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魏嬿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魏嬿婉.jpg

魏嬿婉,《如懿傳》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歷史原型為乾隆帝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嘉慶皇帝生母,全劇反一號。進宮的前期不受寵且被各方欺凌,她受了全劇最多的苦,卻仍渴望光明;中期外表奴顏媚骨,實則做小伏低以求上進;後期終於苦盡甘來,寵冠六宮,屢屢說出尖銳又震撼人心的言語。

經歷千錘百鍊,在無任何後台背景下,從一介宮女位至皇貴妃。性格大膽果決,精力無窮無盡,擅長參透各種人性弱點。她從小能接觸到的知識極少,在童年時沒有一個人能教她待人處事的道理,但她堅信「一切發生皆有利我」,將每一次「與人衝突」都當作是練習的機會,其勇氣就在衝突中越練越高。

憑一己之力,顛覆了整個後宮的遊戲規則,讓乾隆評判女人好壞的標準從「誰更美艷忠心」轉變為「誰更勵志學習」。面對在前期禍害過如懿和整個後宮的金玉妍,魏嬿婉先是盯着她狂攻爛打了七次,再是主動遠離任何對自己不好的人,最後一步步把資源收集到自己的手中,成功殲滅了所有霸凌過她的人。在報仇期間,她也在勤奮學習一切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在短時間內就掌握了珠寶鑑定、漢詩、梅舞、崑曲、馴馬、弓術、柳琴等諸多技能。至劇情末期,魏嬿婉已逆天改命,成為全劇唯一敢當面辱罵乾隆的人。

作為在後期唯一推動劇情的人物,她既是女主烏拉那拉·如懿的一生死敵,也間接促成了如懿對乾隆的斷髮,更是主角團遇到過的最強敵人。

電視劇版的魏嬿婉由演員李純飾演。

版本區別

小說版為魏嬿婉,電視劇版為衛嬿婉;小說版封號令妃,電視劇版改為炩妃。在台灣播出時,因無需「過審」而保留其原著名稱,但具體播出情節還是和大陸版一樣。

小說版:奢華凌厲、才智極高,行事風格陰險毒辣、麻利乾脆,不斷縱容乾隆享樂偷懶,而她自己卻趁機抓緊學習,塑造出勤奮努力、知錯能改的表面形象,因此得到乾隆的歡心;苦心經營人脈,挖角數個嬪妃和官僚到自己一派,讓後期只剩下蒙古係嬪妃能幫助如懿;對金玉妍瘋狂報仇,導致她的兒子一死二殘,還讓金玉妍遭到整個後宮的集體霸凌;對如懿、乾隆、凌雲徹都有著極端偏激的恨意,內在形象瘋狂又精彩。

電視劇版:因為小說版的魏嬿婉太過狠毒,受到令妃後人投訴,讓電視劇版為了這個角色一改再改;導致原本2017年年末就能播出的《如懿傳》,遲遲等到2018年年中才被允許播放。電視劇版大改人設和劇情,嚴重弱化衛嬿婉的各種宮鬥智商,把大部份計謀都轉嫁到進忠公公身上,加重其悲慘程度。電視劇版中的衛嬿婉,非常膽小怕事,甚至有奴才相,到了後期依然氣場虛弱,不是在被如懿壓制、就是在戰戰兢兢中度過。衛嬿婉在劇情中屢屢撿到漏洞,不是靠著她的智慧,而是靠著運氣逃過大多數揭穿;大後期更是被各種人物偷看到她在做壞事,還毫無理由的濫殺幫過自己的宮人,讓如懿和海蘭可以抓到機會反擊。為電視劇版中一個塑造較不成功的反派。

簡要人物說明

【位份】

四執庫宮女-大阿哥侍女(鍾粹宮宮女)-花房宮女-啟祥宮宮女-御前侍女(修訂版、劇版)/官女子(原版、典藏版)-魏答應-魏常在-令貴人-令嬪-令妃 - 魏答應(遭降位)-令貴人-令嬪-令妃-令貴妃-皇貴妃-令懿皇貴妃(追封)- 孝儀純皇后(追封)

【代表花卉】​​

為凌霄花,此花有積極向上生長的特點,會先攀附一個高大的物體,久而久之就遮蔽並占據其宿主,吸光宿主的全部優點,最後,凌霄花所達到的高度反而能凌駕於原本的物體之上。

【人物籖詩】

  • 眉目清秀、端然和祥,笑裡藏刀、桃首外昂;
  • 膽大包天、暗度陳倉,不甘人下、立志圖強。
  • 野心勃勃、威儀堂堂,面對仇人、必報無兩;
  • 勸君要學、自尊自強,勿殺無辜、免得仿徨。

【人物判詞】

拋卻尊嚴、封了真心,奴顏媚骨、只為逆命;時得意、時惶恐,實交瘁;為鬼、為蜮,悔? 勤奮勵志、精力無窮,人為腐肉、我為蛀蟲;集眾好、百家長,天賜福;自愛、自毉,討!

【版本差異】​​

  • 小說兩版:
至惡至邪、歹毒成性,內在心理飽滿,用計已達遊刃有餘的程度,一路協理六宮、順利馳騁。她多次鼓動嬪妃霸凌金玉妍,害她的四個兒子一死一殘,徹底摧殘了前期反派金玉妍的心理健康。小說版中的黑化邏輯可以自洽,因為「幫如懿說話而被富察琅嬅討厭;長得像如懿而被金玉妍虐待;誤會如懿和意歡用假坐胎藥騙自己;被乾隆告知自己只是如懿的替代品;發現原本深愛自己的凌雲徹轉而愛上如懿;幫如懿打擊金玉妍,但魏嬿婉自己被金玉妍辱罵的時候如懿卻不幫她;幾次對如懿表明忠心均沒有得到善意回應」這七件事而認定如懿就是自己人生不幸的源頭,於是對如懿生出絕頂大恨,將如懿沒做過的事全部推到她身上洩恨。後半段又被乾隆專寵信任,不斷積累人脈,節節累晉至皇貴妃,在後宮跋扈十多年之久。
  • 電視劇版:
保留了小說中大部分劇情,但刪去過半的狠毒橋段,將大多數計謀改為進忠所想,同時加重了魏嬿婉自身的委屈,凸顯其煉魔之路。劇版的魏嬿婉在後半段不是靠她自己的智慧,而是靠着運氣屢屢撿到漏洞。為了給原著黨解氣,劇版還給魏嬿婉添加了諸多小說中沒有的「受罰、被人瞧不起」的情節,並添加「被穎妃、恪嬪這兩個蒙古嬪妃階級歧視」的橋段。即使到了本應最猖狂的後期,魏嬿婉還在被如懿海蘭派壓制,活得戰戰兢兢。末期的她由於濫殺自己的宮人,結果被海蘭抓到證據而垮台。(小說修訂版有部份電視劇劇情)

人物名稱

封號字義

  • 令:小說版取自《詩經》中「如圭如璋,令聞令望」一句,這裡的「令」指的是「美好」的意思,在清朝的官方語言滿文中,令的含義為「聰慧智睿的」。符合小說中魏嬿婉步步為營、精明心機的形象。
  • 歷史出處:
小說版的名字為「魏嬿婉」,其中的「嬿婉」二字,在中國歷史的古籍上有兩個出處。
第一個是西漢時期,來自於蘇武所寫的詩《留別妻》「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一句,意為「丈夫雖然感謝妻子對他的恩愛,卻又因為工作而不得不離開妻子,於是丈夫心中充滿悲傷」。
第二個是魏晉南北朝里的南朝梁朝時期,來自於沈約所寫的賦《麗人賦》「亭亭似月,嬿婉如春;凝情待價,思尚衣巾。」一句,意為「男人在無意間結識了一名與他興趣高度重合的女子,兩人就迅速相戀,並開始在晚上頻繁約會」。

與劇情的關聯

  • 這兩個出處及時間順序均和魏嬿婉在《如懿傳》劇情中的表現有關。
第一個是代表魏嬿婉在後宮前期的地位。身為皇帝的乾隆因為國家大事而被迫離開女主如懿,於是只能拿與如懿貌似的魏嬿婉來當替代品,以此淡化對如懿的感情。前期的乾隆也沒對魏嬿婉產生多大的感情,兩人只是單純的互相利用關係。
第二個是代表魏嬿婉在後宮後期的地位。魏嬿婉刻意讓自己學習乾隆喜歡的東西,在這學習過程中她並沒有失感到痛苦,反而是真的熱愛上這些興趣,散發由興趣帶來的喜悅,這種自我陶醉的樣子最終吸引到了乾隆的青睞。其他嬪妃的技能全是剛入宮時就固定的,入宮後就只能靠勾心鬥角或真愛來晉升地位,但沒有一個嬪妃肯重新學習新技能的;而魏嬿婉總是在學新知識,她的技能池無限大,每次都能給乾隆帶來新的驚喜。久而久之,乾隆就對魏嬿婉「快樂成癮」,變得離不開魏嬿婉,也對其他不肯改變的嬪妃產生厭煩。到了後期,乾隆已經分不清自己到底是真的愛魏嬿婉,還只是單純的想找她開心;而魏嬿婉則依舊意志堅定,認為乾隆不過就是自己的老闆,從沒對乾隆產生過一絲絲的真愛,也不想和他發展出什麼真情。魏嬿婉的這種「愛興趣,不愛老闆」的處事態度,讓她在後期宮斗中無往不利。

