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自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自友
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生 1963年9月
安徽省马鞍山市
国籍 中国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高自友,男,1963年9月 出生,安徽省马鞍山市人,理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教育部"与创新团队计划"创新团队的带头人。

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兼,主持工作) 。

人物履历

1980年9月-1982年7月,就读于马鞍山师范专科学校 (现并入安徽工业大学)数学专业。

1985年9月-1987年6月,硕士就读于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专业 。

1987年7月-1988年7月,硕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

1988年7月-1991年9月,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讲师。

1991年9月-1994年1月,博士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 。

1993年10月至1996年9月,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副教授 。

1995年至2001年,先后去香港理工大学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作访问学者 。

2003年当选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4]

2004年当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评审组专家 。

2009年6月13日,被聘任为山东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

2017年4月21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2017年6月16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

2017年6月21日起,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兼,主持工作) 。

2019年4月30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

2019年6月6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

主要贡献

高自友教授在运输与物流管理、复杂系统建模和交通运输系统复杂性领域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及应用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主持了国家973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教育部创新团队及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金等20多项重点科研项目。,SCI引用500余次,EI收录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7本,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2项、科技进步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项,同时还培养全国优秀百篇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高自友教授取得的主要学术贡献和重要创新成果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自友
高自友教授

1)建立了基于信息及控制作用下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

一般道路交通流动力学模型已经比较成熟,而建立基于信息及控制作用下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候选人通过引入自适应巡航控制及辅助信号控制系统成功地给出了基于信息及控制作用下的交通流动力学模型,推导了模型的稳定性条件。研究发现:自适应巡航及辅助信号控制系统能够提高交通流的稳定性,抑制交通拥堵,提高通行能力。成果对构建先进的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相关成果发表在《PhysicalReview E》、《European PhysicalJournal B》、《Chinese Physics》、《Physica A》、《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物理学报》等国内外著名期刊上。并已获得3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授权。

2)分析了基于出行行为分析的城市交通网络承载能力

何种城市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承载更大的交通流量,一直是交通管理界公认的难点,而现有研究集中于从微观角度对路网局部结构进行规划与设计,而从宏观角度研究路网拓扑结构与交通承载能力之间关系方面国际上一直没有进展。候选人基于复杂网络及行为科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三种路网拓扑结构的交通承载能力。研究发现:具有无标度特征的路网拓扑结构可以承载更大的交通流量。成果对指导城市时空结构的科学规划和交通需求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3)建立了拥挤条件下公交车最优发车频率及公交均衡配流优化模型

现有的公共交通配流模型一般都假设公交工具具有无限的承载能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则一直是国际上广泛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候选人在充分考虑公交工具实际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乘客在公交站的等待时间及需转乘车次等因素,构建了拥挤条件下公交车最优发车频率及公交均衡配流的优化模型,设计了有效的求解算法。成果对于提高公共交通管理的科学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运筹与管理领域顶尖的学术刊物《TransportationResearch-B》以及《Annals of Operations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上。TR-B顾问编委、 N&SE副主编、利兹大学Watling教授等充分肯定了候选人等在建立公交车最优发车频率建模方面的重要贡献。 Watling等提出的模型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引申和推广。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INFORMS 会士(Fellow)Gilbert Laporte等还将此成果收入著名的运筹与管理手册中(Handbooksin Operation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Vol.14)。

4)设计了求解路网交通均衡配流问题的高效算法

交通网络配流模型的求解一直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传统的可行方向法计算效率太低,阻碍了先进模型的实际运用。候选人为一大类组合配流模型设计了基于非单调技术和分解技术算法,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并提出了求解离散网络设计(NP-hard)问题的支撑函数法,部分解决了这一国际公认最具挑战性的难题。此算法目前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当今国际上四个求解离散网络设计问题最有效的算法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管理与运筹领域顶尖的学术刊物《TransportationResearch-B》及《European Journal ofOperational Research》、《Applied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等国际知名期刊上。雅典国立技术大学的Stathopoulos教授,对40多年来国际上交通网络设计问题(NP-hard)的求解算法进行系统总结,文中将候选人等提出的支撑函数法列为是当今国际上求解D-NDP问题的四个有效算法之一(其他3种均为国际上著名的经典算法:分支定界法;Lagrange松弛法;对偶下降法)。

5)提出了求解列车调度问题的新方法

调度问题是制订列车运行计划的核心问题,是当前国际运输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候选人基于轨道交通的全局信息,将模拟思想与优化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列车调度问题的优化模型与求解算法。成果对于指导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运筹与管理领域顶尖的学术刊物《TransportationResearch-B》,值得指出的是,这是大陆学者首次在此运筹与管理领域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轨道交通管理领域论文。TR-B主编、卡耐基-梅隆大学Carry教授充分肯定了此成果,认为"This papergives an important extension…, and should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the trainscheduling community."

