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來自 句子網的圖片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是南唐詞人馮延巳所作的一首詞。這是一首寫思婦閨怨的艷詞。上闋開頭三句寫眼前之景,構成淒艷驚人的意境。寫景實寫離情也。"昨夜笙歌容易散"寫憶中餞行宴會的草草結束,正寫人之"帳飲無緒",愁悶有加。下闋寫登樓翹望盼歸,然而春寒襲人。四周山圍,歸雁過盡,暮藹沉沉,寫歷時之久,寓離恨之深。最後"思量遍"三字,含蘊不盡,情自深遠。詞人借這名女子抒發了一種情場失意的傷感之情,同時又表達了對"盛宴終散"、"人生無常"的感慨。寫作手法上雖沒有附會什麼比興,多是直抒其情,愈是別後"思量遍",愈惜當時的"容易散,這種心理轉換在這首詞中表現得巧妙而酣暢。風格上具有較濃郁的感傷氣息,形成一種哀愁之美。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 鵲踏枝·梅落繁枝千萬片 [1]

作者 馮延巳

創作年代 五代南唐

作品出處 《陽春集》

文學體裁 詞

詞牌名 踏鵲枝

作品原文

鵲踏枝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鵲踏枝:即《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商調曲。又名《黃金縷》《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用為詞牌始於宋。雙調六十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⑵笙(shēng)歌:吹笙唱歌。容易:輕易。

⑶征鴻:遠行的大雁。征鴻過盡,昭示着節令的轉換。

⑷"暮景"句:遠處近處,只有濃濃淡淡的煙靄裝點着無邊的暮色。

⑸一晌:表示時間,有片刻多時二意。

⑹鮫綃(jiāo xiāo):傳說是南海鮫人所織之綃,這裡指精美的手帕。掩(yǎn)淚:掩面而泣。

白話譯文

繁茂枝頭,梅花飄落千萬片,落時猶多情,學着雪花隨風轉。昨夜歌舞草草散,酒醒又添愁無限。

樓上清寒,寒山圍四面,大雁辨敬說過盡暮靄深深漫。半晌憑欄不見人,羅帕掩淚把他思量遍。

創作背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馮延巳作為兩朝元老,從四十四歲開始作宰相到五十六歲最後一次罷相,十二年戒榜院棄中間四次罷相。他作為宋齊丘的親密黨友,有心建樹,卻因為特定時代文化差異等原因,時常受到同僚的彈劾、譏諷。如江文蔚上表請求斬殺以他為首的"四凶",孫晟譏刺他"可惜金盞玉杯盛狗屎"。他一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內心深處原本鬱積着悲涼的生命意識,全都反映在詞作中了。馮延巳借這首詞來抒發自己"憂生念亂"之情,他詞作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代他自己而發言的。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半闋開端"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盛辣",僅只三句,便寫出了所有有情之生命面臨無常之際的縫縫拘厚匙哀傷,這正是人世千古共同的悲哀。首句"梅落縈枝千萬片",頗似杜甫《曲江》詩之"風飄萬點正愁人"。然而杜甫在此七字之後所寫的乃是杯且看欲盡花經眼",是則在杜甫詩中的萬點落花不過仍為看花之詩人所見的景物而已;可是正中在"梅落繁枝"七字之後,所寫的則是"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是正中筆下的千萬片落花已不僅只是詩人所見的景物,而儼然成為一種隕落的多情生命之象喻了。而且以"千萬片"來寫此一生命之隕落,其意象乃是何等繽紛,又何等淒哀,既足可見隕落之無情,又足可見臨終之繾綣,所以下面乃徑承以"猶自多情"四字,直把千萬片落花視為有情矣。至於下面的"學雪隨風轉",則又頗似李後主詞之"落梅如雪亂"。然而後主的"落梅如雪",也不過只是詩人眼前所見的景物而已,是詩人所見落花之如雪也;可是正中之"學雪隨風轉"句,則是落花本身有意去學白雪隨風之雙轉,其本身就表現着一種多情繾綣的意象,而不僅是寫實的景物了。這裡所寫的不是感情之事跡,而表達的卻是感情之境界。所以上三句雖是寫景,卻構成了一個完整而動人的多情之生命隕落的意象。下面的"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二句,才開始正面敘寫人事,而又與前三句景物所表現之意象遙遙相應,笙歌之易散正如繁花之易落。花之零落與人之分散,正是無常之人世之必然的下場,所以加上"容易"兩個字,仔夜戶朵正如晏小山詞所說的"春夢秋雲,聚散真容易"也。面對此易落易散的短哲無常之人世,則有情生命之哀傷愁苦當然乃是必然的了,所以落花既隨風飄轉,表現得如此繾綣多情,而詩人也在歌散酒醒之際添得無限哀愁矣。"昨夜笙歌"二句,雖是寫的現實之人事,可是在前面"梅落繁枝"三句景物所表現之意象的襯托下,這二句便儼然也於現實人事外有着更深、更廣的意蘊了。