人物出身背景

魏嬿婉的初始條件幾乎為全如懿傳和甄嬛傳最差,但一手爛牌被她硬生生改成了王炸。她的初始條件再差,也堅信自己就是最好,而如懿過得再好,她也要故意認定如懿很悲慘。這種思維賦予了魏嬿婉強勁的能量,讓她能反殺得如懿一派精力憔悴、身心俱疲。 魏嬿婉的原生家庭其實非常不好,她的父親魏清泰原是內務府的包衣內管領,為官時犯事,連累全家受貶為奴;母親魏楊氏貪財好色,還重男輕女,魏母說話間帶有一股濃濃的窮酸沒見識之氣;她的弟弟魏佐祿更是無用之輩,整天好吃懶做,不專心事業,也不會賺錢。因為這種家庭,魏嬿婉的童年過得極其潦草,不僅一般貴族女子會的東西她都不會,而且一些正常人都知道的知識,她也有很多不懂。 既使魏嬿婉的原生家庭對她造成如此巨大的童年陰影,但魏嬿婉在劇情的中前期還是想要接濟他們。直到那天被如懿海蘭派陷害的巫蠱局,自己的親媽竟然可以為了她弟弟,讓已經懷了龍種的她頂替弟弟去死。此時魏嬿婉才徹底醒悟到「就該甩掉不好的原生家庭」,於是果斷放棄了貪得無厭的魏母,以保全自身的安危。 ​​ 魏嬿婉的「求知慾」極其強大,她自知初始條件已經落後於別人,就不能再偷懶,而是要認真學習,熱愛學習。她把周圍能學的一切都學了起來,趁自己還年輕,有意識的複製後宮嬪妃們的優點,讓自己能集中各家所長。魏嬿婉這種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如懿傳》的絕大多數嬪妃截然相反,她可以只沉迷於學習的快樂,不要女男愛情的快樂。至劇情後期,她甚至能鄙視之前比她強大的敵人,覺得自己人生的精彩程度,比那些初始條件教好的人更加豐富。

性格特徵

舉例來說,她原本所能接受的教育幾乎為零,後來卻自學領悟出梅舞、柳琴和崑曲等多種高雅才藝。她原本只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後來卻能練成滿、蒙、漢三族不同的騎射之術,並能壓勝豪放的蒙古嬪妃。她原本粗心大意,連白瓷和甜白釉都不認識,後來卻能識別眾多寶物首飾的細部區別。她原本貧窮,卻沒有貪污國庫、買官賣爵,而是節省金錢,專門投資錢在田姥姥、欽天監和陸沐萍這幾個落魄的人身上,後面就能收到忠心耿耿的回報。她原本心機幾乎為零,卻能在金玉妍霸凌自己的過程中,觀察金玉妍的所用技巧,在負面中反而學會上位之道,讓前期攪亂整個後宮的大反派金玉妍徹底輸給自己。 她沒有一次愛過乾隆,卻能屢屢幫助乾隆在實際層面上解決問題,由此獲得無比的寵愛。她不會用假正能量的話去勸男人為善,更不會用聖母的價值觀來洗腦自己,而是堅定的就要復仇。她看破皇宮規則的漏洞,利用模稜兩可的概念讓自己鑽空,就算失寵也能不斷復寵,最終飛升至皇貴妃。她利用自己的學習能力,故意展現「知錯能改」和「對上級的服從」,在上級和其他人的矛盾越來越多的時候,她就趁虛而入,讓上級覺得只有她魏嬿婉能懂上級的心情,讓上級自願變成她的後台,保證自己的地位屹立不倒。

十大宮斗手段

1.終身學習——魏嬿婉的學習能力極強,這是她最大、也是別人最無法超越她的優點。她會先觀察她敵人的優點,尤其是比她厲害的敵人,然後將這些優點一一複製到自己身上。在敵人休息的時候還能去學習新知識,讓自己的知識儲備能擁有跨領域的級別。在真的遇到人情世故的時候,就能利用之前的知識儲備來預判敵人的強弱項,並給予精準打擊。

2.百折不撓——目標明確,執行力強,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為達目標而永遠精力旺盛,在正常人都覺得累、都覺得煩的時候,她還能堅持不懈的去做事。鎖定了目標後就絕不修改,一路貫徹到底,把這個階段「做好做滿」了才會進行下一步。在確定自己必定能得到的狀態下,就等,甘願付出長期的時間成本,也不會要求別人對她二次保證。​​

3.有仇必報——利用心中的恨意激勵自己,讓自己保持高效率。在面對霸凌者給自己造成的傷害,用「對它懲罰的方式」來療愈自我。在自己實力不夠時就先忍耐,但不會一直忍,而是趁着仇人沒在努力的時候趕緊學習,等自己變強的時候就可以出來要仇人的命。一朝上位成功就立刻落井下石,對此非但毫不避諱,反而引以為傲。霸凌者一衰弱就盯着它拚命打壓,不會浪費時間去可憐它,更不會同情霸凌者的委屈,不把霸凌者和它的幫手弄到全滅就不罷休。霸凌者敢不服就一直持續打它,打到它服為止。

4.迷信強權——魏嬿婉深知大多數人都有「慕強」的心理缺陷,當一個人很弱小的時候,既使她做得對,也沒多少人敢幫她說話;而當一個人有特權的時候,既使他明顯是錯的,也會有人無腦替他洗白。魏嬿婉就是看穿了這層,才萬事以「專注自己、提升自我」為第一優先。她明白自己先要變強,別人對自己的態度才會變好,所以將最多的時間用於強化自己。當自己成為最強的那個人時,就可以利用權威讓大眾盲從於她,方便她把特定的價值觀輸入到自己想摻和的事情中。

5.共情她人——因為自己受過傷害,所以能對被欺負的人、窮的人、地位低的人、新人、暫時落魄的人產生同理心。專門挑出善良的人,她們缺什麼就給她們什麼,用這種雪中送碳的方式收穫忠心耿耿的部下,以此建立友誼、擴展人脈。但是「主動幫助她人」不代表要「完全信任她人」,魏嬿婉不會相信一個人在表面說了什麼,而是看他在實際對自己做了什麼,如果這個人能一直對她好,魏嬿婉才肯繼續幫。

6.經驗主義——又稱實用主義,萬事萬物都只以自己在現實中體會過的後果,即「自我經驗」為判斷真假的唯一依據,永遠不信那些過度悲觀的、過度樂觀的、自己沒經歷過的、或者會妨礙自己信心的理論。在遇到困難時,魏嬿婉很容易把思維轉換到「怎麼解決」之上;而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她會先發明一些方法去試,即使錯了也當作是「試錯經驗」,一條路不行就換另一條,總會換到對的那一條,時間越久就越能修正出最優解。

7.危機化轉——擅長化危機為轉機,凡事敢為自己說話、敢為自己爭取。在確認自己沒錯的前提下,就把意志力訓練到「永遠不改」的地步,這樣中立人士就會覺得「如此堅定,必有正當理由」,以此扭轉別人的看法。根本不怕陷入爭議,既然自己沒錯,那在陷入爭議的時候就該放任這件事發酵,等到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這裡時,再對公眾澄清。這會讓更多中立人士看到「我是清白」的證據,讓他們覺得魏嬿婉才是對的,並且譴責她的敵人,順帶打響知名度。

8.變廢為寶——利用有限的資源、很少的素材進行研發,自我創造出一堆能自圓其說的新理論。私底下能省就省,不進行無意義的娛樂,開刃放刀口;要投資也只會投錢到自己的創意上,絕不會投錢到自己以外的人身上。內儉外奢,每天必定會抽出時間來打造面子工程,精修自己的化妝、衣着、髮型、首飾和搭配;只讓別人看到自己風光的外在,故意讓別人看不到自己的弱點。

9.能屈能伸——有限度的「知錯就改」,如果是自己有錯,那就會總結失敗的經驗,從中領悟出自己的弱點,並且真的補強這些弱點;如果是別人有錯,那就不要被別人的邏輯洗腦,也不要沒有做為,而是堅定的相信「我就是對的」。在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後,會先摸清這裡的潛規則,等能運用嫻熟了之後才會行動。魏嬿婉擅長找出很多規則在「表面文字上」的漏洞,藉此顛倒黑白,例如誣賴別人或者幫自己找藉口,甚至自己改寫規則。