6)候选人及研究团队取得的主要应用成果

(1)针对北京市西二环-三里河地区区域混合交通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主要路段疏导混合交通流的交通组织管理方案,以及交通分阶段疏堵实施方案。专家组评价为"…项目研究方法科学、技术路线准确、基础数据详实,研究内容全面,提出的组织优化措施和改善方案具有较强的可设施性。…",并为北京奥运交通组织管理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为奥运交通畅通作出了贡献。

(2)2006年候选人和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发明专利转让合同,就候选人拥有的交叉口信号控制发明专利进行了推广应用(见附件);

(3)主持开发了"旅客列车开行效益模型研究",其成果在哈尔滨铁路局得到使用,用户鉴定认为"通过运行测试和数据模型校验,其运行结果可靠、误差率小、所求数据正确,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旅客列车的开行效益状况"。

7)上述研究成果已得到国际运输与物流管理领域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多次正面引用,如:Bell、Patriksson、de Palma、Nuzzolo、Lindsey、Shalaby、Hickman、Sumalee、Watling等等。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检索,论文被SCI引用达500余次。

8)加拿大工程院院士、Calcary大学Wirasinghe教授对候选人及其团队的多项研究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为"theresearch group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transportation aspectssuch as…as well as case studies inBeijing for model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and have exerted a greatinfluence in the relevant fields."。

指导孙会君博士完成的学位论文《物流中心选址与库存控制的双层规划模型及求解算法研究》入选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指导吴建军博士完成的学位论文《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研究》入选2010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高自友
高自友教授

获奖记录

1997年,获第三届詹天佑奖--詹天佑人才奖 [5]

200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

2004年被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党委授予"党员标兵" 。

2005年4月,被授予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

2017年,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

主要成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资助下,高自友教授、闫小勇副教授等完成的研究成果以"Universal model of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on diverse spatial scales"(多尺度个体群体出行预测的统一模型)为题,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刊发。该项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报送中央,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北京市代市长陈吉宁、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主任周正宇相继对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作出指示 。

社会任职

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afety and Security》副主编;《Transportmetrica》、《The Open transportation Journal》、《The Open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编委;《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副主编/常务编委;《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常务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学科评审组专家;北京市第三届学位委员会委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常务编委;

国际学术期刊《Transportmetrica》编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专家评审组专家

国务院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交通运输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为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首任主任 。

人物评价

如果说勤奋是高自友教授工作生活的一大特点,那么严谨则是他治学的工作作风。而这种严谨主要体现在律己和育人两方面。

高教授本人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人,在学术研究上,他有着一种执著专注的精神,"认准目标,坚持跟踪学科前沿,同时具备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他总结自己取得成绩的最关键要素。对于教学工作,高教授一直坚持"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一起抓,用心授课"的原则,实践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条,"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工作。他备课认真细致,讲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富于启发性,善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潜力。在指导博士、硕士作论文时,高教授总是一方面给他们选最前沿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每篇论文他都要一遍又一遍地认真审阅,连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也要亲自改正,严谨品格可见一斑。日常生活中,高教授的严谨则表现在他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廉洁自律,工作上服从安排,任劳任怨,不计报酬;对公益活动热心积极;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高教授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还本着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教育学生。在教学中,他从严治学,谆谆善诱,启迪思维,得到全校师生的赞许。他总是教导学生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在学生眼中,高教授平时为人和蔼坦诚,平易近人,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谈心聊天,但一旦有关学风问题,他的态度却表现得十分鲜明,比如他最反感马马虎虎,不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在学术问题上,他很讲原则,对于学生论文中不加标注的引文,他会指出这违背了学术规范,从不留情面。据高教授的学生介绍,高教授还曾把报上刊登的一篇有关学术腐败的文章复印了十几份分发给大家,让他们张贴在实验室的桌前,以示警醒。在他严谨治学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也都能勤奋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养成了认真踏实的严谨作风 。

视频

2015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高自友 2019年07月29日发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