下半闋開端之"樓上春山寒四面",正如後一首《鵲踏枝》之"河畔青蕪",也是於下半闋開端時突然盪開作景語。正中詞往往忽然以閒筆點綴一二寫景之句,極富俊逸高遠之致,這正是《人間詞話》之所以從他的一貫之"和淚試嚴妝"的風格中,居然疊犁詢着出了有韋蘇州、孟襄陽之高致的緣故。可是正中又畢竟不同於韋、孟,正中的景語於風致高俊以外,其背後往往依然含蘊着許多難以言說的情意。即如後一首之"河畔青蕪堤上柳",表面原是寫景,然而讀到下面的"為間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才知道年年的蕪青、柳綠原來正暗示着年年在滋長着的新愁。這一句的"樓上春山寒四面",也是要等到讀了下面的"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二句,才能嫌拳雄體會出詩人在樓上凝望之久與悵惘之深,而且"樓上"已是高寒之所,何況更加以四面春山之寒峭,則詩人之孤寂淒寒可想,而"寒"字下更加上了"四面"二字,則詩人的全部身心便都在寒意的包圍侵襲之下了。以外表的風露體膚之寒,寫內心的淒寒孤寂之感,這也正是正中一貫所常用的一種表現方式,即如後一首之"獨立小橋風滿袖"、此一首之"樓上春山寒四面"及《拋球樂》之"風人羅衣貼體寒",便都能予讀者此種感受和聯想。接着說"過盡征鴻",不僅寫出了凝望之久與瞻望之遠,而且征鴻之春來秋去,也最容易引人想起蹤跡的無定與節序的無常。而詩人竟在"寒四面"的"樓上",凝望這些漂泊的"征鴻"直到"過盡"的時候,則其中心之悵惘哀傷,不言可知矣。然後承之以"暮景煙深淺"五個字,"深淺"二字,正寫出暮煙因遠近而有濃淡之不同,既曰"深淺",於是而遠近乃同在此一片暮煙中矣。這五個字不僅寫出了一片蒼然的暮色,更寫出了高樓上對此蒼然暮色之人的一片悵惘的哀愁。於此,再反顧前半闋的"梅落繁枝"三句,因知"梅落"三句,固當是歌散酒醒以後之所見,而此"樓上春山"三句,實在也當是歌散酒醒以後之所見;不過,"梅落"三句所寫花落之情景極為明白清晰,故當是白日之所見,至後半闋則自"過盡征鴻"表現着時間消逝之感的四個字以後,便已完全是日暮的景色了。從白晝到日暮,詩人為何竟在樓上凝望至如此之久,於是結二句之"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便完全歸結到感情的答案來了。"一晌"二字,張相《詩詞曲語辭彙釋》解釋為"指示時間之辭,有指多時者,有指暫時者",引秦少游《滿路花》詞之"未知安否,一晌無消息",以為乃"許久"之義,又引正中此句之"一晌憑欄",以為乃"霎時"之義。私意以為"一晌"有久、暫二解是不錯的,但正中此句當為"久"意,並非"暫"意,張相蓋未仔細尋味此詞,故有此誤解也。

綜觀這首詞,如上所述,既自白晝景物直寫到暮色蒼然,則詩人憑欄的時間之久當可想見,故曰"一晌憑欄"也。至於何以憑倚在欄杆畔如此之久,那當然乃是因為內心中有一種期待懷思的感情的緣故,故繼之曰"人不見",是所思終然未見也。如果是端己寫人之不見,如其《荷葉杯》之"花下見無期"、"相見更無因"等句,其所寫的便該是確實有他所懷念的某一具體的人;而正中所寫的"人不見",則大可不必確指,其所寫的乃是內心寂寞之中常如有所期待懷思的某種感情之境界,這種感情可以是為某人而發的,但又並不使讀者受任何現實人物的拘限。只因為端己在寫"人不見"時,同時所寫的乃是"記得那年花下"及"絕代佳人難得"等極現實的情事;而正中在寫"人不見"時,同時所寫的則是春山四面之淒寒與暮煙遠近之冥漠。端己所寫的,乃是現實這情事;而正中所表現的,則是一片全屬於心靈上的悵惘孤寂之感。所以正中詞中"人不見"之"人"是並不必確指的。可是,人雖不必確指,而其期待懷思之情則是確有的,故結尾一句乃曰"鮫綃掩淚思量遍"也。"思量"而曰"遍",可見其懷思之情始終不解,又曰"掩淚",可見其懷思之情悲苦哀傷。曰"鮫綃",一則可見其用以拭淚之巾帕之珍美,再則用泣淚之人所織之綃巾來拭淚,乃愈可見其泣淚之堪悲,故曰"鮫綃掩淚思量遍"也。其實正中此詞,原來所寫的乃是一種感情之境界,而並未實寫感情之事跡。

全詞充滿了象喻之意味,因此末句之為男子口吻抑為女子口吻,實在無關緊要,何況美人、香草之託意,自古而然,"鮫綃掩淚一句,主要的乃在於這幾個字所表現的一種幽微珍美的悲苦之情意,這才是讀者所當用心去體味的。這種一方面寫自己主觀之情意,而一方面又表現為托喻之筆法,與端己之直以男子之口吻來寫所歡的完全寫實之筆法,當然是不同的。

名家點評

清代詞人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詞有貌不深而意深者,韋端己《菩薩蠻》、馮正中《蝶戀花》(即 《鵲踏枝》)是也。

清代詞人張爾田《曼陀羅寱詞》:正中身仕偏朝,知時不可為,所為《踏鵲枝》諸闋,幽咽惝恍,如醉如迷,此皆賢人君子不得志發憤之所作也。

作者簡介

馮延巳(903-960年)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蘇省揚州市)人。五代十國時南唐詞人,仕於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終太子太傅,卒諡忠肅。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作為詞人,他雖受花間詞影響,多寫男女離別相思之情但詞風不像花間詞那樣濃艷雕琢而以清麗多彩和委婉情深為其特色,有時感傷氣息較濃,形成一種哀傷美。其詞集名《陽春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