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鹦鹉溪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鹦鹉溪镇人民政府驻思南县鹦鹉溪,位于县城西北22公里,地处东经118°11′,北纬28°04′。镇辖区位于县境北部,位于东经108°09′-108°16′,北纬27°57′-28°09′。其东面与凉水井镇接壤,东南与思唐镇交界,南面是大河坝乡,西南是张家寨镇,西北是东华乡,北面与德江县相邻。全镇面积128.68平方公里,人口31463人(农业人口30724人),辖32个村230个村民组,耕地面积16040亩(航测面积 亩),其中田10878亩,森林53857.9亩(自2002年以来共实施退耕还林8910.78亩),森林覆盖率32%。[1]

气候

平均气温16.3度,无霜期280 天,月平均降雨量200毫米,最高海拔1143米,最低海拔343米,平均海拔743米,乌江经县境18.5公里,常年平均流量为1.59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1.92立方米/ 秒。

行政区划

2010年该镇辖27个村,1个社区,232个村民组。2010年年末总户数8192户,总人口3375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2人,有土家族、苗族等9少数民族117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

所辖27个村:鹦鹉社区、月斜溪村、大头坡村、石街水村、阴家山村、黄家湾村、何家寨村、覃家坝村、龙家坝村、高庄村、罗家坝村、皂角溪村、团山村、大溪口村、黄家山村、苏家沟村、宋家坪村、双荣村、温泉村、白盐井村、青龙村、训家坝村、青中村、箱子溪村、映山红村、马河坝村、城落宅村、山羊桠村。

建设

白盐井、龙灯塘电站装机1345千瓦,总投资395万元;城镇化率为24%,预计每年增长2个点,到2007年达到28%;2004年公路里程45公里,其中油路19公里,因受乌江河流切割,目前全镇有8个村未通公路;2005年发电量372.6万千瓦时,其中水电372.6万千瓦时,无火电,人均发电量2.484万千瓦时;全镇现有股级单位38个,镇财政供养职工共有121人。

全镇有普通小学12所,7个教学点,教师202人,在校学生4661人,普通中学1所,教师96人,在校学生1444人;目前贫困人口2766人,低收入人口7249人,预计脱贫114人(县下达任务114人)。

基础设施

鹦鹉溪镇地处铜遵公路主干线,交通便利,全镇公路通村率达97%,公路通组率达80%。杭瑞高速、酉(阳)剑(河)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高速公路的建成,已大大缩短鹦鹉溪镇与外界的距离。思南县第十五届人代会提出的"建立双龙工业园区"蓝图随着年产12000吨的无锑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的正式生产正逐渐形成,清洁能源在我镇得以广泛推广,水利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畜饮水难、农田灌水难问题随着"三小"工程的有序实施正逐步改善,为加速我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事业

文体教育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镇共有中学1所,小学11所,7个教学点和2个幼儿园,现有教职工350人,在校学生65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级中学学生入学率达99%。有卫生院1所,医卫生人员17人,村卫生室32个,2010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7.8%.

新农村建设

省级新农村示范点--石阶水村的建设成效显着,示范效果明显,中心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村委会办公场所,村民活动场所设施完整;村图书室的建立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建设生活;建成了经果林、大棚蔬菜、苗圃场、无公害西瓜和生猪养殖等基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现已通过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的检查验收。[2]

经济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我镇围绕经果林产业、生态畜牧业和生态茶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全镇种植经果林1000亩,生态茶叶3700亩,建成畜牧养殖小区2个,培养生猪养殖大户24户,新建能繁母牛养殖基地3个。工业经济初具雏形。我镇以双龙工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初步建成了双龙无锑改性铵油炸药生产线、双龙丰银建材厂、思南鞭炮厂、双龙电杆厂及多家石材加工厂。旅游业发展情景广阔,日出水量近5000吨的白盐井温泉深得外商青睐,多家企业欲与之联姻。四是以中华鲟、娃娃鱼为主的冷水养殖业正在兴起,市场情景广阔。

