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焗鵪鶉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鹽焗鵪鶉蛋是香港街邊小吃,大多由街頭的流動小販售賣,這些小販通常還會售賣炒栗子及煨番薯[1]。
鵪鶉蛋是鵪鶉下的蛋,外觀與雞蛋相似,但通常只有拇指頭的大小。製作鹽焗鵪鶉蛋先要把炒粗鹽炒熱,然後把鵪鶉蛋放入高溫的粗鹽烘焗,大約烘焗半小時便完成。熱騰騰的鵪鶉蛋口感軟滑,且帶有鹹香,在秋冬時節甚受歡迎,但鵪鶉蛋的飽和脂肪很高,不宜經常食用。
起源
鹽焗鵪鶉蛋的起源說法不一,大致可以分為兩大流派,一種說法是起源於沙焗鵪鶉,另一種說法則是說起源於鹽焗雞,這兩種說法都有相應的考證事實。
沙焗工藝,所謂的沙焗就是將所準備食用的食物用錫紙包裹好,然後埋入沙中並加以加熱,在食物焗熟後取出食用的一種烹飪手法。新疆地方甚產鵪鶉,所以當地人常將鵪鶉放入沙中焗熟後食用。這種工藝後來被傳入中原,由於鵪鶉蛋的體積比較小,無法用錫紙包裹,於是人們開始尋找與沙土相似的可食用物來代替。這就是後來鹽焗鵪鶉蛋的雛形了。出於美觀考慮鹽焗鵪鶉蛋逐漸轉變成鹽焗鵪鶉蛋。
鹽焗鵪鶉蛋的另一種說法是起源於陝西某地,當地人在岩窟中開鑿出一個區域用來燒飯,而之後傳入中原被許多人誤以為是鹽窟,並仿造岩窟的形狀製作用鹽搭建的焗窯,也就是鹽焗鵪鶉蛋。之後由於鹽焗鵪鶉蛋的鹽窟搭建比較煩瑣,所以人們將起簡化變成鹽焗鵪鶉蛋。
影片
參考文獻
- ↑ 黑砂街中轉 秋風飄栗香,蘋果日報,2014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