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鲁甸县龙头山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鲁甸县龙头山镇古称朱提山,境内八宝村乐马厂历史上为产银盛地,早在汉代即为朱提银的主产地,名驰海内。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1公里,东与火德红镇、大水井乡、文屏镇相连,南与巧家县包谷垴乡隔牛栏江相望,西与乐红镇相连,北与小寨镇、水磨镇接壤。[1]

中文名称:龙头山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

电话区号:0870

邮政区码:657106

地理位置:中国西南

面 积:210.82平方千米

人 口:50288人(2017年)

机 场:昭通机场

火车站:昭通站

车牌代码:云C

地理环境

龙头山镇是乐红乡至县城必经之地。最高海拔2860米,最低海拔910米,代表海拔1542米;立体气候显著,属典型干热河谷区,年平均气温14.9度,无霜期约290天以上,年降雨量700-1100毫米;全镇辖11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246个村民小组,全镇有11708户,常住人口50288人(2017年)。

居住着汉、回、彝、苗等7种民族,总面积210.82平方千米,粮食作物种植以玉米、马铃薯为主。镇内主要有丰富的银、铅锌、铜等矿产资源。畜牧业养殖以猪、羊、牛、马为主;2007年,人均纯收入1350元。全镇电话普及率85%,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中学1所,小学18所,中学在校生2266人,小学在校生8195人,适龄儿童98.2%以上;全镇有2所中心卫生院,11个村卫生室,有医务人员共96人,病床65张。

资源丰富

龙头山镇水能资源十分丰富,镇内有龙泉河、沙坝河流经,有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电站、龙桥电站、红石岩电站和即将投产的天花板电站。主要胜产烤烟、辣椒、核桃、花椒、花生、大蒜、蔬菜等经济作物,辣椒、核桃、大蒜是龙头山的特色经济作物。每年向外地销售辣椒约130吨;核桃仁约200吨;花椒约150吨;大蒜台约200吨;大蒜头约150吨。

工业经济

难以实现的梦想。龙头山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小康示范镇等。

龙头山镇成功地走出了农村工业化致富的路子。1979年以6万元集体积累创建的第一家镇办企业萧山漂染厂,到1982年利润突破百万元,航民成为当时萧山第一个“百万富翁镇”。此后采用母鸡下蛋的办法,大厂带小厂,老厂带新厂,走出去,请进来,成功地办起一个又一个企业。随着印染规模的扩大,染料供应日趋紧张,镇里下自己办了一个染料厂。染料问题解决了,纺织化纤原料又非常紧缺,又上马了一家纺丝厂。依托印染主业带动,前后延伸,配套发展,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以印染为主,纺织、染料、热电相配套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工业化的基础上,龙头山镇逐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适应镇级工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原来的承包到户,家家有地,人人种田,过渡到土地归总、规模经营,专门成立了农场和畜禽养殖场。全镇23个农业工人,依靠现代化的机械设备,耕作着700多亩土地,管理着120亩鱼塘,还饲养禽畜、鸵鸟,种梨、种桃等。农业工人人均生产粮食4万斤,人均农业产值4万元。全镇村民享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老年镇民享有退休金、养老金。全镇液化气、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普及,户户住上庭园式楼房和别墅。

农业经济

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发展。随着镇民转变身份务工经商的人日渐增多,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已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1987年,镇里主动要求镇里收回承包责任地,镇里顺应民意,发挥集体经济力量大的优势,建设起机械化农场和养殖场,仅用23人,就对700亩耕地进行了集约化粮食生产经营;仅用20人,就对养殖场进行了科学化生产管理,全部由镇里发工资,其所生产出来的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全部交集体,镇里再按各户人口以内部价供应给,剩余的则投向市场。龙头山镇就这样一手抓工业、一手抓农业,奔上了既富又稳的共同致富发展大道。

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步子,如今,龙头的镇容镇貌建设已达到现代城镇化水平,文化、教育、卫生和其它福利事业日趋完善。全镇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费用都由集体经费支付;统一推行了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职工人人享有医疗保健条件;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早已进村入户。在分配体制上,龙头山镇既坚持了共同富裕的方向,又不搞平均主义,营造出一个“充分就业+按劳、按股分配+社会福利”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模式,实现了“全镇没有困难户,家家都是富裕户”的发展目标。龙头山镇先后被省和中央授予“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村镇建设文明镇”等称号,镇和公司党委数度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坚持巩固发展集体经济,是龙头山镇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村庄小康建设全面推进的根本保证。龙头山镇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村庄建设、村民社会福利保障、科教文化、生活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小康建设全面推进,根源在于巩固和发展了集体经济。现实使干部群众认识到,如果不壮大集体经济,龙头山镇就不会有如今的面貌,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不可能家家都是富裕户。

1999年在坚持集体资产控股地位和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构建村民、职工、经营者与企业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根据村民意愿,提出了集体控股、量化股权的产权改革方案。把全镇的股权进一步明晰,由镇集体控股56%,量化44%给村民、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每年按资分红,把原来集体资产看似“天上的月亮”,天天看得见,就是摸不着,转化为照亮每家每户的“温暖阳光”。“充分就业+按劳按资分配+社会福利”,让村民觉得搞集体经济有出息,有奔头,也让人感到依靠集体有前途、有保障。

