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鳴聲聲(南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鳥鳴聲聲》是中國當代作家南佳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鳥鳴聲聲
大自然中最美妙的聲音是什麼?
網絡調查結果顯示,認為鳥鳴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聲音的人占比最高。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會給出很多不同答案,比如,有人回答風聲,也有人回答雨聲,還有人認為是雷聲、流水聲等等,這就是各人喜好不同的結果。不過,幾乎沒有人否認鳥鳴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聲音之一。我們將所有答案認真比較一下,就會發現鳥鳴是鳥雀主動發出的聲音,是鳥雀的語言,具有鳥族個體之間交換信息的作用。其它作為答案的聲音,只是自然界裡相關的物事相互作用後被動發出的聲音,其意義與鳥鳴比較起來,就要遜色許多了。
我喜歡鳥鳴,一直認為它是大自然中最好聽的聲音。特別是在清晨的樹林裡,聽到的鳥鳴最為純粹、最為美妙。在這個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以清晨的清新為基調,以森林的靜謐為背景,每一聲鳥鳴是那樣的清脆、圓潤和曼妙,那如同佩玉鳴鸞般疊加的音節在樹林間婉轉蕩漾,餘音裊裊。仔細傾聽,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聲鳥鳴所包含的無窮活力,附帶着明麗從容的氣度和乾淨愉悅的情愫。聽到這些鳥鳴聲,讓人似乎觸摸到大自然跳動的脈搏,可以源源不斷地從中接收到勃勃生機,立馬覺得一切充滿希望,渾身都是力量。這一刻,心胸瞬間舒展開來,所有的鬱氣立即釋放排空,煙消雲散,整個人輕鬆自在,情緒高漲,意氣風發。鳥鳴聲具有非常強大的治癒功能,即使胸中塊壘,只要在清晨到森林裡靜靜地聽一陣子鳥鳴,一定能夠化瘀散結,神清氣爽,就會覺得心情大好,就能在音波治癒能量的加持下愉悅地度過全天時光。
我在農村出生,長大,和所有農村孩子一樣,抓鳥、掏鳥窩是兒時所做的眾多頑皮事之一。那時候,我根本沒有意識到一隻鳥就是一條生命,鳥蛋也是,也沒有明白鳥窩之於鳥就如同人類的家。掏鳥蛋、拆鳥窩或抓住小鳥時,經常看到作為主人的鳥兒在旁邊急切地盤旋、悲鳴。那鳴叫聲失去了平日裡的圓潤與婉轉,全都是嘔啞嘲哳和絕望哀慟,對此,兒時的我是毫不在意的,反而認為很有趣。及至長大了些,才明白我兒時的那些行為是何等的殘忍!那短暫的快樂全都是用鳥兒的生命代價換來的,從萬物有靈的角度來審視,兒時不經意的惡作劇可以稱得上是罪孽深重。後來上學讀書識字,讀到白居易的七言絕句《鳥》後,心中更是愧疚難當,後悔不已,從此發誓不再去做傷害鳥類的事。詩云:「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對於熟悉的東西,我們往往最容易忽視。少時在農村,耳邊每天都是各種鳥兒的鳴叫聲,根本沒有在意,更沒有去體會好聽或者不好聽。以至到城市裡工作和生活之後,每天淪陷在滾滾車流的喧囂和人聲鼎沸的嘈雜里,才突然發覺鳥鳴是多麼美妙的一種聲音啊!可是,在這寬闊繁華的街道縱橫、鋼筋水泥的高樓林立的城市裡,鳥雀生存的空間實在是太有限了,鳥鳴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一種稀缺的聲音,不可能如同在農村田野里那樣司空見慣,不經意地在耳邊響起。於是,我這個從農村來到都市裡的人,對於聽到鳥鳴這件事,心裡禁不住有點「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感慨了。
