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鸡仔饼广东广州地区汉族传统饼类名小吃,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原名“小凤饼”,清代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鸡仔饼宜佐茶、佐酒甚至佐膳,这样的多面手,在饼饵一族中堪称出类拔萃,令人青睐有加[1]


目录

历史文化

据说在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初秋某日,主人伍紫垣接待外地客人,碰巧主厨不在,便吩咐婢女小凤做一款广东点心给客人食用,而家里一时亦无准备煮食材料,便到成珠楼把常年储存的惠州梅菜连同五仁饼馅(当时正直月饼季节)搓烂,加上用糖腌过的肥猪肉,再加上精盐、香料等拌和,用饼皮包裹,捏成丸形,稍为压扁,放入炉用慢火烤烘至脆,取出待客。客人品尝后深觉甘、香、酥、甜、咸兼有,咸中带甜,味道独特因而大加赞赏并问此饼何名。由于此饼是小凤巧制,主人便随口说是“小凤饼”。
“小凤饼”被认为是梁氏的祖传,而“小凤”一名来自于其酷似小鸡的外形。在后来成珠楼将“小鸡”注册为“小凤饼”的商标时,其意在附和将“鸡”雅称作“凤”的民间习俗。
小凤饼成为名饼是在半个世纪之后。成珠茶楼当时因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突然想到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鸡仔饼用料不下十种,糖的重量占了三成,加上少量精盐、胡椒粉和五香粉,又掺和冰肉(肥猪肉)和榄仁,使饼身脆化,咸中带甜,可茶可酒,受到顾客的一致好评。就这样,新品种的“成珠小凤饼”诞生了[2]

做法

主料:面粉250克。
辅料:花生5克、瓜子仁5克、白芝麻5克、核桃5克、冰肉10克、蛋黄1个、三羊糕粉15克、枧水5克、清水50克。
调料:白糖50克、糖稀200克、麦芽糖50克、胡椒粉5克、盐5克、色拉油50克、高度酒少量
饼皮制作:白面粉与麦芽糖混和搓成粉团,再分成小粉团,每件小粉团分别捏成圆粉皮,包入一份馅料,接缝处要包密,以免馅料散出。包好后,放入鸡仔饼模型中,用手压实,然后将模印轻轻敲打,鸡仔饼即脱模而出。最后把鸡仔饼排放在铁烤盘内,饼面涂一层蛋黄水,放进已烧热的烤炉中,以250度炉温,局约15分钟,饼呈金黄色时,即可取出。
馅料制作:花生炒香切碎,白芝麻入锅炒香,瓜子仁,核桃切碎;放入碗中,加入白芝麻、三羊糕粉、花生碎、冰肉、胡椒粉、盐;拌匀;面粉放入碗中,加入白糖、糖稀、麦芽糖、色拉油、枧水、清水轻轻拌匀;再加入高度酒,最后加入色拉油,拌匀;揉成光滑的面团;揉成条,下成40克一个的面剂;擀薄,放入馅料;对折起来,捏紧剂口;刷上一层蛋黄液;放入烤箱中;用上220摄氏度、下200摄氏度的炉温烤25分钟左右即可[3]


视频

南粤传统鸡仔饼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