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鸟鸣声声(南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鸟鸣声声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鸟鸣声声》中国当代作家南佳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鸟鸣声声

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

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认为鸟鸣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的人占比最高。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会给出很多不同答案,比如,有人回答风声,也有人回答雨声,还有人认为是雷声、流水声等等,这就是各人喜好不同的结果。不过,几乎没有人否认鸟鸣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声音之一。我们将所有答案认真比较一下,就会发现鸟鸣是鸟雀主动发出的声音,是鸟雀的语言,具有鸟族个体之间交换信息的作用。其它作为答案的声音,只是自然界里相关的物事相互作用后被动发出的声音,其意义与鸟鸣比较起来,就要逊色许多了。

我喜欢鸟鸣,一直认为它是大自然中最好听的声音。特别是在清晨的树林里,听到的鸟鸣最为纯粹、最为美妙。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清晨的清新为基调,以森林的静谧为背景,每一声鸟鸣是那样的清脆、圆润和曼妙,那如同佩玉鸣鸾般叠加的音节在树林间婉转荡漾,余音袅袅。仔细倾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每一声鸟鸣所包含的无穷活力,附带着明丽从容的气度和干净愉悦的情愫。听到这些鸟鸣声,让人似乎触摸到大自然跳动的脉搏,可以源源不断地从中接收到勃勃生机,立马觉得一切充满希望,浑身都是力量。这一刻,心胸瞬间舒展开来,所有的郁气立即释放排空,烟消云散,整个人轻松自在,情绪高涨,意气风发。鸟鸣声具有非常强大的治愈功能,即使胸中块垒,只要在清晨到森林里静静地听一阵子鸟鸣,一定能够化瘀散结,神清气爽,就会觉得心情大好,就能在音波治愈能量的加持下愉悦地度过全天时光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和所有农村孩子一样,抓鸟、掏鸟窝是儿时所做的众多顽皮事之一。那时候,我根本没有意识到一只鸟就是一条生命,鸟蛋也是,也没有明白鸟窝之于鸟就如同人类的家。掏鸟蛋、拆鸟窝或抓住小鸟时,经常看到作为主人的鸟儿在旁边急切地盘旋、悲鸣。那鸣叫声失去了平日里的圆润与婉转,全都是呕哑嘲哳和绝望哀恸,对此,儿时的我是毫不在意的,反而认为很有趣。及至长大了些,才明白我儿时的那些行为是何等的残忍!那短暂的快乐全都是用鸟儿的生命代价换来的,从万物有灵的角度来审视,儿时不经意的恶作剧可以称得上是罪孽深重。后来上学读书识字,读到白居易的七言绝句《鸟》后,心中更是愧疚难当,后悔不已,从此发誓不再去做伤害鸟类的事。诗云:“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对于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最容易忽视。少时在农村,耳边每天都是各种鸟儿的鸣叫声,根本没有在意,更没有去体会好听或者不好听。以至到城市里工作和生活之后,每天沦陷在滚滚车流的喧嚣和人声鼎沸的嘈杂里,才突然发觉鸟鸣是多么美妙的一种声音啊!可是,在这宽阔繁华的街道纵横、钢筋水泥的高楼林立的城市里,鸟雀生存的空间实在是太有限了,鸟鸣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稀缺的声音,不可能如同在农村田野里那样司空见惯,不经意地在耳边响起。于是,我这个从农村来到都市里的人,对于听到鸟鸣这件事,心里禁不住有点“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感慨了。

二十多年前,我为自己的小家购置第一套住房时,将靠山近林作为选定房源的重要条件之一,目的就是要在喧嚣的都市里寻找一片清新的鸟鸣。经过慎重考量,最终确定购买某小区最后一栋西头的房子。这套房子有着夕晒的缺点,但紧挨着柯尔山的山根,从窗户向外看,宽阔的视野里全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很是养眼。夜晚,我可以在虫歌里入梦,清晨,我会在鸟鸣中醒来,那种恬静实在是自在舒心,惬意之极。可惜的是,这种都市里的田园生活没有过上几年时间就消失了。开发区进入深度开发,小区后面的山脚全部平整成地块,相继建起了两个不小的楼盘,不仅将柯尔山推得很远,更是在我家窗户与山头之间竖起了数栋高楼,将我家窗户的完整视野分割成残缺的拼图,把房后的鸟鸣置换成了鼎沸的人声和暴躁的机车声。现在,我只有偶尔地利用清晨上班前的空闲时间,沿着登山步道到柯尔山上去走一圈,在霞光下、在树林里漫步,寻找那些失落的鸟鸣,荡涤浮躁的内心。

