灾害。
===陇中高原===
一称 [[ 陇西高原 ]] 。位于 [[ 六盘山 ]] 以西,是一个新生代的拗陷盆地,属盆地型高原,海拔1500~2000米。地形破碎,多墚、峁、沟谷、垄板地形陕北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点多,土层厚而松,夏季气象易变,遇暴雨天气容易发生泥石流。
===陇东、陕北高原===
包括六盘山以东, [[ 吕梁山 ]] 以西, [[ 渭河北山 ]] 以北,长城以南的地区。也是一个盆地型高原,海拔800~1200米。经强烈侵蚀,除少数残留的黄土塬( [[ 董志塬 ]] [[ 洛川塬 ]] )外,大部地区已成为破碎的 [[ 墚峁丘陵 ]] 。其间只有少数基岩低山突起在高原之上,状似孤岛。  
===山西高原===
包括 [[ 五台山 ]] [[ 恒山 ]] 以南, [[ 伏牛山 ]] 以北, [[ 太行山 ]] 以西, [[ 吕梁山 ]] 以东的地区。它由一系列褶皱断块山与陷落盆地组成。山地有吕梁、恒山、五台、 [[ 中条 山]] 及太行等山,盆地有 [[ 大同 ]] [[ 忻县 ]] [[ 太原 ]] [[ 临汾 ]] [[ 运城 ]] 等。除 [[ 河谷平原 ]] 外,大部地区海拔在1000~1500米,石质山地构成高原的主体,黄土堆积仅限于盆地及山间谷地,分布范围约占全区面积的40%。  
===渭河平原===
一称 [[ 关中平原 ]] 。位于渭河北山与 [[ 秦岭 ]] 之间,西起 [[ 宝鸡 ]]
==旅游指南==
总的来说有的地方不错(如汾水谷地等),但是有的地区交通不发达。  
[[ 西安 ]] 、太原、 [[ 宝鸡 ]] 等地是 [[ 铁路枢纽 ]] 。  
水运,这里用 [[ 黄河 ]] 水运困难。
==历史文化==
===环境变迁===
根据 [[ 黄土 ]] 堆积环境的不同,可将中国黄士发育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相当于第一次冰期,气候比新第三纪干寒,发生午城黄土堆积;中更新世,发生第二次冰期,气候进一步变干,堆积了 [[ 离石黄土 ]] ,范围广、土层厚;晚更新世第三次冰期,气候更加干寒,堆积了 [[ 马兰黄土 ]] ,厚度虽小,但分布范围更广,南方称下蜀黄土。进入全新世,气候转为暖湿,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了沟壑纵横、墚、峁广布的破碎地表。
====古气候的标志====
古土壤,它是在不同地质时期的地表,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经过成壤作用形成的。因此古土壤的类型、成分结构等特征都带有形成时气候特征留在土壤中的痕迹,这些痕迹直接记录了当时气候冷暖干湿等变化。  
[[ 湖相沉积 ]] ,黄土中常夹有湖相地层,这类地层主要出现在早更新世早期和晚更新世的早期或晚期,。这些湖沼相沉积物中碳质成分含量很高,富含生物碳及孢粉,其所含铁元素多为还原状态,氧化程度很低,这些特征表明上述湖沼相堆积是在湿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河流相沉积物,主要为粗砂、砾卵石等,一般属于早更新世中后期及中更新世早期。在晚更新世时,一些盆地和山前地带的黄土中夹有不同厚度的砂卵石层,这些粗岩相沉积物说明当时黄土堆积时,曾经有过较大的丰水期,因而河流发育,水文活动积极,反映了当时湿润的气候条件。  
黄土中化学元素组分的迁移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所谓元素的迁移,是指土壤中的化学元素的转移和再分配,使化学元素重新分散或集中的迁移。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环境中,迁移的方式、强度和结果都不相同。  
元素迁移除。元素自身的 [[ 物理 ]][[ 化学 ]] 性质如元素的组合及其结构等内因外,还有外界的物理化学环境,如温度、压力、氧化还原环境等外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定黄土史时期迁移最重要的外界因素,通过测定黄土层中元素迁移量的大小、形式及其组合关系等,反演其迁移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气候条件,以达到了解古气候环境波动的目的。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和花粉分别是这两类植物的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当它们在植物的孢子囊和花药中成熟后,借助风、水或动物等动力的作用飞离植物母体,大部分落在土壤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 [[ 孢子花粉 ]] 也就变成了化石。孢粉学的任务之一就是用特定的方法把不同地层中的孢粉化石分离提取出来并鉴定其类型及组合,以此恢复古植被类型、群落,生长的古地理景观和古气候条件。
===古环境的变迁===
