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黄土丘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黄土丘陵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黄土丘陵 (loess hills)是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主要黄土地貌形态。它是由于黄 土质地疏松,地表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加之黄土高原地区雨季集 中于七、八月份、降水强度较大,被地表流水冲刷形成的。黄土丘陵按其形 态可以分为两种;长条形称为“梁”,椭圆形或圆形的称为“峁”。梁和峁的顶部面积都不大,但斜坡所占的面积却很大,坡度一般为 10—35 度。 黄土梁、峁地区地面非常破碎,沟谷密度很大。山西省的漳河、沁河上、中游流域和陕北、陇东黄土高原的北部,黄土丘陵分布广泛。如革命圣地延 安所在地,就是黄土梁、峁的分布区,那里的梁、峁海拔一般在 1000—1300 米,相对高度为 60—150 米。黄土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植树、种草, 修筑梯田,进行水土保持的任务十分艰巨。

基本情况

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涉及7省(区),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主要特点是地形破碎,千沟万壑,15°以上的坡面面积占50~70%。依据地形地貌差异分为5个副区。1~2副区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内蒙三省(区),面积为9.16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梁峁状丘陵为主,沟壑密度2~7km/平方公里,沟道深度100~300m,多呈“U”型或“V”字型,沟壑面积大,沟间地与沟谷地的面积比为4:6。3~5副区主要分布于青海、宁夏、甘肃、河南四省区,面积12.02万平方公里,该区以梁状丘陵为主,沟壑密度2?4km/平方公里。小流域上游一般为“涧地”和“掌地”,地形较为平坦,沟道较少;中下游有冲沟。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不仅成为困扰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而且也为黄河下游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开发途径

加强坝系水土资源利用配套工程建设

淤地坝建设不仅是滞洪拦泥的主要工程措施,而且是利用水沙资源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有效措施。以前,坝系建设十分重视前一方面,而对后一方面重视不够,致使水资源利用工程不配套,限制了水土资源利用效益的发挥。因此,淤地坝与水资源利用保护工程的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和已成坝系的改造配套是充分利用坝系水土资源的前提和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