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鸣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鸣音镇隶属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地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宁蒗彝族自治县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金棉乡隔金沙江相望,南与古城区大东乡接壤,西、北分别与大具乡、宝山乡相连。 总面积360.6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鸣音镇户籍人口7046人。清,属丽江府大具情普罗约。1961年4月,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1988年上半年,撤区建鸣音乡。2012年8月30日,鸣音乡撤乡设镇。截至2020年6月,鸣音镇辖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鸣音村。

2011年,鸣音镇财政总收入386.7万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财政收入448元。2011年,鸣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61元。2019年,鸣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1]

历史沿革

元、明,属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宝山州。 清代,属丽江府大具情普罗约。 民国,属丽江县大东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属丽江政务委员会大宝分会。 1950年,属丽江县第六区。 1958年10月,成立鸣音公社属丽江县。 1961年4月,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1984年上半年,属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鸣音区。 1988年上半年,撤区建鸣音乡。 2012年8月30日,鸣音乡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鸣音镇辖鸣音、落美、海龙、洪门、太和、东联6个村民委员会,下设5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鸣音镇辖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鸣音村。 [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鸣音镇地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宁蒗彝族自治县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金棉乡隔金沙江相望,南与古城区大东乡接壤,西、北分别与大具乡、宝山乡相连。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53千米。总面积36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鸣音镇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山区、河谷区。境内最高峰本音山,海拔3847米;最低点洪门村,海拔1370米。

气候

鸣音镇属亚热带高原干热河谷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有雪。多年平均气温10.7℃。1月平均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8.6℃(2011年1月18日);7月平均气温15.99℃,极端最高气温27.99℃(2011年5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684.8毫米。

水文

鸣音镇境内有海龙河等向东南汇入金沙江。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海龙河,从岩鲁肯流经境内海龙,长25千米,流域面积272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04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鸣音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风雹、旱涝、滑坡、泥石流等。最严重的一次风雹灾害发生在1986年7月2日。

自然资源

2011年末,鸣音镇有耕地面积1.3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鸣音镇辖区总人口863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60人,城镇化率10%。另有流动人口564人。总人口中,男性4874人,占56.5%;女性3756人,占43.5%;14岁以下1332人,占15.4%;15~64岁6543人,占75.8%;65岁以上755人,占8.8%。总人口中,以纳西族为主,达4197人,占56.8%;傈僳族1281人,占14.8%;汉族917人,占10.6%;彝族339人,占3.9%;普米族340人,占4.6%。2011年,人口出生率8.4‰,人口死亡率7.5‰,人口自然增长率0.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人。 2017年末,鸣音镇常住人口为7125人。 截至2019年末,鸣音镇户籍人口7046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鸣音镇财政总收入386.7万元,比上年增长20%。人均财政收入448元。 2011年,鸣音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61元。

农业

2011年,鸣音镇农业总产值2037万元。 鸣音镇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496吨,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385亩,小麦种植面积2895亩,水稻种植面积682亩。主要经济作物有天竺香葵、马铃薯、白芸豆、烤烟等。2011年,种植天竺香葵1305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551亩,白芸豆种植面积1567亩,烤烟种植面积1232亩,药材种植面积455亩,蔬菜种植面积358亩。 鸣音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4万头,年末存栏1.2万头;牛饲养量1.1万头,年末存栏7910头;羊饲养量2万只,年末存栏1.2万只;家禽饲养量5.9万羽。2011年,肉类1524吨,其中牛肉503吨,猪肉842吨,羊肉119吨,禽肉53吨;畜牧业总产值865万元。

商业

2011年末,鸣音镇有商业网点120个,从业人员142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058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98万元。 2019年,鸣音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邮电业

2011年,电信业务收入350万元。 [4]

交通运输

2011年,鸣音镇公路总长112千米,乡村道路通达率84.8%;客运1.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万人次千米,货运量300万吨,货运周转量390万吨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鸣音镇有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1个,各类图书室2个,村文化活动室6个,藏书51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56人。鸣音镇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纳西族东巴文化。 2011年末,鸣音镇电视综合覆盖率100%;电视用户1952户,数字电视用户650户,电视普及率10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鸣音镇有小学7所,在校生620人,专任教师6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37人,专任教师27人,小升初升学率99%,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2011年,鸣音镇教育经费达820万元。

科学技术

2011年末,鸣音镇有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1个,科技人员5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鸣音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其中镇卫生院1所,村医务室6个。专业卫生人员14人。 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鸣音镇有篮球场13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社会保障

2011年,鸣音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户,人数27人,支出5.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6户,人数674人,支出73.0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04人,支出12.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5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鸣音镇有邮政所1个,服务网点1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度126千米。固定电话用户683户,电话用户普及率35%;移动电话用户6904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0%。 [5]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纳西语“摆夷窝”(意译为“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得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