水利资源

镇内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代家沟水系灌溉面积达4000余亩,该水利工程惠泽到鹦鹉、思唐镇2万多人,同时该水系有天然冷水养殖优势,引进三纹鱼、杂交鲟鱼等冷水类种的生长和繁殖。2004年引进贵州亿农绿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80万元在双龙栽植苦丁茶1000亩,在大头坡新建40亩苦丁茶科技示范基地。镇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急待开发,有麻池洞、米神洞、黄金洞、渐鸿塔、温泉、箱思溪小溪漂流、双塘商业街、双龙思南欢乐谷等。目前双龙农业生态示范园区的经果林、花卉、苗甫场以及公路沿线特种养殖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美食

鹦鹉溪境内有大小多家乡村美食店,著名小吃有牛羊肉火锅, 洋芋粑粑,米粉,绿豆粉,米豆腐,豆花,糯米饭等。最著名有双龙乡里人家(欢乐谷沿双龙大道向双龙方向约700米),终年经营各类火锅、家常小炒、粉类等。特别是乡里人家的牛羊肉火锅在思南县城也大有名气,城里人经常特地前来享受人间美食。顾客更是络绎不绝,顾客吃完后总是赞不绝口,铜南驾校的教练学员也全都在那里吃。热情的服务态度和精美绝伦的美味都一致受到全县人民的好评。[3]

鹦鹉溪旅游

白盐井温泉

从铜(仁)遵(义)公路经过鹦鹉溪古镇边,一块巨大的"乌江第一汤--白盐井温泉"的标牌格外引人注目。

对很多外地人来说,很可能没有听说过白盐井温泉。其实,白盐井温泉在大山深处的相思溪边,已默默流淌了何止千年万年。

当地人说,这个温泉有悠久历史,不管雨季旱季,水量比较稳定。特别是在冬季,温泉发出的白雾格外诱人,当地人经常在这里洗浴,白天大多是小孩,夜晚则是成年人,裸浴的乡人与路人相应答,成为当地一景。这处温泉矿物质丰富,对治皮肤病有奇效,当地远近群众,因卫生条件不好,患上疥疮等皮肤病后,更是专程前来白盐井温泉洗浴。而严寒中的除夕到来之前,裹着厚厚的棉衣到温泉洗浴迎接新年,更是当地群众的传承多辈的风俗。

白盐井温泉距乌江只有2公里,更重要的是,又在铜遵干线公路上,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开发价值,必将成为黔东北一个重要的温泉消费的宝地。正因为如此,鹦鹉溪镇看到了她的巨大前景,千方百计推动对温泉的开发,并得到了县政府的支持,县里请来了103地质队进行了钻探。初步探明,白盐井温泉日流量有1800吨,温度在43度左右,极具开发潜力。经多方争取,目前,鹦鹉溪温泉已列入贵州省的温泉开发规划,当地正积极组织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将这一资源开发出来,成为促进当地发展的又一抓手。

渐鸿塔

从鹦鹉溪镇逆相思溪而上,不到3公里,就见溪旁的一个小山,一坐五层的古塔耸立,前后有大山呵护陪侍,它的白色的塔身、飞的檐角,与山旁的农舍、梯田相映衬,仿佛一幅山水画。

渐鸿塔修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至今已有130年的历史。此塔为六角形,五层楼,整个塔呈圆锥形,像一支玉笔。

据当地老年人介绍,在清末年间,当时人丁兴旺,却不出文人,族人深以为憾,风水先生说,可修建一塔,培植文风。为此,当地的团首杨秀华和赵万全就倡导修塔,得到当地群众的响应,他们从外地请来了风水先生,经过数月的认真勘察,查山观水,才定下了建塔的地点。建塔资金按当地的大姓苏、杨、陈、赵的家产分摊,另外还化功德自愿捐献。

据说,建塔三年后,当地就出了三个秀才:杨瑞初、杨承文、余占虎。现塔身存两碑《渐鸿塔序》,另一块是功德碑,记载了捐款情况。

渐鸿塔几次遭受了匪乱和文革等几次难,险被毁坏,都被当地人挺身而出,勇敢地保护了下来。

渐鸿塔是土家族苗族群众追求知识、崇尚文化的一个物证,对研究土家族的文化心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应是研究乌江文化的一个案例。