新生代早期,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区包括黄土高原的早第三系地层多呈红或浅红色,说明当时气候比较炎热。早更新世早期,黄土高原内在一些第三纪末形成的古侵蚀或断陷盆地边缘和盆地内,形成很多河流及大小不同的 [[ 湖泊 ]] ,其中堆积了厚大的湖相沉积。在早更新世末期,由于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起来,雨量减少使这些湖泊逐渐萎缩,乃至干涸消失,并演化成河流。中更新世开始时,由于新构造运动对环境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气候变为温湿和干凉交替的波动。这一时期河流最为发育,河水流量也与气候变化相对应而呈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规律。到晚更新世初期,干旱气候开始显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规律。到晚更新世初期,干旱气候开始显著。到全新世,黄土高原则明显地被干旱少雨的气候所控制,北部向沙漠化方向演化。在整个第四纪时期内,黄土高原的古气候环境的主要变化时期是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末期。  
黄土高原环境的变迁,有其自然的因素,这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但也有人的因素,如黄土高原森林的砍伐,草地的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造成的土壤侵蚀,导致高原自然环境恶化。  
===6000万年前的环境===
文物工作者和地质人员最近对 [[ 宁夏 ]][[ 回族 ]][[ 自治区 ]][[ 泾源县 ]] [[ 彭阳县 ]] 等地发现的古生物化石研究证实,约在6000万年前,黄土高原全是湖水,现在的山峰则是当时湖水中的孤岛。  
宁夏固原地区很早以前是一片海洋。在距今6000万年前,地壳发生剧烈断块式上升与下降,到了距今24万年前,六盘山、 [[ 月亮山 ]] 等发生剧烈的上升运动。此后,随着山区间歇式继续上升,广大的丘陵区均沉积了厚度不等的风成黄土,在盆地中心或山麓地带则有冲积的砾岩和粘土,大量的黄土堆积,覆盖了 [[ 山坡丘陵 ]] ,形成了目前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分区论述==
===山地区===
黄土高原西部涅水与 [[ 黄河谷 ]] 地之间的 [[ 拉脊山 ]] [[ 马衔山 ]] 等海拔3000-4000米,相对高差1000-2000米,地势高亢, [[ 河谷 ]] 深切,谷坡陡峭,是黄土高原海拔最高的石质山地。黄土高原中部的六盘山、 [[ 白于山 ]] [[ 唠山 ]] [[ 子午岭 ]] [[ 黄龙山 ]] [[ 关中 ]] 盆地北侧的北山等主要为石质或土石中山。 [[ 六盘山 ]] 主脊海拔2500米以上,主峰 [[ 米缸山 ]] 海拔2942米,东西两侧地貌差异较大,是黄土高原中西部之间-条重要的地形界线。白于山海拔1500-1800米,是 [[ 洛河 ]] [[ 延河 ]] [[ 无定河 ]] [[ 清涧河 ]] 等的发源地,山体黄土厚度50-70米,岭脊起伏和缓,山坡流水侵蚀、重力侵蚀活跃,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土石山地。 [[ 子午岭 ]] [[ 黄龙山 ]] ,岭脊和缓,受人为采伐、开垦,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重力侵蚀严重。关中盆地北部的北山,由 [[ 娄敬山 ]] [[ 宝鉴山 ]] [[ 碑子山 ]] [[ 尧山 ]] 等构成,海拔900-1200米,山势疏缓低矮,南陡北缓,主要由 [[ 寒武 ]] [[ 奥陶系灰岩 ]] 构成,岩溶地貌发育。黄土高原 [[ 东部山 ]] 地主要有 [[ 吕梁山 ]] 、太行山、 [[ 中条山 ]] 等,以石质中山为主。吕梁山北起管浑山,南到 [[ 龙门山 ]] ,山体宽度30-100千米,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北高南低,山顶起伏和缓,局部保留有宽展平坦的古夷平面。中条山位于晋豫之间,走向北东东,主脊海拔1500米左右,主峰 [[ 雪花 山1994 山]]1994 米,山势西高东低。
===丘陵区===
[[ 丘陵区 ]] 是黄土高原面积最为辽阔的地貌区,占黄土高原面积的56.79%。由于丘陵区面积广大,各地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甘肃临夏、和政、渭源等地为土石丘陵,海拔1900-2300米,相对高差150-250米,坡面沟谷侵蚀强烈。甘肃定西、渭源、通渭、会宁等地分布着面积广大的黄土梁状丘陵。陕西白于山、子午岭、唠山的外围地区,以及富县、宜君-带丘陵多呈纵长的梁状,梁面坡度和缓、梁坡陡峭、坡面沟谷侵蚀活跃。分布于山西河曲、保德、兴县、临县等黄河沿岸,以及陕西绥德、米脂、佳县、清涧、神木、府谷等地的饰状丘陵是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丘陵地区,饰顶海拔1200-1400米,呈错落的馒头状,赤坡多凸形坡,地面异常破碎,是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区。山西临县、离石、柳林、永和、汾西、古县等地,以及陕西延安、安塞等地为黄土梁筛丘陵,一般海拔1300-1600米,相对切割深度150-200米,梁赤坡面沟谷密布,坡面流水侵蚀、重力侵蚀活跃。陕西榆林、横山等长城沿线梁筛丘陵表层有薄层片沙覆盖,可称为沙盖梁筛丘陵。分布于陕西富县、宜川,陇东环县、庆阳、镇原等地的残源梁饰丘陵是黄土源长期受侵蚀切割,源面缩小,残破而成。
===塬区===
70,96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