10.縱容享樂——以討好為名告訴乾隆不用努力,讓上位者無知的保持惡性習慣。只說它們愛聽的話,還讓上位者過度娛樂,把它們培養得越來越懶惰獨裁。等到上位者懶得管的時候,魏嬿婉的實力則一步一步的武裝上來,她就能順勢接過權力。

人物事跡

前期劇情

初次登場時,年僅14歲,開場接到凌雲徹的紅寶石戒指。​​

在四執庫時,每日的工作枯燥乏味,是個辛苦很多、報酬卻很少的職位,所以魏嬿婉拜託凌雲徹幫助她。她負責乾隆衣物,稍有不慎就會被打,但也因此對皇上的身材了如指掌,為日後和乾隆有肌膚之親埋下伏筆。

母親魏楊氏和弟弟佐祿不關心她的工作,知道她的工資低,但還是不斷用親情綁架,對她索要錢財。凌雲徹看她可憐,也存了些錢,在自己的節約和凌雲徹的貢獻下,幫她買通了掌事姑姑,成功調離四執庫,調往蘇綠筠宮中伺候大阿哥。

如懿在冷宮時,嬿婉在鍾粹宮照顧大阿哥,因口齒伶俐、容貌美麗而被乾隆留意,乾隆主動找到她,問她「作為女人,最快速的上升方法是什麼」,這句話在魏嬿婉心理種下了可以和乾隆並駕齊驅的種子,珂里葉特·海蘭注意到她眉眼間與如懿有幾分相像,又看到嬿婉第二次跑去和皇上私會,海蘭遂視她為威脅,向蘇綠筠告發此事。 之後,蘇綠筠以嬿婉與大阿哥和皇帝八字相剋為名,將她發配到花房,導致魏嬿婉記恨蘇綠筠。 魏嬿婉到長春宮裡送花,不小心摔掉花盆,因此跪在琅嬅面前。皇后問她話的時候,她卻說出嫻妃如懿怎麼對她好,這惹得富察皇后非常生氣,金玉妍為羞辱如懿,要了魏嬿婉到她宮裡,改魏嬿婉名為「櫻兒」,影射如懿的閨名「青櫻」,並對魏嬿婉百般虐待,時藉此討琅嬅歡心。​​

金玉妍的虐待讓魏嬿婉開始黑化,但她並未被負面打倒,而是等待時機反撲。 魏嬿婉先是找到了凌雲徹,請求他想辦法讓自己離開金玉妍的啟祥宮。此時如懿已經出了冷宮,凌雲徹告訴了如懿,如懿為了幫魏嬿婉,在皇后的長春宮對金玉妍提出索要她的請求,但金玉妍的反駁加上皇后的不讓放人,如懿未能成功救下魏嬿婉。

中期劇情

【利用盡忠自救,成功變嬪妃】

對所有人都求救無果後,不想再遭受虐待的魏嬿婉,主動找到皇上身邊的御前——太監進忠,並與之結盟。​​ 在進忠的調配下,嬿婉在御花園故意叫出悲慘的聲音,引起乾隆注意,然後露出傷疤讓乾隆看到,乾隆問她原因,得知金玉妍將她改名櫻兒並打她,以此羞辱如懿。乾隆知道後大怒,魏嬿婉就這樣借着皇帝的手成功脫離了啟祥宮。

此時,如懿好心想讓魏嬿婉離宮和凌雲徹在一起,但嬿婉不再想過那種沒有特權,還要被特權人士欺壓的日子了,所以毅然絕然的選擇要服侍皇上,不管凌雲徹。

魏嬿婉升為御前宮女,因為之前就熟悉乾隆的衣服尺寸,所以在服侍乾隆更衣時故意用手觸摸乾隆的腰部,由此開啟與乾隆的肌膚相親,成功後晉答應,正式成為嬪妃。(原版、典藏版無此劇情,小說中魏嬿婉直接被初封為官女子)

凌雲徹偷看到魏嬿婉在宮裡和乾隆玩耍,傷心不已、無法釋懷,所以日日喝酒解悶。此時魏嬿婉也沒有那麼壞,還想報答凌雲徹給她錢的恩情,於是主動在乾隆面前說凌雲徹的好話,想為他謀個好前程。 魏嬿婉升常在。​​

【因學識不足失寵,反而積極經營人脈】

甜白釉事件,魏嬿婉即將升貴人,將其親手製作燕窩給皇上和如懿,但如懿覺得魏嬿婉拋棄凌雲徹,辜負自己去救她的恩情。為了挫挫嬿婉的銳氣,如懿故意說魏嬿婉的湯里燕窩放太多,反而失去了美味。嬿婉沒看出這是故意,反而認真聽取如懿的說教,但在退下的過程中又撞倒了甜白釉瓶,誤認為是這是白瓷瓶,因此被乾隆嫌棄沒見識。

不過魏嬿婉沒有氣餒,在退出如懿宮後沒有憎恨如懿,而是說出了「我要趁年輕,把嫻貴妃會的一個個都學過來」的勵志之語。魏嬿婉在此時大肆節省自己永壽宮的開銷,盯着接生婆田姥姥、欽天監、珂里葉特海蘭的侄子——扎奇這三個人買通,利用雪中送炭的原理建立人脈。

富察·琅嬅於南巡途中病逝,琅嬅臨終前舉薦綠筠為繼後。

嬿婉看到蘇綠筠贏面最大,於是巴結純貴妃蘇綠筠,但純貴妃之後就因為大阿哥和三阿哥被乾隆嫌棄,她身為母親也只能迅速倒台。 在蘇綠筠爭奪後位失敗後,如懿被皇帝升為皇貴妃,而這次前期的幕後真兇嘉貴妃金玉妍終於親自跳出,企圖剷除如懿謀取後位。金玉妍設局污衊如懿與安吉波桑師有染,使如懿禁足翊坤宮。

嬿婉忍下屈辱,轉而討好嘉貴妃金玉妍,但是沒想到自己的低聲下氣沒有得到回應,反而讓金玉妍更加看低自己,甚至還叫手下宮女去羞辱已經成為嬪妃的她。這讓嬿婉意識到有些人的本質就是霸凌者,你再討好她也沒用,同時也意識到金玉妍這種人一旦上位成功,自己肯定沒有好結果。 於是嬿婉立刻改變討好的對象,立刻前往養心殿為皇貴妃如懿求情,在養心殿跪了四個時辰(8小時),雖然此舉並未真正贏得如懿的歡心,因為如懿已經認定是魏嬿婉拋棄凌雲徹,但魏嬿婉在乾隆心中倒是留下了好印象,乾隆認為她是真心幫助如懿。

如懿最終設局證明自己清白,金玉妍被降為嘉嬪,貞淑被遣送回玉氏,此時玉氏王爺因逼死髮妻一事進京謝罪。​​

魏嬿婉一聽到金玉妍倒台就大喜,立刻轉變面貌,大搖大擺的跑過去告訴金玉妍:「你的王爺已經被押送進京」,使金玉妍方寸大亂。這是魏嬿婉第一次欺負金玉妍。以至於金玉妍在懷孕的狀態下貿然前往乾隆的乾清宮,給王爺磕頭求情,乾隆看她為了玉氏王爺竟然可以連自己的龍胎都不要,一氣之下又將金玉妍降成貴人。

魏嬿婉也因為幫助如懿求情有功,而被乾隆升為令嬪。

【報復仇人,努力學習新知識,升妃】

如懿封后,魏嬿婉協助如懿穿耳金玉妍,這是她第二次帶頭霸凌金玉妍。

成為一宮之主的魏嬿婉在逛街,聽到金玉妍悲傷的彈琴,魏嬿婉嘲笑她半老徐娘還彈琴,給誰聽呢?(電視劇版此段被刪) 老鼠玉瓶事件:(此事情只在小說中出現,典藏版和修訂版無此段劇情,電視劇中改為金玉妍為李朝王爺求情,傷到身體導致流產),嬿婉見金玉妍落魄就開始死命報復。朝鮮為了打消乾隆的怒氣,進貢一批青玉瓶給清朝。魏嬿婉看到後就將老鼠打暈,塞入瓶中,又建議蘇綠筠把這樽青玉瓶送給金玉妍,瓶中的老鼠在晚上甦醒,在逃出的過程中打碎了瓶子,造成的巨大噪音。這活活嚇死了九阿哥。 魏嬿婉第三次對金玉妍復仇成功,此舉既嫁禍了蘇綠筠,又報了之前蘇綠筠逼她去花房的仇。

