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鹧鸪」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0: 行 10:
 
|-
 
|-
 
| align= light|
 
| align= light|
''' 名''':     鹧鸪
+
'''名 ''':    鹧鸪
  
 
'''界''': 动物界
 
'''界''': 动物界

於 2020年6月25日 (四) 19:18 的修訂

鷓鴣
原圖鏈接[1]

名字:   鷓鴣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雞形目

: 雉科

: 鷓鴣屬

: 中華鷓鴣

鷓鴣即中華鷓鴣,中等體型30厘米,又稱中國鷓鴣、越雉、懷南。屬雞形目、雉科。枕、上背、下體及兩翼有醒目的白點,背和尾具白色橫斑。頭黑帶栗色眉紋,一寬闊的白色條帶由眼下至耳羽,頦及喉白色。雌鳥似雄鳥,但下體皮黃色帶黑斑,上體多棕褐色。虹膜-紅褐色;嘴-近黑;腳-黃色。多在矮小山崗的灌木林中活動,有時候3~5隻結群尋找食物。腳爪強健,善於在地上行走,雖不常飛行,但飛行速度很快。主要以蚱蜢、螞蟻等昆蟲為食物,分布區主要在中國境內,國外見於印度、緬甸泰國和中南半島一帶。

形態特徵

中華鷓鴣雄鳥的體長為282~345毫米,體重292~388克;雌鳥體長為224~305毫米,體重255~325克。它長得比石雞更為俏麗,頭頂黑褐色,四周圍有棕栗色,臉部有一條白帶從眼睛的前面開始一直延伸到耳部,在這條白帶的上面和下面還鑲嵌着濃黑色的邊兒,更襯托出它的眉清目秀。它的身體上的羽毛也很有特色,除頦、喉部為白色外,體羽上點綴着一塊塊卵圓色的白斑,上體的較小,下體的稍大,下背和腰部布滿了細窄而呈波浪狀的白色橫斑;尾羽為黑色,上面也有白色的橫斑,色彩對比十分鮮明。它的虹膜為暗褐色,嘴黑色,腿和腳為橙黃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地帶的灌叢、草地、岩石荒坡等無林荒山地區,有時也出現在農地附近的小塊叢林和竹林中。棲息於滿被草叢、矮樹或小松林覆蓋的起伏不平的小山坡上,有時也在光禿的岩坡上,喜在乾燥地區活動,清晨和日暮時下降到山谷間尋食。夜間棲於草叢中,每夜更換位置。

生活習性

喜歡單獨或成對活動,像其他雞類那樣善於結群。飛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線飛行。它們的警惕性極高,總是隱藏在草叢或灌木叢里,極難發現。受驚後大多飛往高處,這一點與其他雞類不同。 鴣是雜食性鳥類,嗜食蚱蜢、螞蟻及其他昆蟲,同時亦食野生果實、雜草種子和植物嫩芽。秋收後,常到耕田內啄食遺落的穀粒,或偷食黃粟、甘薯、半夏等。也食果肉、草籽和稻粒,還有蟋蟀和其他昆蟲。 雄鳥還有着美妙的歌喉。每當春暖花開之時,在晨曦照耀下,雄鳥們飛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樹枝上,放聲歌唱,往往是一鳥高唱,群鳥響應,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給春天帶來了勃勃生機。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個為了保護巢區而表現得很強悍的種類,所以鷓鴣的產地有"一個山頭一隻鷓鴣,越界比斗"的說法。這種對巢區的保護,使營巢的鳥類有較均勻的分布,保證了繁殖期中的成鳥和雛鳥都有充足的食物供應。

分布範圍

中國:分布於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和海南島,偶見於山東煙臺。 世界:分布於柬埔寨、中國、印度、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泰國和越南。

繁殖方式

中華鷓鴣的繁殖期為3~6月,3~4月間開始求偶交配。求偶期間鳴叫更為頻繁,常在山岩、樹樁、灌木或喬木枝上鳴叫,尤以黎明和黃昏時更甚,往往是一鳥先鳴叫,其他雄鳥一起跟隨,此起彼伏。營巢于山坡草叢或灌叢中。巢甚為簡陋而粗糙,多由乾草、樹枝構成,內墊有少許羽毛。每窩產卵3~6枚,多時可達8枚。卵為橢圓形或梨形,顏色為淡皮黃色至黃褐色,卵的大小為31.8~40.6×26.7~30.5毫米。孵卵由雌鳥承擔,甚為戀巢,孵化期為21天。

相關視頻

鷓鴣很神秘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現在看清楚它的樣子了!樣子很不錯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