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汉语文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鹬(汉语文字) |
鹬,汉语二级字, 读作鹬(yù),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基本信息
中文名;鹬
拼 音;yù
繁 体;鹬
部 首;鸟
五 笔;CBTG
仓 颉;NBPYM
郑 码;XSLR
笔 顺;フ丶フ丨ノ丨フノ丶丨フ一ノフ丶フ一
注 音;ㄩˋ总笔划17字形分析左右结构形声;右形左声统一码U+9E6C
四 角;17227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鹬(鹬) ◎ 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蚌相争,渔翁得利。 方言集汇 ◎ 粤语:wat6 汉英互译 snipe, kingfish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鹬 鹬yù 〈名〉 (1) (形声。从鸟,矞(yù)声。本义:水鸟鹬) (2) 同本义 [snipe] 鹬,翠鸟也。知天将雨。——《说文》 知天文者冠鹬。——《礼记》 鹬如鹑,色苍嘴长,在泥涂间鹬鹬声,村民云田鸡所化,亦鹌鹑类也。苏秦所谓鹬蚌相持者,即此。——《本草纲目》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战国策》 (3) 又如:鹬鹬(水鹬鸟的叫声);鹬冠(鹬毛冠。古代为天文者之冠) (4) 鹬科多数种类鸟的通称 [tattler]。若干狩猎禽(沙锥属Capella)之一,与丘鹬近似,但较小,有十分细长的嘴,用它插入泥中搜寻蠕虫和其他食物,上体通常杂黑褐色;皮黄色和栗色,尾和体侧具有横斑 常用词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亥集中】【鸟字部】鹬 《广韵》馀律切《集韵》允律切《韵会》《正韵》以律切,𠀤音聿。《说文》鹬,知天将雨鸟也。知天文者冠鹬。陈藏器云:鹬如鹑,色苍喙长,在泥涂。邨民云:田鸡所化。《战国策》苏秦曰:鹬蚌相持。 又一种翠鸟曰鹬。《尔雅·释鸟》翠鹬。《郭注》似燕,绀色,生郁林。《疏》李巡曰:鹬,一名翠,其羽可以为饰。
又一种,赤足,黄文,曰鹬。《左传·僖二十四年》郑子臧好聚鹬冠,是也。 又《正韵》疾飞貌。《木华·海赋》鹬如惊凫之失侣。 又《集韵》食律切,音术。《广雅》鶙鵳鹬子笼脱鹞也。《曹宪注》鹬音述。惊字原刻从敬从鸟。《考证》已改正。 说文解字 【卷四】【鸟部】鹬 知天将雨鸟也。从鸟矞声。《礼记》曰:“知天文者冠鹬。”鹬或从遹。余律切
说文解字注
(鹬)知天将雨鸟也。释鸟。翠鹬。李巡、樊光、郭璞皆云一鸟。许于羽部曰。翠、靑羽雀也。合此条知其读不同。各为一鸟。从鸟。矞声。余律切。十五部。礼记曰。知天文者冠鹬。引礼记者、汉志百三十一篇中语也。左传。郑子臧出奔宋。好聚鹬冠。郑伯闻而恶之。使盗杀之。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诗曰。彼己之子。不称其服。子臧之服不称也夫。云不称者、正谓子臧不知天文而冠聚鹬也。独曰。建华冠形制似缕鹿。记曰。知天文者服之。郑子臧聚鹬冠前圜。此则是也。司马彪舆服志引记曰。知天者冠述。知地者履絇。庄子鹬一作鶐。然则述者鶐之省。毛传遹、述也。古音同也。说苑。知天道者冠𬬸。知地道者履𫏋。则又假𬬸𫏋为鶐絇字。小颜说礼之衣服图谓为术氏冠。亦以古音同耳。 (𨙧)鹬或从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