因求子心切,嬿婉派出春嬋和瀾翠去往太醫院去拿皇帝賞賜給意歡的坐胎藥,不過此藥實際是避孕藥,是皇上用來防範太后進獻的女子所用的。魏嬿婉吃了以後久久無效,而皇帝依然對她冷淡,魏嬿婉也深知如果自己沒有孩子,在宮中一切都不穩。​​

於是進忠蠱惑嬿婉設計利用凌雲徹使自己懷孕,在誘惑不成之後,進忠想殺凌雲徹滅口,但被魏嬿婉阻攔。(小說版中是魏嬿婉自己想出此計,也是魏嬿婉自己要殺凌雲徹滅口)

乾隆在南巡時,金玉妍憑藉着美艷風騷的外貌復寵成功。

進忠因為喜歡魏嬿婉,所以擅自做主的偷了金玉妍的紅色肚兜,並把紅肚兜放在凌雲徹的房間裡,以此誣陷凌雲徹貪戀金玉妍的美色,用以滅口。(小說版依然是是魏嬿婉親自設計,以除去凌雲徹這個後患)但凌雲徹被如懿解救,如懿證明凌雲徹對金玉妍沒有半點意思;而電視劇版中魏嬿婉也不忍心凌雲徹被處死,加上魏嬿婉也想看到金玉妍受侮卻不用給她一個交代,所以附和如懿。這才救下凌雲徹。

凌雲徹因為此事,被罰到木蘭圍場做苦役。 舒妃意歡有孕,在魏嬿婉與皇后如懿對話時,如懿暗示魏嬿婉坐胎藥有問題,電視劇版的魏嬿婉覺得意歡和如懿知道坐胎藥有問題,卻沒有告訴她,加上之前她多次幫助如懿帶頭罵金玉妍,卻換不回如懿的一句真心話,由此才開始正式記恨如懿 (小說版中,魏嬿婉是聽到意歡和如懿互相沒有告訴對方坐胎藥的實話,加上她在意歡懷孕後看到如懿在生氣的喝悶酒,以為如懿和意歡在互相隱瞞事實卻又在表面上裝作是好姐妹,而且聯想到自己替如懿跪的四個時辰、在金玉妍穿耳時幫助如懿罵她、加上自己和如懿意歡講話時明顯能感受到她們對自己的冷淡等等。一系列事情讓魏嬿婉覺得自己對如懿和意歡做了那麼多好事,卻換不回她們的一句真心話,由此才開始正式記恨如懿)

為了報復意歡,魏嬿婉積極存錢,買通太醫在舒妃意歡的安胎藥中加了傷害腎氣的藥物,令其和金玉妍並列第一的美貌不再。

太后甄嬛安排白蕊姬和陸沐萍彈奏琵琶、唱崑曲,以博取皇帝歡心。​​

而魏嬿婉繞過皇后,自行編排梅舞,驚艷四座,成功搶了二人的風頭。因為乾隆不喜歡太后干涉後宮,所以故意冷落白蕊姬和陸沐萍,當場提拔嬿婉為令妃以示反抗,乾隆此舉雖然是為了和甄嬛賭氣,但也是真心覺得魏嬿婉品味開始高雅,夸魏嬿婉已經不是之前那個連白瓷和甜白釉都分不清的粗人了。

【鹿血酒事件,在失寵時抓緊時間學習】

魏嬿婉得寵後就察覺到皇帝的色慾,因此給乾隆喝補充精力的鹿血,並與包括陸沐萍(原著為晉嬪富察閔琇)在內的其他四個妃子一起在永壽宮陪乾隆多人玩樂(原版小說中更是給皇帝喝了人奶,典藏版和修訂版無)。

此事驚動到皇后如懿,如懿前往永壽宮嚴厲斥責令妃,乾隆此時還愛着如懿,所以推卸責任,叫魏嬿婉出面幫他應對如懿,還說「她是皇后,你是嬪妃,你被皇后訓斥也是應該的」。(小說版中並沒有乾隆故意推 魏嬿婉上前,還故意用邏輯打壓的橋段)

如懿在罵魏嬿婉的過程中也罵了乾隆,於是乾隆跳出來說如懿過度干涉,帝後第一次產生衝突。但隨即如懿暈倒,被太醫查出為懷孕,皇帝大喜,由此不再理會令妃,魏嬿婉第二次失寵。

魏嬿婉自己落魄了,也對別的落魄者產生同理共情之心。

她看到陸沐萍為太后甄嬛辦事不利,被太后視為棄子,加上白蕊姬投靠皇帝給陸沐萍服下草烏牛膝湯,令其絕育。魏嬿婉主動籠絡失寵的陸沐萍,陸沐萍感恩戴德,在失去太后作靠山之後,就與魏嬿婉交好。 ​​ 田姥姥女兒得了怪病,魏嬿婉不僅花錢,還為其提供藥方,這讓田姥姥對魏嬿婉感恩戴德,連帶其女兒胡芸角都視其為恩人,之後從不忤逆。 而欽天監是因為清朝國泰民安,乾隆不再關心星象之說而工資下降,故對魏嬿婉的幫助感激。珂里葉特家奴則是因為海蘭只關心如懿,對家族其他成員漠不關心,導致侄子扎奇一直沒有享受到海蘭升遷嬪妃的好處,魏嬿婉看準其心理而拉攏之。

【刺殺意歡,並找到甄嬛當靠山】

乾隆第一次去木蘭圍場,攜帶海蘭、蘇綠筠、金玉妍及其所有子女前去;舒妃葉赫那拉·意歡即將臨盆,如懿、海蘭此時正在和金玉妍明爭暗鬥的不可開交。 魏嬿婉利用早已收買的接生婆田姥姥,在給舒妃意歡接生時提前稍微用力牽扯胎衣令其不易有孕,在進忠的獻計下,魏嬿婉又利用欽天監,布下天象之局,讓欽天監說出意歡所生的十阿哥是子克父命,導致乾隆嫌棄舒妃,讓舒妃母子分離。

意歡因為容顏不再,加上連環的厄運,被乾隆認為是不祥之人。所以乾隆把自己的親生骨肉逐出宮,交給諴親王撫養,還不允許意歡探望。十阿哥因為之前舒妃吃了乾隆和魏嬿婉下的假坐胎藥而夭折,意歡因為十阿哥之事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魏嬿婉又趁機把坐胎藥是避孕藥的事告訴舒妃,讓意歡知道害她多年不孕的、害死她兒子的竟然是她最愛的乾隆,堅信真愛的舒妃世界觀崩塌,感慨一片真情錯付,引火自焚而死。 在意歡死後,魏嬿婉想趁着中期最得寵的嬪妃薨逝之際,學到新的邀寵方法,所以請蘇州的唱戲班子教她崑曲,順便用此復寵。她在唱崑曲時被如懿和容佩撞見,如懿認為魏嬿婉是為了十阿哥和意歡之死幸災樂禍,於是罰其去十阿哥靈前跪一日一夜,並懷疑魏嬿婉是害死意歡的真兇。

魏嬿婉本來因為對如懿幫她弄金玉妍,對如懿有感恩,所以沒有實際害如懿;但從這件事開始,魏嬿婉對如懿的恨就開始全面加深。

嬿婉在快被查出時被太后攔下,拉去慈寧宮內審問。

嬿婉巧舌如簧,她知道甄嬛的棋子稀缺,把自己舉薦給太后。太后也因為陸沐萍不得寵,白蕊姬和意歡死了,再加之因為準噶爾一事與皇帝有了矛盾,所以急需新的棋子,嬿婉故而順利得到太后袒護。​​ 甄嬛為了掩人耳目,讓旁人誤以為舒妃之死已經有個了斷,並且為了不要讓乾隆察覺到自己在操控魏嬿婉,因此命如懿的大宮女容佩對魏嬿婉日日掌嘴以作懲罰。(小說版中是魏嬿婉並未受到如此懲罰,反而是立即脫身)

如懿知道太后一出馬,自己這個皇后也就沒資格再管此事,嬿婉成功洗清嫌疑。 第一個蒙古嬪妃恪嬪拜爾噶斯氏入宮,魏嬿婉特地為恪嬪準備了龍井茶,但恪嬪喝慣了蒙古奶茶,不喜江南的龍井。嬿婉費力不討好,金玉妍此時藉機當眾諷刺魏嬿婉,告訴恪嬪這個魏嬿婉還讓皇帝喝鹿血酒,讓嬿婉難堪。因此恪嬪在沒有實際接觸過嬿婉的狀態下,就提前討厭上了她。 之後恪嬪在宮內和乾隆吃烤羊肉,嬿婉想建立人脈而拿着野雞示好,但是地位低的恪嬪卻把妃位的嬿婉拒之門外面,魏嬿婉對蒙古嬪妃表面忍讓,讓乾隆覺得她懂事大度,魏嬿婉的得寵程度又上了一層。

