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葱桔梗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鸦葱 |
中文名称:鸦葱 别称:罗罗葱、谷罗葱、兔儿奶、笔管草、老观笔 界属:植物界、鸦葱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桔梗目、菊科 |
鸦葱,别称"罗罗葱、谷罗葱、兔儿奶、笔管草、老观笔"。菊科,鸦葱属,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植株无毛。根粗,直立,根颈处常分枝形成地下直立或斜上升的根状茎,分枝或不分枝,外被深褐色的残存叶柄所成粗纤维。茎单生或数个丛生,直立或外倾。多分布华北、华东各地。
形态特征
鸦葱:又名罗罗葱。多年生草本,高10-42厘米。根垂直直伸,黑褐色。茎多数,簇生,不分枝,直立,光滑无毛,茎基被稠密的棕褐色纤维状撕裂的鞘状残遗物。
基生叶线形、狭线形、线状披针形、线状长椭圆形、线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3-35厘米,宽0.2-2.5厘米,顶端渐尖或钝而有小尖头或急尖,向下部渐狭成具翼的长柄,柄基鞘状扩大或向基部直接形成扩大的叶鞘,3-7出脉,侧脉不明显,边缘平或稍见皱波状,两面无毛或仅沿基部边缘有蛛丝状柔毛;茎生叶少数,2-3枚,鳞片状,披针形或钻状披针形,基部心形,半抱茎。
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总苞圆柱状,直径1-2厘米。总苞片约5层,外层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长6-8毫米,宽约6.5毫米,中层偏斜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6-2.1厘米,宽5-7毫米,内层线状长椭圆形,长2-2.5厘米,宽3-4毫米;全部总苞片外面光滑无毛,顶端急尖、钝或圆形。舌状小花黄色。
瘦果圆柱状,长1.3厘米,有多数纵肋,无毛,无脊瘤。冠毛淡黄色,长1.7厘米,与瘦果连接处有蛛丝状毛环,大部为羽毛状,羽枝蛛丝毛状,上部为细锯齿状。花果期4-7月。[1]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东北、华东、及西北等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
药材性状
根呈长圆柱形,长可达20cm以上,直径0.6-1cm;根头部残留众多棕色毛须(叶基纤维束与维管束)。表面棕黑色,直立,上部具密集的横皱纹,全体具多数瘤状物。质较疏松,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裂隙。气微,味微苦涩。[2]
药用价值
鸦葱,中药名。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常用于疔疮痈疽,乳痈,跌打损伤,劳伤。
功能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用于疔疮痈疽,乳痈,跌打损伤,劳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熬膏。外用:捣敷;或取汁涂。
药理作用
抗腹泻、抗炎及对离体肠管的影响。
相关论述
1、《南京民间药草》:“治五痨七伤。”“可敷治疔疮及妇女乳房肿胀。”
2、《内蒙古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疔毒恶疮,近有试用于治疗胃癌,甲状腺癌。”
3、《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消肿散结。”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相关配伍
1、治癌症:叉枝鸦葱、苦菜各500g,熬膏。服时可酌加蜂蜜,每次3g,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
2、治瘊子:分枝鸦葱新鲜汁涎外涂。(《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采收加工
7-10月采收,鲜用或晒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