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媽慶」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容擴充)
 
(未顯示由 1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6: 行 6:
  
  
黃媽慶(1952年-),台灣木雕藝術家,出生於彰化縣鹿港,現居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 師承知名傳統木雕家王錦宣先生,奠定其木雕的深厚根基,曾獲文建會民族工藝獎。
+
''' 黃媽慶''' (1952年-),[[ 台灣]] 木雕藝術家,出生於[[ 彰化]] [[ 鹿港]] ,現居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 師承知名傳統木雕家[[ 王錦宣]] 先生,奠定其木雕的深厚根基,曾獲文建會民族工藝獎。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生長在鹿港北頭的漁村,十四歲國小畢業後,以體力無法負荷討海的艱苦,乃拜王錦宣為師,開始學習刻花、神像、神轎雕刻;由於不斷的鑽研,奠下深厚的木雕功力。學成後黃媽慶以精湛的技藝,在同業中揚名,這在重視名門的鹿港木雕界相當難得。
 
 生長在鹿港北頭的漁村,十四歲國小畢業後,以體力無法負荷討海的艱苦,乃拜王錦宣為師,開始學習刻花、神像、神轎雕刻;由於不斷的鑽研,奠下深厚的木雕功力。學成後黃媽慶以精湛的技藝,在同業中揚名,這在重視名門的鹿港木雕界相當難得。
行 14: 行 14:
 
1992年起,黃媽慶屢在全省美展、木雕創作比賽中名列前矛,作品受到公私立美術館典藏。1996年獲得第五屆民俗工藝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一名;1997年又奪得第六屆裕隆文藝木雕金質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二名,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1992年起,黃媽慶屢在全省美展、木雕創作比賽中名列前矛,作品受到公私立美術館典藏。1996年獲得第五屆民俗工藝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一名;1997年又奪得第六屆裕隆文藝木雕金質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二名,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藝如其人,敦厚樸實的黃媽慶,其木雕特色在保持原木的樸實無華本質。題材大多是農村常見的瓜果、昆蟲之屬,流露其熱愛自然的本性,作品也都樸實無華,在平凡無奇中,更見一種寫意、優雅的情調。<ref> 【http://blog.artlib.net.tw/author_page.php?act=view&ename=huang_ma_ching   雕坊的心路歷程--鹿港中生代木雕名家黃媽慶]</ref>
+
 藝如其人,敦厚樸實的黃媽慶,其木雕特色在保持原木的樸實無華本質。題材大多是農村常見的瓜果、昆蟲之屬,流露其熱愛自然的本性,作品也都樸實無華,在平凡無奇中,更見一種寫意、優雅的情調。<ref>{{cite web|url=http://blog.artlib.net.tw/author_page.php?act=view&ename=huang_ma_ching|title=  雕坊的心路歷程--鹿港中生代木雕名家黃媽慶}}</ref>
 
==蛻變==
 
==蛻變==
 
 黃媽慶在1992年前,都以傳統的雕刻及代工為主,所謂「七分主人三分作」必須顧及現實,倚靠業主訂購,不需要有想法,代工題材多為觀音媽、魁星等傳統圖像。但從他手邊保留著早期的作品〈魁星〉來看,魁星腳下踏鱉魚與浪花,彎曲複雜的刻工,已然呈現傳統木雕藝術的美感,這位工藝家所投注的心力與手藝,絕非代工而已。
 
 黃媽慶在1992年前,都以傳統的雕刻及代工為主,所謂「七分主人三分作」必須顧及現實,倚靠業主訂購,不需要有想法,代工題材多為觀音媽、魁星等傳統圖像。但從他手邊保留著早期的作品〈魁星〉來看,魁星腳下踏鱉魚與浪花,彎曲複雜的刻工,已然呈現傳統木雕藝術的美感,這位工藝家所投注的心力與手藝,絕非代工而已。
行 25: 行 25:
 
==全國巡展破百場==
 
==全國巡展破百場==
 
 黃媽慶說,創作就是需要舞台,截至2019年,在全國已巡迴展出100多場,他將持續創作展出,目標就是「一輩子將一件事做到圓滿」。黃媽慶說,要將木頭雕得細如薄翼,展現作品「紅葩迎曦」中荷花斷枝殘葉的形狀,必需掌握原木纖維走向,否則很容易雕破,雕刻時必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完成,<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60411  黃媽慶木雕創作展 秀53年木雕功力]</ref>
 
 黃媽慶說,創作就是需要舞台,截至2019年,在全國已巡迴展出100多場,他將持續創作展出,目標就是「一輩子將一件事做到圓滿」。黃媽慶說,要將木頭雕得細如薄翼,展現作品「紅葩迎曦」中荷花斷枝殘葉的形狀,必需掌握原木纖維走向,否則很容易雕破,雕刻時必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完成,<ref>[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760411  黃媽慶木雕創作展 秀53年木雕功力]</ref>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艺术家]][[Category:雕刻家‎]][[Category:台湾人‎]]
 