二十多年前,我為自己的小家購置第一套住房時,將靠山近林作為選定房源的重要條件之一,目的就是要在喧囂的都市裡尋找一片清新的鳥鳴。經過慎重考量,最終確定購買某小區最後一棟西頭的房子。這套房子有着夕曬的缺點,但緊挨着柯爾山的山根,從窗戶向外看,寬闊的視野里全是鬱鬱蔥蔥的草木,很是養眼。夜晚,我可以在蟲歌里入夢,清晨,我會在鳥鳴中醒來,那種恬靜實在是自在舒心,愜意之極。可惜的是,這種都市裡的田園生活沒有過上幾年時間就消失了。開發區進入深度開發,小區後面的山腳全部平整成地塊,相繼建起了兩個不小的樓盤,不僅將柯爾山推得很遠,更是在我家窗戶與山頭之間豎起了數棟高樓,將我家窗戶的完整視野分割成殘缺的拼圖,把房後的鳥鳴置換成了鼎沸的人聲和暴躁的機車聲。現在,我只有偶爾地利用清晨上班前的空閒時間,沿着登山步道到柯爾山上去走一圈,在霞光下、在樹林裡漫步,尋找那些失落的鳥鳴,蕩滌浮躁的內心。
美好的聲音和顏色是人們共同的追求,人們不約而同地將鳥雀作為最佳載體,因此古今中外愛鳥的人甚多,這方面的文章和專著也很多。比如說,美國作家梭羅的《瓦爾登湖》里描寫了夜鶯、雲雀、知更鳥、藍背檉鳥、山鷸等數十種鳥雀,從形體到聲音,從生活習性到彼此相處的場景,讓人有着身臨其境的意味;散文大家梁實秋在他的散文《鳥》的開篇就表明了態度:「我愛鳥。」然後他寫鳥鳴,再寫鳥的形體,還有鳥的生與死,行文簡潔,餘味綿長。事實上,鳥雀就是可愛的精靈,它將美妙的聲音與完美的形體有機結合在一起。它來到這個世界上,讓人們可以從它的身上感受到美好,看到自己追求完美的可能;讓人們可以從它的鳴叫聲里得到神秘的啟示,領悟自己生活中困惑的隱喻。英國學者斯蒂芬·莫斯在《叢中鳥》一書中說:「鳥兒好像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使者,那個世界與我們相關而又超越我們,讓我們這些被地球所束縛的人無法看穿。」
我關注到,野外觀鳥現在逐漸成為人們越來越推崇的一項戶外活動。觀鳥是從英國發起的一項戶外活動,帶有科學研討性質,它徹底改變了我們籠式養鳥、寵鳥的傳統方式,將鳥還給大自然,以旁觀者的身份,以不打擾的方式,遠觀鳥類的生活,靜聽鳥類的歡歌。有資料顯示,中國的觀鳥活動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觀鳥旅遊業快速發展,用三十年時間跨越了西方二百年曆程,現在中國觀鳥記錄中心已有數萬活躍用戶,每年更新數據量達到了120多萬條,全國固定觀鳥點上千家,各省市均成立了鳥類協會,鳥類愛好者過億人。我不敢自詡為愛鳥者,沒有過多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去參與觀鳥活動,但我喜歡聽鳥鳴,心甘情願地在鳥鳴聲中沉溺。
現在每逢雙休日和節假日,我都要回到農村老屋。雖然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可老屋依然有很多吸引我回去的因素,比如說,鄉村自然清新的空氣和安靜的環境有利於我病體的康復,野趣自然的景致和熟悉的鄉音可以緩解我心裡的鄉愁。還有,能夠近距離、全天候地聽到鳥鳴也是我回老屋小住的動力。農村安靜祥和的環境非常適合睡眠,凌晨四點多,就會隱約地聽到塆子裡第一聲公雞打鳴,緊接着,老屋後的樹林裡響起第一聲鳥鳴:「啾……」迷迷糊糊之中,公雞打鳴聲多了起來,也變得清晰高亢,而棲息在樹林裡的鳥兒全都醒了,各種鳥鳴混合成一台大合唱。聽!樹林裡的鳥兒似乎在召開晨會,商量一天的工作日程,所有的鳥兒都爭着發言;它們又好像是在進行每日歌賽,看看誰的歌聲最響亮最悠揚,每一隻鳥兒都在竭力鳴叫。這一聲聲鳥鳴在清晨的鄉村里顯得特別清晰、絲滑和純粹,如同扁舟掠過平靜的湖面,餘音像漣漪一般輕輕地蕩漾開來……
如今,科技進步與生活方式改變給農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改善,尤其是千百年來燒柴草做飯的習慣更改成燒煤氣後,草木茂盛成為必然,綠水青山成為常態。過去樹木稀疏、砂石裸露的山丘田野,現在全部被葳蕤的植被覆蓋。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兒都有。」鄉村里鳥兒的數量與品種逐漸多了起來,很多鳥兒似曾相識卻叫不名字來,於是鳥鳴聲多了,其組合也變得繁複,更加多樣化,更加好聽了。
我有一個計劃,不久的將來放下工作後,我這個城市裡的農村人就回到老屋去居住,蒔花種菜,靜聽鳥鳴,安享餘生。[1]
作者簡介
南佳,楚人,居黃石,供職國有銀行,寫詩文自娛怡情,以文字與讀者交流為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