美好的声音和颜色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人们不约而同地将鸟雀作为最佳载体,因此古今中外爱鸟的人甚多,这方面的文章和专著也很多。比如说,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描写了夜莺、云雀、知更鸟、蓝背柽鸟、山鹬等数十种鸟雀,从形体到声音,从生活习性到彼此相处的场景,让人有着身临其境的意味;散文大家梁实秋在他的散文《鸟》的开篇就表明了态度:“我爱鸟。”然后他写鸟鸣,再写鸟的形体,还有鸟的生与死,行文简洁,余味绵长。事实上,鸟雀就是可爱的精灵,它将美妙的声音与完美的形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它来到这个世界上,让人们可以从它的身上感受美好,看到自己追求完美的可能;让人们可以从它的鸣叫声里得到神秘的启示,领悟自己生活中困惑的隐喻。英国学者斯蒂芬·莫斯在《丛中鸟》一书中说:“鸟儿好像是从另一个世界来的使者,那个世界与我们相关而又超越我们,让我们这些被地球所束缚的人无法看穿。”

我关注到,野外观鸟现在逐渐成为人们越来越推崇的一项户外活动。观鸟是从英国发起的一项户外活动,带有科学研讨性质,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笼式养鸟、宠鸟的传统方式,将鸟还给大自然,以旁观者的身份,以不打扰的方式,远观鸟类的生活,静听鸟类的欢歌。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观鸟活动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观鸟旅游业快速发展,用三十年时间跨越了西方二百年历程,现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已有数万活跃用户,每年更新数据量达到了120多万条,全国固定观鸟点上千家,各省市均成立了鸟类协会,鸟类爱好者过亿人。我不敢自诩为爱鸟者,没有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参与观鸟活动,但我喜欢听鸟鸣,心甘情愿地在鸟鸣声中沉溺。

现在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我都要回到农村老屋。虽然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可老屋依然有很多吸引我回去的因素,比如说,乡村自然清新的空气和安静的环境有利于我病体的康复,野趣自然的景致和熟悉的乡音可以缓解我心里的乡愁。还有,能够近距离、全天候地听到鸟鸣也是我回老屋小住的动力。农村安静祥和的环境非常适合睡眠,凌晨四点多,就会隐约地听到塆子里第一声公鸡打鸣,紧接着,老屋后的树林里响起第一声鸟鸣:“啾……”迷迷糊糊之中,公鸡打鸣声多了起来,也变得清晰高亢,而栖息在树林里的鸟儿全都醒了,各种鸟鸣混合成一台大合唱。听!树林里的鸟儿似乎在召开晨会,商量一天的工作日程,所有的鸟儿都争着发言;它们又好像是在进行每日歌赛,看看谁的歌声最响亮最悠扬,每一只鸟儿都在竭力鸣叫。这一声声鸟鸣在清晨的乡村里显得特别清晰、丝滑和纯粹,如同扁舟掠过平静的湖面,余音像涟漪一般轻轻地荡漾开来……

如今,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改变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尤其是千百年来烧柴草做饭的习惯更改成烧煤气后,草木茂盛成为必然,绿水青山成为常态。过去树木稀疏、砂石裸露的山丘田野,现在全部被葳蕤的植被覆盖。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乡村里鸟儿的数量与品种逐渐多了起来,很多鸟儿似曾相识却叫不名字来,于是鸟鸣声多了,其组合也变得繁复,更加多样化,更加好听了。

我有一个计划,不久的将来放下工作后,我这个城市里的农村人就回到老屋去居住,莳花种菜,静听鸟鸣,安享余生。[1]

作者简介

南佳,楚人,居黄石,供职国有银行,写诗文自娱怡情,以文字与读者交流为幸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