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妈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妈庆(1952年-),台湾木雕艺术家,出生于彰化鹿港,现居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 师承知名传统木雕家王锦宣先生,奠定其木雕的深厚根基,曾获文建会民族工艺奖。

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

生长在鹿港北头的渔村,十四岁国小毕业后,以体力无法负荷讨海的艰苦,乃拜王锦宣为师,开始学习刻花、神像、神轿雕刻;由于不断的钻研,奠下深厚的木雕功力。学成后黄妈庆以精湛的技艺,在同业中扬名,这在重视名门的鹿港木雕界相当难得。

但为生计问题,黄妈庆早期从事木雕代工,接些观音中堂、公妈龛等商业作品。后因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对于商业性的工作,感到乏味不已,乃毅然转向圆雕、镂雕等艺术路线发展,希望用一生的创作,诠释他执著的木雕憧憬。

1992年起,黄妈庆屡在全省美展、木雕创作比赛中名列前矛,作品受到公私立美术馆典藏。1996年获得第五届民俗工艺奖、台湾区木雕创作比赛第一名;1997年又夺得第六届裕隆文艺木雕金质奖、台湾区木雕创作比赛第二名,成绩令人刮目相看。

艺如其人,敦厚朴实的黄妈庆,其木雕特色在保持原木的朴实无华本质。题材大多是农村常见的瓜果、昆虫之属,流露其热爱自然的本性,作品也都朴实无华,在平凡无奇中,更见一种写意、优雅的情调。[1]

蜕变

黄妈庆在1992年前,都以传统的雕刻及代工为主,所谓“七分主人三分作”必须顾及现实,倚靠业主订购,不需要有想法,代工题材多为观音妈、魁星等传统图像。但从他手边保留著早期的作品〈魁星〉来看,魁星脚下踏鳖鱼与浪花,弯曲复杂的刻工,已然呈现传统木雕艺术的美感,这位工艺家所投注的心力与手艺,绝非代工而已。

1992年,黄妈庆觉察到自己对木雕的喜爱与艺术的执著,于是成立工作室,利用晚上或上班之馀,磨练木雕创作的技艺及思维,自此创作不再是为了销售。乡土风情真实景物都纳入题材,他所雕刻的蔬果、瓜藤、荷花以及虫鸟、渔获,都是个人生活体验,木雕呈现特有乡土气质,格外能够引发共鸣,常从比赛中脱颖而出。即使雕坊的清寂、岁月悠悠,也要把那些文人雅士笔下“晓开一朵烟波上”、“淡香袅袅”的荷花娇美婀娜身影,与“江清月冷”下的残荷凋花,精雕细琢至动人心弦。每一幅作品或迎风招展,风情万千;或虫鸟傍依,香随清音;或荷残藕成,代谢如常。透过对花鸟、虫鸣的观察与木雕创作,领略诸多生命情趣和意蕴。

黄妈庆表示,他近年为落实对台湾社会的美学教育使命,开始作个人巡回展览,作品意涵更走向生命关怀的方向,例如以花朵的开放、枯萎来表现生命的张力,或以传统建筑破旧的木窗与鸟儿的活泼,作今昔与生灭之别。从民国100年开始,举行全台木雕巡回展览“澄净、诚敬/黄妈庆木雕创作展”。[2]

黄妈庆表示,他的木雕作品跳脱传统的木雕形式,可以看到静态的植物与动态的昆虫相结合,并利用阴雕、浮雕、镂空雕等技法来呈现,且构图当中留点残缺的设计,例如,荷叶被虫蛀空或瓜果表皮上有点缺陷,因为他认为人生没有完美无缺,带点缺陷的作品反而显得更为自然。[3]

全国巡展破百场

黄妈庆说,创作就是需要舞台,截至2019年,在全国已巡回展出100多场,他将持续创作展出,目标就是“一辈子将一件事做到圆满”。黄妈庆说,要将木头雕得细如薄翼,展现作品“红葩迎曦”中荷花断枝残叶的形状,必需掌握原木纤维走向,否则很容易雕破,雕刻时必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完成,[4]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