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𬶍浦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𬶍浦(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前隶属揭阳县延德乡,设置澄海县后,划归澄海县。今为汕头市金平区𬶍江街道桥头、云露、木坑、夏趾一带),曾是繁华古港口埠市

这个史实可能鲜为人知。翻开清雍正版的《澄海县志》,其所记载也仅是"𬶍浦市,去城南三十里"寥寥几字,未能阐明𬶍浦市在明清时期的繁荣情况。[1]

古港埠市

作为古港口埠市的𬶍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它地处海阳(今潮安)、揭阳(今揭东)、澄海、潮阳四县交界,据韩榕两江出海口,所以,是过往船只的理想停泊处所。

船只是明清时期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行驶受季风影响的情况下,三四月行船候东南风,从粤入闽而浙;八九月则乘西北风起,卷帆顺溜由粤而入高州、海南;进而可往日本、朝鲜及中南半岛,南洋群岛,这样,𬶍浦港口船只停泊多了,就有物物交换,逐渐发展成贸易,辐射到澄海、揭阳、海阳、潮阳等地,𬶍浦港口埠市就是这样形成。

潮汕地区一带的物产,如土布、瓷器、茶叶、南糖和果品等汇聚于𬶍浦市,再从这里输往外洋,并从外洋输入香料、珠宝、药材、香米、番薯、大豆、锡等舶来品。如今在𬶍浦还遗留被改为民宅的货栈。清康熙年间(1662~1722)来澄海任教谕的南海举人唐铫便有了"𬶍浦古通洋"的诗句。

机构设立

明初, 自宋嘉定十四年(1221)设置𬶍浦水军寨后,政策又进一步收紧,但尚容许民众以小船只下海,予以领取"号票文引"后,开展民间贸易,而外国海商来华入贡之际,只要"将船只货物尽报官,依数抽分摊税",亦允许自由买卖。所以官府为加强对觎浦市的贸易管理,征收捐税,在𬶍浦设置了一些管理机构。

据《澄海县志》记载,明初,设𬶍浦巡检司,作为治安、海关、海防的管理机构。"𬶍江未肯一官闲",这是潮阳生员赵圭锡挽𬶍浦巡检司吏章坤的诗句。

洪武四年(1371),派百夫长何章筹建盐课司;

洪武十年(1377),吏员许懋在𬶍浦建河泊所;

永乐九年(1411),河泊大使李和再次重修河泊所。

官府虽然在𬶍浦设置了一系列的管理机构,然而富户为了谋利,穷苦百姓为了谋生,还是不断有人犯禁通商。地方官员出于稳定社会,增辟财源等考虑,则取默许态度,在当时便涌现了"刘家涂库①胡家铺"等大量富商。莅𬶍浦为官吏者,也从中牟取暴利。有部分在𬶍浦附近购置田园房产定居下来,单从巡检徐行道购置的几十亩田园产业来看,当时𬶍浦吏员的收入颇为可观。如果当时的𬶍浦古市没有那么繁荣的话,官府就不可能在这里设置了那么多的管理机构。

𬶍浦作为一处港口埠市,可谓盛极一时,"海国楼房眼底收"。据传,清初𬶍浦有一殷实人家建宅时,请先生为其择门吉位,先生为试主人是否贪心,便问主人要天天看见旗杆(旧时得中科举,祠堂或宅第门前便可竖立旗杆),还是三年看见一次升旗杆?主人贪心,便答天天要看见升旗杆,先生便将该宅门设歪朝𬶍浦港,所以,每天站在门前便能看见将要出海的船只升起桅帆。传说毕竟是传说,但从此传说中可知古时的𬶍浦"海燕绕桅归",是一处水深浪平的良好避风港。𬶍浦关潭旧名仍在,但由于日久积淤,而今只可做鱼池而已。

注:①涂库,潮人古称钱庄或储藏珍贵东西的地方。

居民结构

从潮汕地区乡村形成的状况来看,一般以农业为主的村落,居住人口的姓氏是一至几姓,但如果是商埠集镇,那么,少则几十,多则近百。因为既然是埠市,就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商贾和各行业的人等在此谋生定居,𬶍浦姓氏历史上曾多达五十余,人口多达两万人,有"上八千、下万二"②的传说。清康熙三年(1664),为了断绝郑成功与东南沿海的联系,朝廷下诏大规模内迁斥地,严令沿海30里以内,不准居民居住,不准片板下海,繁华的𬶍浦市因此一度荒废,康熙八年(1669),广东巡抚工来任,两广总督周有德上奏疏并获准展复界地,准迁民复业,𬶍浦市才又有生机。但埠市从原来的沙北埠迁至溪东南炮台西北侧,蓬洲所城校场下,该地𬶍浦人称为新埠头,一直到汕头开埠后,𬶍浦市设置的管理职能机构以及市镇贸易才逐渐被汕头所代替。