麻池洞

麻池洞是鹦鹉溪一个巨大溶洞,距白盐井温泉不过才一公里。

麻池洞的洞口较小,进去后就是一个可容万人的大厅,而各种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扑面而来。只见天然的钟乳石,洁白如玉石,晶莹如玛瑙,如大佛坐莲,如鹦鹉高栖,如玉柱擎天,如龙蛇飞扬。即使是洞壁,也是上帝泼墨的好宣纸,如山水长卷,如瀑布飞溅,又如天帘万丈,在不同人的眼里变幻成不同的造型。地上满是石珠,如珍珠玛瑙,令人爱不释手,恍然置身于阿里巴巴的宝库。而地面缓坡上则是层层梯田,田坎随心所欲,曲折弯曲,清水从一道道田梗上翻流,谁不说正是阳春三月栽秧时节,只是不见那耕牛和老农而已。总之,一步一景,韵味十足,千奇百怪,叹为观止,进得洞中,就让人流连忘返。

洞里有暗河带来清新的空气,四季恒温,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麻池洞大如广场,电筒照过去也看不见边,窄的地方连挤一个人进去都难,洞中有洞,四通八达,没有当地人引路,很可能就会迷失在里面。当地的老辈人传说,此洞三天三夜走不出来。对此洞有兴趣的农民,曾多次相伴探奇,用光了手中的作照明的燃料,也未探到洞底,只得无功而返。

作为一个难得的探奇休闲的好地方,麻池洞早就名气在外了,在《思南风物志》上,对它就有记载。这几年来,日本地质专家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专家,多次前往麻池洞考察,对麻池洞独特的地质学价值给予了很高评价。

悬棺葬遗址

从思南县城顺乌江而下8公里,进入一个鹦鹉溪镇的桶井峡口,就见左岸悬崖万丈,而悬崖之上有一洞口,当地人称彭家洞。早些年,有人爬进洞里取土制硝,洞里有一口红棺材架在那里,垫棺材的是一大砖银子,便大着胆子打开棺材,见里面有一具完整干尸,嘴里还衔着一只玉烟杆。

彭家洞有宝的风声传出来后,陆续又有人进去盗了几次,据说盗走了金砖玉器香扇等物。八十年代,有人将这个信息反映到县文物部门,省地文物部门立即组织力量进洞进行考察。通过考察,干尸为男性,身长1.7米,穿12层丝织衣服,从官服的饰来看,它的身份应为明代正三品从二品的官吏。干尸腋下夹有字条,基本可辨别为"昨屯兵士元知未及辞谢首特价奉侯万安尚容面悉晚生熊文祥"。

一个正三品的官员死在偏僻的黔南,他会是谁呢?

一些文化专家注意到,这个洞名叫彭家洞,当地的田姓人却说里面葬着的是他们的祖先,每年除夕之夜,还秘密地来到洞前祭祀,这会不会与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件大事有关?

乌江边的彭家洞距思南县城水路只有8公里,思南在元代和明初曾是思南宣慰司所在地。乌江中下游的思南沿河这一片区域,由于地方各民族统治阶级势力强大,实行的是较为宽松的自治制度,土地和人民都归土司所有。

明朝初年,同是族人的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田氏,为了争夺珠砂资源,互相攻战,朝廷屡次派人调解。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觉得土司制度与封建制度有矛盾,以此为借口,派兵将两宣慰使田琛和田宗鼎杀了,将田氏世代统治的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土地分解,从而置了贵州八府,在全国第一次实行了"改土归流",并在贵阳成立"省政府"--贵州布政使司,这就是贵州建省的由来。此时距明朝开国才45年。所以民间有"先有思南,后有贵州"之说。嘉靖年间编撰的《思南府志》记载:"执宗鼎之日,锦衣旗校数人,以急时至,当即执以登舟下蜀。次日,始有都指挥一员,领兵籍其财物,毁其宫室。"

于是地方文化研究人员这样大胆推测,这位洞葬的主人,会不会就是令朱元璋勃然大怒的思南宣慰使田宗鼎?

可惜的是,因洞葬多次被盗,一些可资佐证的文物均已失踪,这一推测还需更多的有价值的文物来支撑。

正因为如此,彭家洞就成了乌江文化中最神秘之处。谁能破解这一难题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