[[Category:艺术家]][[Category:雕刻家‎]][[Category:台湾人‎]]

於 2020年3月10日 (二) 00:27 的最新修訂



黃媽慶(1952年-),台灣木雕藝術家,出生於彰化鹿港,現居於台灣彰化縣鹿港鎮。 師承知名傳統木雕家王錦宣先生,奠定其木雕的深厚根基,曾獲文建會民族工藝獎。

吃得苦中苦 方為人上人

生長在鹿港北頭的漁村,十四歲國小畢業後,以體力無法負荷討海的艱苦,乃拜王錦宣為師,開始學習刻花、神像、神轎雕刻;由於不斷的鑽研,奠下深厚的木雕功力。學成後黃媽慶以精湛的技藝,在同業中揚名,這在重視名門的鹿港木雕界相當難得。

但為生計問題,黃媽慶早期從事木雕代工,接些觀音中堂、公媽龕等商業作品。後因對藝術創作的熱愛,對於商業性的工作,感到乏味不已,乃毅然轉向圓雕、鏤雕等藝術路線發展,希望用一生的創作,詮釋他執著的木雕憧憬。

1992年起,黃媽慶屢在全省美展、木雕創作比賽中名列前矛,作品受到公私立美術館典藏。1996年獲得第五屆民俗工藝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一名;1997年又奪得第六屆裕隆文藝木雕金質獎、台灣區木雕創作比賽第二名,成績令人刮目相看。

藝如其人,敦厚樸實的黃媽慶,其木雕特色在保持原木的樸實無華本質。題材大多是農村常見的瓜果、昆蟲之屬,流露其熱愛自然的本性,作品也都樸實無華,在平凡無奇中,更見一種寫意、優雅的情調。[1]

蛻變

黃媽慶在1992年前,都以傳統的雕刻及代工為主,所謂「七分主人三分作」必須顧及現實,倚靠業主訂購,不需要有想法,代工題材多為觀音媽、魁星等傳統圖像。但從他手邊保留著早期的作品〈魁星〉來看,魁星腳下踏鱉魚與浪花,彎曲複雜的刻工,已然呈現傳統木雕藝術的美感,這位工藝家所投注的心力與手藝,絕非代工而已。

1992年,黃媽慶覺察到自己對木雕的喜愛與藝術的執著,於是成立工作室,利用晚上或上班之餘,磨練木雕創作的技藝及思維,自此創作不再是為了銷售。鄉土風情真實景物都納入題材,他所雕刻的蔬果、瓜藤、荷花以及蟲鳥、漁獲,都是個人生活體驗,木雕呈現特有鄉土氣質,格外能夠引發共鳴,常從比賽中脫穎而出。即使雕坊的清寂、歲月悠悠,也要把那些文人雅士筆下「曉開一朵煙波上」、「淡香裊裊」的荷花嬌美婀娜身影,與「江清月冷」下的殘荷凋花,精雕細琢至動人心弦。每一幅作品或迎風招展,風情萬千;或蟲鳥傍依,香隨清音;或荷殘藕成,代謝如常。透過對花鳥、蟲鳴的觀察與木雕創作,領略諸多生命情趣和意蘊。

黃媽慶表示,他近年為落實對臺灣社會的美學教育使命,開始作個人巡迴展覽,作品意涵更走向生命關懷的方向,例如以花朵的開放、枯萎來表現生命的張力,或以傳統建築破舊的木窗與鳥兒的活潑,作今昔與生滅之別。從民國100年開始,舉行全臺木雕巡迴展覽「澄淨、誠敬/黃媽慶木雕創作展」。[2]

黃媽慶表示,他的木雕作品跳脫傳統的木雕形式,可以看到靜態的植物與動態的昆蟲相結合,並利用陰雕、浮雕、鏤空雕等技法來呈現,且構圖當中留點殘缺的設計,例如,荷葉被蟲蛀空或瓜果表皮上有點缺陷,因為他認為人生沒有完美無缺,帶點缺陷的作品反而顯得更為自然。[3]

全國巡展破百場

黃媽慶說,創作就是需要舞台,截至2019年,在全國已巡迴展出100多場,他將持續創作展出,目標就是「一輩子將一件事做到圓滿」。黃媽慶說,要將木頭雕得細如薄翼,展現作品「紅葩迎曦」中荷花斷枝殘葉的形狀,必需掌握原木纖維走向,否則很容易雕破,雕刻時必需要靜下心來才能完成,[4]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