注:①涂库,潮人古称钱庄或储藏珍贵东西的地方。

②𬶍浦四里,上三里,下一里,父老传说上三里曾居住八千人口,下一里居住万二人。

现今𬶍浦

𬶍浦,1984年为汕头市郊区𬶍浦镇,1991年划入升平区。位于汕头经济特区西北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过十万。分𬶍莲和𬶍江两个街道,辖云露、木坑、桥头、夏趾、沙浦、蓬洲东蓬洲南蓬洲西蓬洲北、溪东、港美、金陇、山兜、举登、玉井、大井、天港、大场、赖厝、两丰、双丰、莲荣、莲华、莲风、莲光、莲美、新辽、福岛、新隆、胜隆31个涉农社区居委及𬶍都、乐业、安居3个社区居委。

街道划分

𬶍江街道 𬶍江街道管辖范围东起蕉山桥至西港河桥,西从犁头标至吊瓜岭公路,南从西港河桥至犁头标,北从吊瓜岭公路至蕉山桥,面积21.25平方公里,下辖云露、木坑、桥头、夏趾、沙浦、蓬洲东、蓬洲南、蓬洲西、蓬洲北、溪东、港美、金陇、山兜、举登14个涉农社区居委和都、乐业、安居3个社区居委。常住人口14882户,42694人。

辖内公园、邮电、学校、医院、市场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交通较为发达,206国道、庵揭公路、中路、济南路在辖区内交叉经过。街道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2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街道工业 总产值的63%。飘合纸业、永辉鱼需品、万亚食品、顺风行经贸是重点骨干企业。引进企业12家,华兴粘胶制品引进的OPP胶带生产线进入设备调试,飘合纸业增资扩产工业厂房14000平方米,并引进两条法国生产线。

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6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7家;新增注册商标4个,外观设计专利45个,实用新型专利20个;有20家企业被市工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有7家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荣获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51770万元、商业销售额57905万元、外贸出口1910万美元。

𬶍莲街道 𬶍莲街道管辖范围东起汕头汽车考场,南至牛田洋,北靠桑浦山,西接揭阳市地都镇,面积34平方公里,下辖玉井、大井、天港、大场、赖厝、两丰、双丰、莲荣、莲华、莲风、莲光、莲美、新辽、福岛、新隆、胜隆16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13367户,50637人。

辖内的土地、旅游、矿产等资源十分丰富,有占地5400多亩的莲塘工业区、"北回归线标志塔"等旅游景点,是市区投资创业的理想热土。

该街道亦是省科技厅认定的水产养殖技术创新专业镇试点单位,已成立牛田洋水产研发中心,正在建设莲塘工业区和农业科技园,并着力建设、培育"天港番石榴、玉井纯白鸭、赖厝卤鹅、牛田洋虾蟹"等一批专业村和特色农产品。

莲塘农业科技园是粤东唯一一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也是汕头农业科研试验、生产经营、示范推广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骨干企业有金刚玻璃、龙胜水产、大顺实业。

目前街道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农业民营科技企业1家,高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渔业龙头企业3家。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个、注册农产品2个、无公害产地3个、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引进生产项目33个,其中已建成投产的企业12家,在建和洽谈签约的项目21个;并新引进莲美养鸽和天港蘑菇种植2个特色项目,创办了赖厝养猪场和茂荣农产品有限公司2家农业企业,新建立了华勋水产有限公司新品种培育示范基地、福岛社区居委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个农业示范基地。 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业总产值60760万元、商业销售额15755万元、外贸出口2519万美元。

桑浦山龙泉岩

地理方位

龙泉岩片区隶属汕头市金平区辖区内,位于潮汕三市的绿色核心--桑浦山之东南部,东临规划的西快速环路,南至大学路和汕头大学北侧,西、北直抵市界,属于汕头市自然生态保护区𬶍浦片区范围之内,总面积400.34公顷。片区与汕头城市中心的空间距离约9公里,与揭阳、潮州的关系也十分紧密,距离揭阳市界约6公里,距离潮州市界约2公里。通过毗邻大学路以及规划的西快速路,片区可以便捷的与汕头城市中心、揭阳、潮州产生联系,地理区位优势突出。