後期劇情

【引金玉妍與如懿蒙古派互斗,成功逼死金玉妍】

魏嬿婉看到蒙古嬪妃暫時沒法動,就學習金玉妍的挑撥手法,挑撥金玉妍和如懿的對立。她指使馬場的人在馬鞍里放入銀針,並叫人把這個馬鞍給金玉妍的八阿哥用。

在八阿哥騎馬時,馬被銀針刺痛,開始驚慌亂跑,導致了八阿哥墜馬殘廢,因為八阿哥在當時是和海蘭的兒子一起騎馬的,金玉妍由此認定是五阿哥永琪和愉妃海蘭所為,加深了如懿海蘭派與金玉妍的矛盾,同時,這也是魏嬿婉第三次報復金玉妍。

凌雲徹和李玉奉命調查此事,他們查出銀針,覺得可能就是如懿海蘭所為,所以為了保全如懿,他們就不再深究此事,魏嬿婉因而又免去了被追查。

巴林王之女巴林·湄若進宮。乾隆集齊了兩個蒙古嬪妃巴林·湄若和拜爾噶斯氏,帶着她們去第二次木蘭圍場狩獵。 魏嬿婉在進忠和太后的幫助之下,順利來到木蘭圍場。她在乾隆泡溫泉時跑去按摩,邊按摩還邊配合着之前練習已久的崑曲,在此番操作下復寵成功。期間乾隆在草原待久了,覺得豪邁奔放的穎嬪和恪嬪不過如此,覺得還是溫柔婉約的令妃好。

在乾隆在木蘭圍場舉辦射箭大會,魏嬿婉完全不會射箭,因此被兩個蒙古妃子嘲笑。但魏嬿婉裝出柔弱的樣子惹得乾隆心疼,於是乾隆親自上去,乾隆的胸貼着魏嬿婉的背部教她射箭。晚上,魏嬿婉苦練射箭的技法,終於在最後一次比武中做的比兩個蒙古妃子還好;而魏嬿婉得到冠軍後非但沒有自滿,還馬上去夸是皇帝教得好,這讓乾隆更加疼愛她。 (小說版中,正在魏嬿婉盛寵得意時,她也沒有忘記太后的任務。因為高斌就是令太后的女兒端淑公主遠嫁的推動者,所以魏嬿婉作為太后的一派的人,就把高晞月的父親高斌的種種罪行告訴乾隆,乾隆也同意將高斌革職。)

電視劇版中,魏嬿婉回宮後又主動跪在翊坤宮前自行掌嘴請罪,說「要把之前省掉的巴掌」補回來,此苦肉計之舉讓皇帝和宮內人都認為魏嬿婉是個明事理的女人。 (小說版中,魏嬿婉並未自打巴掌,而是直接向如懿炫耀,說自己可以扳倒高斌。魏嬿婉又告知如懿其父那爾布之死乃是高斌所為,借自己扳倒高斌想免去責罰。但如懿仍然不放過魏嬿婉,對她施以板著之刑,魏嬿婉由此對如懿的憎恨又深了一層,此後就開始直接陷害如懿) ​​ 魏嬿婉一旦認定蒙古穎妃為敵人,就絕不會手軟,穎嬪懷孕後(小說里是忻嬪懷孕),金玉妍就全心全意的照顧殘廢的兒子。 於是魏嬿婉看準機會,建議陸沐萍用金玉妍送的布料,按紅男綠女製成衣服送給如懿的十二阿哥和五公主。此時魏嬿婉又偷走金玉妍的狗——富貴兒,在如懿和穎嬪在皇宮內玩的時候放狗,富貴兒撲向穿紅色衣服的如懿的皇五女璟兕,讓璟兕心症發作而夭折,而這場驚嚇又令穎嬪早產六公主夭折。 (小說版:魏嬿婉令王蟾訓練富貴兒撲咬有金葉子聲音的物體,之前魏嬿婉建議陸沐萍和富察閔琇在上面縫了金葉子,原版:魏嬿婉甚至找了一條與富貴兒一模一樣的瘋狗,璟兕因狂犬病而夭折,失女的為忻妃戴湄若。)

乾隆的質問為何這個狗會出來,眾人全部指說是金玉妍的狗。因為陸沐萍縫製了紅衣,在乾隆問陸沐萍的時候,魏嬿婉主動幫陸沐萍解圍,並且反咬金玉妍一口。金玉妍因此被降為答應,陸沐萍也被被降為貴人,魏嬿婉第四次報復了金玉妍,並且讓陸沐萍對自己更加忠心,此舉第四次打擊了金玉妍,並且削弱了蒙古嬪妃的實力。

不久,金玉妍就因為玉氏幫助清朝平定準噶爾有功,再次復位。但此時的金玉妍已經破罐子破摔了,她口無遮攔的說出「行四行八出貴子」之言,被一眾嬪妃抓到機會,眾人全部誣陷金玉妍要讓兒子爭太子。海蘭趁機請來乾隆做主,乾隆質問金玉妍,加上海蘭逼她發毒誓,金玉妍發不出來。嬿婉又趁機煽風點火,誘導對話說金玉妍不敢發誓,第五次復仇金玉妍成功。 至此,前期反派金玉妍徹底失寵,她母子分離,被廢為庶人,囚禁啟祥宮,被魏嬿婉和海蘭迫害的不得不自殺。

【懷孕時短暫風光,拋棄重男輕女的母親自保】

魏嬿婉和如懿在此時雙雙懷孕。

魏嬿婉叫田姥姥讓如懿流產,田姥姥一開始懼怕身為皇后的如懿,所以不敢幫魏嬿婉,但因為如懿以「前線軍事緊張,剋扣下人費用來補充糧草」為由,讓田姥姥工資減半,名曰說「這是為了死去的將士和皇嗣積陰德」,此舉讓田姥姥難以置信,覺得如懿這個皇后小氣至極,加上田姥姥還要用錢該女兒治病,導致她恨如懿入骨,也願意幫魏嬿婉冒險去殺死如懿的胎兒。 於是在如懿懷孕時替田姥姥在如懿第二次懷孕時借着「推拿」的名號,慢慢把如懿的胎位轉成不正,如懿這胎的永璟也因產程拖太久而夭折(原版小說:田氏在接生十三阿哥時用臍帶繞頸,當場勒死了十三阿哥)。

嬿婉再次動用欽天監,這次說是如懿克子,乾隆因之前欽天監對舒妃的預言成真,深信不疑,帝後關係進一步破裂。乾隆為了追查十三阿哥之死,把海蘭關進慎刑司盤問,如懿將計就計,對魏嬿婉母親設下巫蠱局,魏母中計被賜死。

嬿婉原本還是看在親情一場,想救自己的母親,但受進忠挑唆,進忠明確列舉她的母親對她的種種偏心,魏嬿婉最後決定狠下心來,利用自己的弟弟威脅重男輕女的母親,讓母親被賜死,而其無能又只會伸手要錢的弟弟佐祿也因為魏母的關係而被流放邊疆,魏嬿婉終於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不過魏嬿婉還是不能逃脫謀害十三阿哥的嫌疑,被牽連貶為答應,其女七公主璟妧被皇帝交給巴林·湄若撫養,結下了和穎妃的仇恨。(初版小說並沒有降位,典藏版與修訂版里改為降位)​​

嬿婉走投無路,在大雨中向凌雲徹求救,慘遭拒絕,太后也覺得魏嬿婉傷害皇嗣的舉動太過狠毒,讓她就此失寵也沒關係。

此時,富察·琅嬅的女兒——和敬公主璟瑟回京,和敬公主因為生下了蒙古的王世子,完成了和親的任務,因此可以回到父親乾隆的懷抱。

【假意解救蒙古世子,利用靠山和敬公主,第二次復寵】

魏嬿婉看準機會,擲石子將世子嚇入水中,又將其救上,之後就被帶入慎刑司被拷問。和敬公主認定自己的母親琅嬅以及童年玩伴高晞月就是繼後如懿所害,加上魏嬿婉也是被如懿害得喪母,如此種種,讓和敬公主對魏嬿婉感同身受,好感度大增。

把魏嬿婉視為恩人的和敬公主親自去找乾隆,要乾隆不要相信繼後如懿,魏嬿婉可能真的是無辜,加上魏嬿婉即使受刑也不認自己的罪過。於是乾隆也認為魏嬿婉是無辜的,和敬公主幫魏嬿婉恢復身分,從答應升回常在。