集体经济

龙头集团控股的已经于2004年8月份上市发行。航民集团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非织造布项目生产效益快速增长,电解铜产销两旺,中外合资的黄金饰品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

在昭通城里人们谈论的拉闸限电问题,在这里不存在。他们为自己生产配套的热电公司年发电1.7亿度,成为杭州重点骨干企业,云南省行业最大规模工业企业,云南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

龙头的主业纺织印染业的装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产品质量与国际主流市场接轨,1/4的产品销往国外,日生产能力达到1500公里,可以铺到北京天安门,号称“龙头印染,一日千里”,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印染企业。由于印染以及与其配套的热电等项目都是有污染的,龙头山镇为此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特别重视环境治理,热电厂实行集中供热,拆除分散在各厂的小锅炉,关停水泥厂立窑,净化大气环境;建造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是同行业规模最大的。

云南省第一个镇级大型污水处理厂已经竣工投产,这个工厂是龙头山镇出资6000万元建成的,日处理污水能力达6万吨。一个镇拿出如此巨资建环保项目,这在中国农村实属罕见。历史上龙头山镇靠印染起家,迄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印染基地,年印染布匹的总量达到4.2亿米。在经过20多年的大建厂房、大搞基建之后,龙头山镇又开始了另一番特殊的建设,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项目在龙头山镇出现,如非织造布、印染科研中心等。污水处理厂建成不久,村民们发现,所有的印染污水经过处理之后,臭味没有了,流出的水变清了。

主要措施

综述

龙头山镇是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辖下的一个镇。多年来,龙头山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不断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有效地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建设富裕和谐新农村的成功路子。2007年,全镇实现销售产值45.63亿元,利润2.1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达1.7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2万元。先后荣获了云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镇”、“首届魅力新农村”和全国“村镇建设文明镇”、“十大特色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工作先进镇”等光荣称号。

始终坚持发展要务,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龙头山镇的立镇之本。多年来,龙头山镇与时俱进,把握机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工业。龙头山镇一直把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镇里的重点企业航民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21家,总资产达3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集团控股的云南航民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功在国内A股市场实现上市,如今已发展成为市值21亿元的国内纺织印染龙头企业,公司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17.3亿元。在航民集团的龙头带动下,如今的龙头山镇已成为以印染为主,纺织、染料、热电相配套的现代印染生产项目集聚区,生产技术和设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四分之一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每天印染各种布匹达l50余万米,印染成品从镇里往北可以铺到北京,被誉为“航民印染,一日千里”,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纺织品印染基地之一。二是坚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龙头山镇提出“强工、兴商、稳农”的发展策略,在坚持工业主体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引导经济转型。龙头山镇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进行标准农田改造,分片建立了3个农场,以机械化大生产来解放农业劳动力,如今只需用30个管理人员就将全镇耕地、200亩山林和l20亩鱼塘全部管了起来。龙头山镇还充分发挥地处杭州市郊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商场、星级宾馆、房地产,以及银行、物流、仓储等生活和生产性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镇的经济结构逐渐由工业“一轮驱动”,向二、三产业“两轮驱动转变”。

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断推进社会和谐实现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是龙头山镇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龙头山镇通过大力实施“三个提高”,让村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一是提高村民收入。通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龙头山镇将集体资产按一定的比例量化到村民、职工和管理技术人员,使农民从单纯的劳动者转变为既是劳动者又是资产所有者,创造出一个“按劳分配+按股分红+社会福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分配模式。如今每个村民家庭单是享受股份分红平均每年都有三、四万元。二是提高福利水平。龙头山镇统一推行了村民养老金和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村民和职工人人都享有一份医疗保险,村民愿意在本镇就业的100%安排就业。航民集团还投入过亿元,补贴村民建成了拥有300多套整齐划一的别墅新村。镇还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60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免费对民和外来员工开放,建造了职工公寓2.7万平方米,使外来员工安居乐业。三是提高村民素质。龙头山镇积极推进12年义务教育,村民的子女从幼儿到高中教育全部实行免费。对考上大学的学生一次性给予l万元奖学金,并每年给予报销学费8000元,每月给予200元生活补助。村还成立教育基金会和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并与云南丝绸工学院、东华大学进行合作,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鼓励村民深造学习,让他们更好地完成“农民一产业工人”的角色转换。如今的龙头山镇,真正实现了少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群众生活安然,整个村没有发生一例上访事件,村民人人都有一种幸福感,呈现出一派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是龙头山镇的成事之基,谋事之道。龙头山镇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航民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坚持选好配强两委领导班子。龙头山镇每一届村级领导班子都实行民主选举,基层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搭建科学合理的治理架构。党委主要负责政治上的领导和引导;委会负责管理村的公共事务和社会各项事业;航民集团在村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处理经济事务,三者相对独立又互相配合,形成了齐心合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干净干事的工作制度。凡涉及股权量化、福利保障、股金分红等重大事项的研究,一律由村民集体讨论决定。镇所有领导班子成员要求做到“三个不准”。即不准接受群众的吃请;不准在经营中拿回扣;不准过问家属的工作安排。航民集团成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规定董事会主要由党员及外部专业人士出任,对航民股份等20多家企业进行统一管理,监事会主要由委、村民代表出任,以监督企业的经营。近30年来龙头山镇没有一个干部因村民不满而下台,为龙头山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