现状概况

片区现状用地以山体形成的自然林地为主,约占片区总面积的65%。建设用地66.94公顷,占片区总面积的16.59%。其中以绿地和宗教活动场所用地为主,共占片区建设用地总面积的72%。绿地中大部分是七日红公园的用地,但其中部分用地尚没有进行建设,仍保留天然的林地性质。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是各个寺庙的用地,也是建设量最集中的区域。道路用地主要以现状的大学路和上山串联各个寺庙的龙泉大道为主。片区内的工业用地7.3公顷,厂房以2-3层为主,主要企业有滨海家具厂、铭丰强环保材料有限公司、金平区宝德乐器厂、市潮香食品有限公司等。

功能定位

结合龙泉岩片区的资源禀赋,充分考虑片区在未来城市空间的区位特征,生态和文化的发展潜力,将龙泉岩片区定位为:桑浦山风景区的重要功能片区和旅游龙头板块,汕头市西入口的门户花园和生态屏障,打造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特色,立足于为城市市民和周边地区游客提供生态旅游、礼佛祭祀、革命纪念、休闲康体、地质科普等功能为一体、动静皆宜的市级风景名胜区。

规划目标

创造风景优美、设施方便、社会文明、生态环境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使其形成汕头市西北部的富有自然野趣的绿色空间,成为汕头市域主要的风景旅游地、都市休闲地之一。

总体规划布局

空间结构

根据项目的发展定位、空间肌理和游人活动的需要,规划形成"一心、两翼、五轴互补、多区互动"的伞状放射结构。

一心--景轴启动中心,利用现状的龙泉别墅东片,通过改造闲置别墅的使用功能,形成龙泉岩片区的各条景区串联轴线的启动中心,作为片区的主入口景区。

两翼--景轴启动中心东西两侧的别墅度假区与佛素文化园;西翼:以普通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布置竹林禅修营与旅游购物街、餐饮广场;东翼:以信众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布置佛素文化园,旨在传播健康素食文化理念,以经营素食为主,兼营禅茶、瑜珈等养生项目。

五轴互补、多区互动--以旅游主题相同或相近的景区、景点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串联,点轴式开发推进,形成宗教朝拜、寻根祭祖、革命纪念、农业观光、山地科普这五条各具特色的旅游主题景轴,并通过车行主路、人行山路等加强各景轴之间的联系,形成旅游环线, 发挥重点景区的辐射作用,解决本区热点、温点、冷点旅游景点之间的供求矛盾关系。

功能分区

根据龙泉岩片区资源和景观的差异性,结合其总体布局的特点,将规划区域划分为游乐活动区、宗教活动区、革命纪念区、接待服务区、度假居住区、农田生态观光区、山林景观区、生态保育区,各区以其不同的建筑及资源特色承担不同的接待、休闲、居住、娱乐、纪念、观光等功能。

游乐活动区:包括古寺广场、翁万达纪念石廊、林下探幽、石刻艺术区、祈愿造林区、摩崖石刻、采石场遗址公园。

宗教活动区:包括龙泉慈善园、古龙泉岩、龙泉禅寺、铁林寺、佛教文化论坛、清云寺景区、长石古寺、长石寺。

革命纪念区:包括七日红公园。

接待服务区:包括吉祥广场、旅游购物街、餐饮广场、斋菜馆、有机食品展览馆、服务接待中心、游客服务分中心以及沁心茶园

度假居住区:本分区包括龙泉山庄、竹林别墅、松涛山庄。

农田生态观光区:包括特色果林区、耕作体验区、循环农业示范区、有机蔬菜种植区、观光花卉区。

山林景观区:包括森林氧吧、林相景观区、幽谷野营区、海石科普公园、科研植物园、山地运动区。

生态保育区:规划景区之外的山体、山坳、谷地、森林、农田、河流等区域。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思路

规划建设与景区功能协调的道路交通系统。以交通一体化建设的思路,协调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关系,协调各种交通方式的设施规划设计并有利于建设、运营和管理;

融合交通发展与景区开发建设,通过加强道路尤其是上山道路的建设,推动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景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道路交通系统与景区功能充分协调,满足景区不同功能区对交通的需求;

改善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道路交通设施依照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上山道路进行重新选线;

人车分流,避免机动车对游人的干扰,以人为本,建设完善的步行游览系统,完善行人与客运交通工具的接驳设施;

平衡静动态交通,加强停车设施规划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安排公共交通设施;加强环境保护,减少交通污染。

道路网布局

规划区规划形成"一心、两翼、五轴互补、多区互动"的放射空间结构,为满足各功能区由于土地利用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交通需求,规划采用组团混合式路网布局,以各个组团不同风格的道路网结构,彰显各功能区的不同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