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网络 的图片

黄刺梅为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高1-3米。

因其具皮刺, 花瓣多重瓣,花色鲜艳如玫瑰,俗称刺玫花。

黄花绿叶,绚丽多姿,株丛大,花色金黄,花期长,为庭园观赏植物,

园林中可孤植观赏。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

花单生于短枝顶端,无苞片;直径约4厘米;萼裂片披针形,

长约12毫米,先端渐尖,全缘,外面无毛,

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花瓣重瓣,广倒卵形,长约2厘米,先端微凹,黄色;雄蕊长约5毫米。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黄刺梅

拉丁学名:Rosa xanthina Lindl.

别称:刺玫花,重瓣黄刺

二名法:Yellow thorn plum

界:植物界

科:蔷薇科

分布区域: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南及西北各省区天然林区

类别:灌木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3米。枝常为拱形;小枝褐紫色,无毛,具直立皮刺,

皮刺基部扁平,稍宽大,老枝褐紫色,具皮刺,无针刺。奇数羽状复叶,

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托叶细小,大部分与叶柄合生,先端分离成狭披针形裂片,边缘有腺齿或全缘,

宿存;小叶7-13,几乎无柄,基部小叶稍小;

小叶片近圆形或广椭圆形,长8-15毫米,宽6-8毫米,基部近圆形,

稍偏斜,先端钝,边缘有重钝锯齿,表面无毛,背面幼时微被柔毛,

后脱落;叶轴具稀疏柔毛并疏生小皮刺或无毛或小

皮刺。花单生于短枝顶端,无苞片;花梗长1-2厘米,

无毛;花托无毛;花直径约4厘米;萼裂片披针形,长约12毫米,

先端渐尖,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白色绒毛;花瓣重瓣,广倒卵形,

长约2厘米,先端微凹,黄色;雄蕊长约5毫米;花柱离生,

微露出花托口外,密被绒毛,比雄蕊短。蔷薇果近球形,

直径约1厘米,红褐色,平滑,宿存萼片反折。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态习性

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

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稍耐阴,

耐寒冷和干旱,怕水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贫瘠、碱性土壤都能正常生长,

但怕积水,因此最好种植在向阳、干燥的地方,种在阴处光照不足会使枝条生长细弱,

开花稀少、花朵变小。根系强大,萌芽力强,抗病能力较强。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重瓣黄刺梅多不结实,因而不能采用播种繁殖。

【无性繁殖】:常采用软枝扦插和分根的方法。

黄刺梅

【分株繁殖】:于旱春萌芽前进行。分株时先将枝条重剪,掘起植株,将根劈开栽植即可。

苗木移植须带土坨,栽后加强肥水管理。花后将残花和过老枝条适当重剪,

以利更新。黄刺梅栽培容易,管理粗放,病虫害少。

【分根繁殖】:

黄刺梅 具有很强的根蘖性,一株4-5年生的黄刺梅,水官司是得当,

可从根际抽出新生枝条20-30个,在春季树液流动以前,把整株黄刺梅连根全部挖出,

轻轻的去掉泥土,利用剪将根剪断分开。分根数量以枝条多少为准,

剪完后使每个枝条带根尽量相同。这样,每一个带根的根条便可分离成一个单株的黄刺玫。

分析后迅速将其栽入土中,踏实。为确保成活,

分根时可将整个植株枝条剪去1/2 ~1/3,以防止养分、水分过多消耗,影响萌发新根。如天气较旱,

又难于及时灌溉,也可将地上部分枝条全部剪掉,栽植穴内要放些农家肥作底肥作底栽后要加强。

半月后即可产生新根,并萌发新叶。一般在每年的冬春季节移栽,

新株栽种时应施足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栽后浇一次透水,

成活后不必经常浇水,可在生长季节每月浇一次透水,

雨季注意排水防涝,入冬前浇足越冬水。每年花后在根部施以腐熟的有机肥。

落叶后将枯枝、老枝、细弱枝、病虫枝剪去,过长的枝条剪短,

疏剪内膛过密枝,以增加植株内部的通风透光,以利于第二年的生长。

栽培管理

发芽前3月中旬带土球栽植,栽后重剪,浇透水,分早春和夏末追肥2次。

花后应剪除残花,并对老枝短截,促其形成更多新枝,疏剪内膛老枝,使其生长旺盛。

应用价值

黄刺梅黄花绿叶,绚丽多姿,株丛大,花色金黄,花期长,为庭园观赏植物,

园林中可孤植观赏。可广泛用于道路、街道两旁绿化和庭院、园林美化,

亦可在海拔较低,雨量较多,土壤疏松的中下坡大面积种植。[1]

是北方地区主要的早春花灌木,多在草坪、林缘、路边丛植,

若筑花台种植,几年后即形成大丛,开花时金黄一片,光彩耀人,甚为壮观。

亦可在高速公路及车行道旁,作花篱及基础种植。

也可栽种于建筑物的朝阳面或侧面形成花篱,还可以瓶插观赏。

工业用途

黄刺梅花浓香,可提取芳香油,果可食,可制酱及酿酒,茎皮纤维是纸浆及纤维板的制作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药用价值

花、果药用,能理气活血、调经健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