穎妃巴林湄若覺得魏嬿婉心中肯定有鬼,於是找乾隆理論,魏嬿婉這時也在,穎妃不屑,與魏嬿婉爭論,乾隆看到魏嬿婉愛女心切,於是和魏嬿婉行房幫她再生一個孩子陪伴。

不久後,魏嬿婉順利懷孕,生下十四阿哥永璐,復位令貴人。

魏嬿婉也沒有就此罷休,對如懿海蘭和蒙古嬪妃的恨意更加上一層,她偽造田姥姥的女兒田芸兒的身份,將其改名胡芸角,通過之前和珂里葉特家奴們的良好關係,偷偷送去海蘭之子五阿哥永琪府中為侍女,而田芸兒因嬿婉在其家族最危難之時接濟其母,感恩戴德,故以此報答恩情,胡芸角成功色誘五阿哥,晉升為侍妾格格,雖然是被迫在一起,但胡芸角也對五阿哥產生真的愛情。​​

魏嬿婉生產完後,和敬公主持續性的刻意扶持魏嬿婉,兩者聯手讓乾隆放心,魏嬿婉抓住機會,模仿高晞月和白蕊姬去學習和琵琶相似的柳琴,皇帝因為柳琴和他的喜好不遠,但又比琵琶新鮮,因此嬿婉第二次復寵(僅在小說中)。

在得寵期間,魏嬿婉因為自己的生育能力強大,又生了九公主璟妘,再復升令嬪。 蒙古嬪妃博爾濟吉特·厄音珠進宮,不久封妃。厄音珠封妃之時,蒙古兩嬪妃都不祝賀,而令嬪魏嬿婉就偏向她祝賀,此舉讓厄音珠真心臣服自己。但不久厄音珠因自己使用壯陽藥魅惑皇帝,加上與刺探清朝情報被禁足宮內。

平定準噶爾後,寒部公主寒香見終於入宮,六宮震驚,全宮女人都討厭寒香見,都建議乾隆把她趕出宮。 魏嬿婉求見乾隆,乾隆說「沒什麼好見的,令嬪生產也不是第一次了」,但獨獨魏嬿婉能在大着肚子還向皇帝諫言,說她知道該怎麼討好寒香見,並且告訴乾隆要「修建一座伊斯蘭宮殿、配上新疆廚師、寒部服飾」,這樣就會讓寒香見愛上乾隆。

乾隆雖然一開始對魏嬿婉的態度不好,不聞不問,但想到魏嬿婉竟然可以懷着自己親生骨肉的同時,還能幫自己去討另一個女人的歡心。由此認定魏嬿婉才是真心愛自己,又不善嫉妒的好女人。

因為乾隆獨寵寒香見,於是太后令如懿送絕育湯給寒香見,以防止她生下有寒部血統的太子,影響清朝的皇位和外交,香見喝下後再無生育能力,乾隆因此扇如懿耳光,魏嬿婉生下十五阿哥永琰,再升令妃,並賜協理六宮的權利,和敬公主夸魏嬿婉用了那麼短的時間又成妃位了。(原版小說中魏嬿婉並沒有降位,在生十五阿哥永琰後皇上直接升令妃為令貴妃,並賜協理六宮的權力)

乾隆萬般迷戀寒香見,蘇綠筠的三阿哥勸乾隆,乾隆打罵之,還讓蘇綠筠在大雨中磕頭,嬿婉教唆慶貴人陸沐萍帶領眾嬪妃跪在皇后宮殿門口,請求驅逐寒香見。如懿知道乾隆已經不是自己能勸誡得了,因此將陸 沐萍復位慶嬪,草草了事,但是陸沐萍卻因此對魏嬿婉非常感恩。

【完成派系建立,逐漸壓制如懿蒙古派】

魏嬿婉成功恢復妃位之後,為了報答和敬公主對她復位的幫助,於是從和敬公主那裡借來了乾隆為孝賢皇后作的悼亡詩詞,又挑選婉嬪陳婉茵這個從潛邸開始就一直不受寵的膽小嬪妃,利用陳婉茵將這些悼亡詩抄錄成冊。陳婉茵因為而讓皇帝故念舊情,無寵三十幾年,立刻被嬿婉說動。

此詩冊一出,乾隆更加懷念孝賢皇后琅嬅的好,越發冷落如懿,並覺得魏嬿婉才是識大體;加上和敬公主也因為自己的母親再次得到乾隆的重視而感到開心,重重舉薦魏嬿婉,和魏嬿婉的關係又上了一層。

第三次木蘭時,皇帝放出厄音珠,厄音珠為報答嬿婉之前的幫助,喚來准葛爾部的刺客行刺十二阿哥和皇后如懿。凌雲徹撲倒在如懿背上,救下如懿,自己卻也身負重傷,此舉讓皇帝懷疑如懿和凌雲徹有私情。魏嬿婉極度不滿前男友凌雲徹反倒去幫如懿,更加憎恨如懿,魏嬿婉此時擁有慶嬪和豫妃兩名大將,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派系建立,能和如懿分庭抗禮。(小說是博爾濟吉特·藍曦,和碩特親王博爾濟吉特·烏巴什之女。被迫進宮,一心牽掛情人不願爭寵,性格痴情剛烈。在木蘭圍場時與情人阿諾達私會被豫妃博爾濟吉特·厄音珠(劇中設定為科爾沁部格格)發現,後被射殺並五馬分屍。)

海蘭看到如懿一直不反擊,於是自己出手,海蘭在宮中傳揚凌雲徹和魏嬿婉舊情之事,以污衊魏嬿婉,順便保護如懿。

魏嬿婉知道海蘭這招是打中她的要害了,於是再使出一計,讓豫妃厄音珠去幫她聯繫茂倩格格,這個茂倩是乾隆從小的貼身侍女,身分高貴,因為凌雲徹在木蘭圍場救過乾隆一命而被乾隆和凌賜婚,茂倩身為凌雲徹的正妻,早就發現凌雲徹愛的是如懿而不是自己,在豫妃厄音珠的幫助下,茂倩拿出如意雲紋的靴子,說着象徵着如懿和凌雲徹的感情,在乾隆面前告發繼後和凌雲徹私通,厄音珠趁機也站出來指證如懿。 嬿婉得知貼身侍女瀾翠被凌雲徹的同僚趙九霄鍾情,於是讓瀾翠把趙九霄變成工具人,趙九霄為了得到瀾翠的愛情而選擇背叛凌雲徹,做偽證說凌雲徹和魏嬿婉是沒關係的,反而是如懿和凌雲徹有關係。

在茂倩格格和趙九霄的雙重指正下,乾隆自然不信如懿的清白,如懿此後的大半輩子都被乾隆徹底懷疑。不過乾隆念在和如懿還有舊情,加上要掩蓋皇家醜聞,於是命人流放趙九霄,讓事實消失,從此不再追究。(小說版中魏嬿婉隨後又派春嬋去毒殺趙九霄和瀾翠滅口)

凌雲徹和如懿私通一事雖然因證據不足而不了了之,但關係者則不好過。茂倩因為是從小陪伴乾隆的貼身宮女,和乾隆關係較為親密,所以並未受任何懲罰,僅以離婚收場,但豫妃厄音珠卻因為多管閒事之罪而被罰關入慎刑司,替魏嬿婉和茂倩背了鍋。​​

進忠怕厄音珠無法守口如瓶,派人暗中用刑打死厄音珠。(小說版中又為魏嬿婉親自指揮殺死,而且魏嬿婉還命王蟾把茂倩推進御河裡淹死)

魏嬿婉看到乾隆還是對如懿抱有幻想,如懿又逃過一劫,於是不再放過。魏嬿婉用有毒的蕈菇湯餵給十二阿哥永璂,讓他產生幻覺,又故意安排太監,偽裝成男性侍衛的樣子跟蹤如懿,並且讓永璂在幻覺之下誤認為是凌雲徹和如懿互動,又叫永璂把此事告訴乾隆。乾隆聽聞後,一下就認定如懿和凌雲徹有染,人證物證俱在,親兒子永璂都指正如懿了,還質問為什麼如懿要狡辯?如懿百口莫辯,徹底失寵。(原版小說中沒

有此描寫,典藏版、修訂版、劇版里添加此段劇情)

凌雲徹也因此被皇上乾隆閹割,送入如懿宮中,羞辱如懿;在晚上,乾隆更是變態的故意在床上對如懿使用性暴力,讓如懿痛到叫出聲,還故意把這種聲音放給在門外值班的凌雲徹聽。乾隆在泄恨完畢之後,再把凌雲徹打入慎刑司。

魏嬿婉前往慎刑司探望凌雲徹,凌雲徹要求魏嬿婉歸還紅寶石戒指,魏嬿婉念在舊情上還是歸還了紅寶石戒指,沒想到一時的心軟竟然害了自己。

而海蘭為了如懿也不管凌雲徹的死活,瞞着如懿到慎刑司叫凌雲徹自殺,海蘭還威脅凌雲徹說這是一切為了如懿好,凌雲徹這個老實男自然聽了海蘭的蠱惑,慨然赴死,並且把紅寶石戒指留給海蘭。

凌雲徹死後,魏嬿婉的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雙雙病逝,魏嬿婉大受打擊,無法侍寢。

乾隆第二次南巡途中,進忠獻計魏嬿婉安排歌姬水玲瓏和其六個歌姬姐妹一起侍奉皇帝。

如懿得知震怒,正愁沒有理由處置已是貴妃的魏嬿婉,於是利用這件事情以「玷污皇上清譽」為名傳召令貴妃問罪,命人立刻絞殺嬿婉。

魏嬿婉命太監王蟾趕忙去搬救兵,王蟾對和敬公主表示「如果令貴妃倒台了,皇后就會獨大,和敬公主就無法替孝賢皇后報仇了」,和敬公主璟瑟本來不想幫忙,還以不耐煩的語氣說「令貴妃本事大得很啊,她又怎麼啦?」,但和敬公主一聽到自己的額娘孝賢皇后要被如懿壓制後,就立馬轉變了態度,救下令貴妃。

如懿見沒法動魏嬿婉,又親自前往水玲瓏的船把這些歌姬趕走。乾隆當場暴怒,斥責如懿不僅不如孝賢皇后賢惠,甚至連令貴妃的柔順都沒有,如懿萬念俱灰,於御船上斷髮休夫,和乾隆決裂,和敬公主璟瑟趕到後,乾隆為了氣如懿,故意把「升令貴妃為皇貴妃」說給魏嬿婉還有和敬公主聽。

乾隆收回如懿的嫻妃、嫻貴妃、皇貴妃、皇后四樣金寶金冊,如懿成為有名無實的皇后,並被禁足於翊坤宮,永世不得出,落得和她姑母烏拉那拉宜修一樣的下場。

【達到高光時刻,權傾後宮,幸福十幾年】

魏嬿婉此時從「協理六宮」轉正為「主理六宮」,不僅在恩寵上,在名義和實權上也完全架空了如懿的皇后地位。

因為進忠之前想除掉凌雲徹,且對嬿婉一直懷有非分之想。嬿婉對這兩件事懷恨在心,在成為皇貴妃之後,魏嬿婉順便就把如懿的「污衊清譽」的理由拿過來用,將罪名按在進忠的頭上,用繩子勒死進忠。(原版進忠沒事,在李玉從圓明園回來前一直伺候着乾隆,李玉回來後,進忠被乾隆趕去了圓明園,後被魏嬿婉滅口,典藏版:被乾隆下旨賜死,修訂版:魏嬿婉恨透了進忠,把進忠殺了後埋在了凌霄花下,做了花肥) 皇貴妃魏嬿婉不肯放過如懿,想趁勝追擊,報如懿嫁禍的殺母之仇,就派人把如懿斷髮、被奪冊寶之事一五一十的告訴如懿之母郎佳氏,直接將其嚇到氣絕身亡,而如懿只能躲在翊坤宮角落裡面哭泣。 魏嬿婉見到如懿已經再也不能構成威脅,就想除掉現在唯一有威脅的、智商也還在線的海蘭。 ​​ 於是魏嬿婉指揮胡芸角讓已經成為五阿哥給永琪吃冷食、沐冷浴,胡芸角已經是五阿哥的寵妾,她和五阿哥有肌膚之親的時候,趁着五阿哥的燥熱給他洗冷水澡,這導致永琪不久就患上「跗骨疽「,魏嬿婉見五阿哥的病已經難以救治,給胡芸角一包毒粉讓她撒在五阿哥傷口上面,此時胡芸角已經愛上五阿哥所以並未照辦。但五阿哥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每況愈下,最終病死在府邸。 五阿哥死亡的消息一出,乾隆和如懿、海蘭就跑去五阿哥府邸,胡芸角說:「王爺有這樣的嫡母,他深以為恥」。乾隆聽完後大受震驚,芸角隨即服毒自殺,加上海蘭竟然在親兒子死的時候,第一時間不關心兒子,反而最擔心如懿的清白,於是乾隆對如懿、海蘭兩人作嘔至極,乾脆不想管,讓她們兩個自生自滅。

(原版小說中胡芸角的話是:「皇上!榮親王生前鬱郁難安,不敢接近翊坤宮娘娘。若非如此,榮親王得翊坤宮娘娘多年養育,怎會這般迴避?定是在翊坤宮娘娘處,王爺聽了不該聽的。王爺即使在病中,也念叨着數位兄弟早夭的慘況,對此鬱郁難安,生怕自己有朝一日也不能安穩。提到翊坤宮娘娘舉薦江與彬江太醫,王爺表面答應,卻一直不肯讓江太醫醫治。」說完後,撞牆自殺)

此後的十幾年,魏嬿婉終於從一介宮女正式攀升為後宮之主,聲勢如日中天,宮中僅有蒙古系三嬪妃(穎妃、愉妃、容妃)敢當面不服,其餘皆要聽從皇貴妃的號令。魏嬿婉的小幫手陸沐萍也在此期間屢屢帶頭嘲笑如懿,和一眾醬油嬪妃共同對魏嬿婉阿諛奉承,而如懿則在宮中過着每天被人欺凌的苦日子。

大結局

【電視劇版揭露】

  • 如懿想出了「毒心局」。

魏嬿婉在與穎妃巴林·湄若爭奪七公主時,被太后撞見,稱「養娘不及生娘親」而冒犯太后,太后見此也覺得皇貴妃實在無能,都那麼久了還無法順服六宮,由此不再做魏嬿婉的後台。 春嬋被容佩關在安華殿一天放回,之後在穎妃的推動下,和敬公主向皇上進言魏嬿婉教子無方,再加上魏嬿婉爭奪七公主得罪太后,乾隆下令將魏嬿婉的孩子挪去擷芳殿或交由太妃撫養。魏嬿婉懷疑春嬋被策反,給春嬋塗抹有毒的口紅,春嬋在回老家的途中毒發,被海蘭派遣的江與彬救下。​​

在如懿和海蘭的安排之下,乾隆裝病,江與彬放出皇帝病重的假消息,令皇貴妃魏嬿婉私自立自己的十五阿哥為儲君,被乾隆抓個正着。海蘭帶領春嬋、王蟾以及佐祿四方活捉魏嬿婉,指證魏嬿婉多年來的所有惡行。不久太后趕到,證實了魏嬿婉長期給十二阿哥服食有毒的蕈菇。太后帶着如懿親自織的經幡,命人按住魏嬿婉向這些冤魂磕頭認罪,之後留下乾隆一個人審問魏嬿婉。

乾隆審問魏嬿婉,魏嬿婉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之後,索性豁了出去,居高臨下用攻擊性地語言嘲諷乾隆,說這後宮根本沒人真心待他,是他辜負了唯一真心待他的如懿,一番話讓乾隆內心愧疚悔恨不已。最後,乾隆給其餵牽機藥,後又餵其解藥,將其禁足永壽宮,讓魏嬿婉日日服用有毒的蕈菇湯以作懲罰(有時甚至讓春嬋和王蟾故意將蕈菇湯倒在地上,任魏嬿婉舔食地上的毒汁);魏嬿婉五十歲生辰前夕,太后對乾隆說

「有這樣的生母不好看」,乾隆決定去母留子,命春嬋和王蟾進入魏嬿婉的寢宮,餵她喝下鶴頂紅將其賜死。

【小說版揭露】

  • 如懿和海蘭一同想出了」誅心局「。

魏嬿婉四十九歲大壽之時,穿了一身小說中描寫最多的奢華裝扮,前去在翊坤宮向如懿炫耀自己的得意。如懿為了最後的報復主動自殺,用自己的生命讓眾人懷疑上魏嬿婉。

如懿死後,海蘭開始布局,把和如懿相似的汪芙芷送入宮(修訂版為如懿在最後一次南巡途中見到了汪芙芷,便把她帶入了宮裡,並提示海蘭),讓乾隆見到汪氏的當下都能回憶起如懿,讓魏嬿婉無法擺脫替代品的束縛。​​

海蘭又出招數,逢每年的臘八節就和寒香見、巴林艷拂三人一起故意不遵從魏嬿婉的節日安排,反而要求她去遵循如懿留下舊例。 魏嬿婉沒法對海蘭出手,但看到穎妃這樣,產生了從巴林灩拂那裡搶回親生女兒璟妧的想法,以便搓搓她的銳氣,用皇貴妃職權直接把女兒接回永壽宮。不料璟妧已經對穎妃產生感情,死活不認魏嬿婉為母親,大鬧永壽宮,只稱嬿婉為皇貴妃,連在禮數上尊稱「令娘娘」都不肯,還說出是魏嬿婉害死了如懿。魏嬿婉覺得是穎妃教壞自己的小孩,因此打了璟妧的嘴巴,卻被穎妃看到,穎妃裝作自己才是保護女兒的、有良知的母親,逼璟妧選擇,璟妧選擇跟穎妃回去。

又過了幾年,在海蘭的調教下汪芙芷順利升至惇妃,在翊坤宮中產下十公主。穎妃又在乾隆面前感慨說「十公主酷似當年同樣在翊坤宮中出生的五公主」,這勾起了乾隆對五公主的回憶,就建造梅塢用以思念如懿的死,乾隆最寵愛的嬪妃由魏嬿婉轉移至汪芙芷。

海蘭見到她苦苦等待的報仇時機已經到來,於是找到陳婉茵,利用陳婉茵心中「一直無寵的不甘心」和「老年最後一搏的心理」,讓陳婉茵告發魏嬿婉,而海蘭提前和容妃寒香見、穎妃一起收集好證據。 陳婉茵當天晚上去養心殿找乾隆,乾隆因為知道陳婉茵是很被動的老實人,這麼隆重的找他必有隱情,於是特許陳婉茵和自己單獨細說。陳婉茵就把魏嬿婉的罪證全盤說出,但這些證據是海蘭有心設計的,有意勾起乾隆的傷心回憶,乾隆也在記憶中一一核對出了魏嬿婉的言行不一,震怒之餘,直接令魏嬿婉不得出永壽宮。(原版里直接賜了牽機藥讓魏嬿婉死了,典藏版和修訂版里讓魏嬿婉每日都喝蕈菇湯)。

【死期】

魏嬿婉五十歲生辰前夕,太后甄嬛對乾隆說「有這樣的生母不好看」,終於命春嬋和王蟾走入魏嬿婉的寢宮,讓她喝下鶴頂紅死去。

魏嬿婉回憶起曾經和凌雲徹青春年少的時光,而手指上那枚紅寶石戒指卻突然崩脫,遠遠的滾走,魏嬿婉想爬着撿回來卻怎麼也撿不到(電視劇中改為紅寶石戒指至死戴在手上)。魏嬿婉在毒藥發作下沒有力氣, 閉上雙眼,想起:第一次對皇上侍寢的時候,沒有坐鳳鸞春恩車,而是走路去的。那時候,我就下定的決心「我想用我的腳去親自掌量一下,從一個小小的宮女,到萬人之上的皇貴妃......這條路,有多遠。」在 意識一片朦朧之際,安詳的離開人世。​​

魏嬿婉波瀾壯闊的一生至此落下帷幕,乾隆朝最後的罪惡之花、黑血鳳凰就這樣隕落,也為後宮幾十年的風雲詭譎雲上了一個句號。 在魏嬿婉死後,當初如此厭憎她的乾隆卻又對她風光大葬,讓魏嬿婉代替如懿接受皇家帝陵的」冥福「和」束縛「,追封她為「令懿皇貴妃」。乾隆也看到他所有兒子,除了魏嬿婉生的其餘均沒出息,所以還是立魏嬿婉的永琰為太子。

乾隆六十年,皇帝欲退位禪讓與嘉慶帝永琰時,乾隆追封其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

原著對她的外貌描寫

原著小說中對魏嬿婉的美貌描寫是全劇篇幅最多的一個,文中多次提到:魏嬿婉像的是如懿,但像的是年輕極盛時的如懿,前期清純可人、中期奸詐狡猾、後期尊榮華貴,細節清晰,讓人對其中變化一目了然。

前期的野心初顯

  • 「眉目清秀、柔婉可人,嬿婉如春的麗娘,弱不勝衣的細腰,俊態含嬌、秋波自流,似是明月夜下的春柳依依,又似輕撫肌膚的千秋,一張素淨的清水面孔,脂粉不施,雅致得好比一朵臨風半開的梔子花。「
  • 「魏嬿婉一身湖綠紗袍,衣裳間一應繡花點綴俱無,更有身後青衫白棉相襯,雪白的貂毛在頸部吸引了目光,凌雲徹望着這般賢約而美好的女子,不禁心生感激。」
  • 「如懿見了見嬿婉,轉頭對凌雲徹說:你的眼光......很好。」
  • 乾隆聽聞嘉妃背後傳來一聲嬌柔的聲響,探頭望去,一個清水出挑的宮女被掩蓋其中,她與年輕時候的如懿有三分相似,光看臉龐,卻有比如懿多了幾許繞指柔腸。「

中期的極速晉升

  • 「得了恩寵、做了主子,如懿知道:新的敵人又來了。」
  • 」嬿婉一身姿容俊俏、貌美如花,又心性狡慧、野心勃勃;烏鴉鴉的一頭好頭髮,纏着密密的朱紅色頭繩。「
  • 「令妃平素最愛畫精緻端秀的妝,一雙上挑的眉線、凌厲精美,穿戴粉嫩的衣物,袖口那幾屢銀色的絲線,讓她更加顯得年輕氣盛。」​​
  • 「嬿婉對着乾隆笑意溫柔、眼帶桃花,與他一開一合,扶持着皇帝進入蒙古包內。」
  • 「可是皇上卻全然不知,那純潔的外表下全是嫵媚與心計,宛若緋紅深淵,深不見底......(中略)......不過那又如何?海蘭只見那名為嬿婉的女子,眉目如畫、顧盼生情,很快又得到了皇帝的喜愛,令妃復寵,實為意料之中。」

後期的雍容華貴

  • 「魏嬿婉說話間,一展晚秋水紫色的百子緙絲對襟雲錦袍,淺金桃朱紅二色流雲紋滾邊。麒麟鞋尖點著地面,晃著鞋面上拇指大的琥珀,以細細青珠圍成江河山川之形。「
  • 「她盈盈坐著,絲毫不避諱衣物上的紋飾為大片團繞金龍,龍身捲曲威嚴,四周五彩祥雲圍繞,一從血燕於其中群飛亂舞。」
  • 「比之足上的華麗,嬿婉頭上更是嚴妝而來,雲鬢高鬟以濃色碧璽,碎玉累藍絲纏成連綿不斷的點翠,配上純金色牡丹花鈿,金藍輝映,好似照着日光耀目生輝,兼着月光輕瀉如瀑,日月同輝,壯觀華美。」
  • 「兩側橫一支攢心翡翠七尾的鳳䈂子,鳳嘴裏銜下長長一串紅珍珠流蘇,更顯得那皇貴妃才有的無比尊容。」

歷史原型

孝儀純皇后(1727年10月23日-1775年2月28日),魏佳氏,乾隆帝皇后、嘉慶帝生母,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封為魏貴人,同年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晉封為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乾隆三十年,皇后那拉氏斷髮失寵,魏氏晉封為皇貴妃;乾隆三十八年冬,皇貴妃之子皇十五子永琰被乾隆帝秘密立儲;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皇貴妃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二月十一日冊諡令懿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入葬裕陵。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同時追封皇太子生母令懿皇貴妃為孝儀皇后。經嘉慶、道光兩朝加諡,全諡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

史籍記載

  • 《清史稿列傳一·后妃》

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事高宗為令貴人。進嬪,累進令貴妃。乾隆二十五年十月丁丑,仁宗生。三十年,進令皇貴妃。四十年正月丁丑,薨,年四十九。諡曰令懿皇貴妃,葬勝水峪。六十年,仁宗立為皇太子,命冊贈孝儀皇后。嘉慶、道光累加諡,曰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恰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后。後家魏佳氏,本漢軍,抬入滿洲旗。子四:永璐,殤;仁宗;永璘;其一殤,未命名。女二,下嫁拉旺多爾濟、札蘭泰。​​

  • 《清列朝后妃傳稿》

高宗孝儀純皇后,仁宗之母也。本姓魏,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族入滿洲稱魏佳氏。

實錄:魏佳氏,父清泰,內管領。

通考:皇貴妃魏佳氏,內管領清泰女。清泰原任內管領,嘉慶四年四月追封三等承恩公,妻楊佳氏為公妻一品夫人。父武士宜原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嘉慶四年四月追封三等承恩公,母年氏、晁氏為公妻一品夫人。祖嗣為原任護軍校,嘉慶四年四月追封三等承恩公,祖母陳氏為公妻一品夫人。曾孫世管佐領花沙布,乾隆六十年十一月諭皇太子:生母已追封孝儀皇后,其家族例宜晉封公爵。但孝儀皇后居孝賢皇后之次,著加恩暫賞一等侯爵世襲罔替。交該旗照例揀選帶領引見。尋予世管佐領花沙布一等侯爵如例。嘉慶四年四月晉三等承恩公。又《八旗氏族通譜》綬恩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其曾孫五十一,原任內務府總管。元孫清泰,現任內管領。即武士宜也。《八旗通志》滿洲正黃旗包衣第一參領所屬一佐領三管領,第三管領系康熙三十四年分立以包衣大武士宜管理。武士宜陛任內務府總管,以包衣大清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