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聚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聚林

来自 内蒙古农业大学 的图片

高聚林,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现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提名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2],全国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作物栽培与品种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现代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实验站主任。学校及自治区学科带头人之一、玉米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自治区“321”人才工程一层人选、教育系统“111”人才工程二层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草原英才”工程2010年度高层次领军人才,2009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成员及内蒙古玉米首席专家。国家“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三五”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内蒙古首席专家,中国作物学会第六届栽培专业委员会委员、玉米学组副组长,中国农学会、作物学会理事,内蒙古农学会副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及玉米专业委员会主任。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

民 族 ---- 汉族

出生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

出生日期----1964年11月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毕业院校----内蒙古农牧学院

代表作品----《作物栽培学》、《春玉米栽培技术》等

人物履历

学习经历

1988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农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1991年本院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1998-2001年山东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2007.1-2007.3日本京都大学农学部高级访问学者。

工作经历

曾任内蒙古农业大学作物学一级学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兼内蒙古农学会、作物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农学组组长)、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农业部科技入户工程内蒙古玉米首席专家、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专项专家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项目绩效考评专家。

2015年12月--2018年7月,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2018年7月--,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提名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

任免信息

2017年2月,任命高聚林同志为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任职时间从2015年10月算起。

2018年7月,拟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拟提名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

2018年7月2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孙红梅在我校行政楼第七会议室主持召开校领导班子会议,宣布了自治区党委关于我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免的决定。高聚林同志任内蒙古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提名任内蒙古农业大学校长,免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职务。

主讲课程

高聚林教授一直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的教学工作,先后主讲了《作物栽培学》、《农业生态学》、《农事操作》、《作物生产技术》、《农学专业综合性专业技能训练》、《作物科学研究进展》、《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作物优质高产栽培专题》、《作物栽培与耕作制度研究法》、《宏观农业研究进展》、《作物科学研究进展》、《作物生理生态专题》、《宏观农业与持续农业》、《生命科学研究进展》等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专业课与学位课。

主要贡献

长期从事作物栽培、作物栽培生理、农业生态等学科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合作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32名、博士生2名。参编《作物栽培学》、《春玉米栽培技术》、《农学基础知识与实践》等教材和科普读物。先后承担完成了内蒙古4大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高产栽培生理、优化栽培、决策支持系统和小杂粮种质资源整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草麻黄生长发育生物碱变化规律及人工栽培技术、饲用作物品种改良及配套技术开发等17项国家及自治区级重大研究与技术推广项目。在国内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篇;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饲用玉米品种2个;为自治区农业生产纯增经济效益12.4亿元。

共有33名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完成学业,现有在读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5名。参加编著了《作物栽培学》本科教材,并建立《作物栽培学精品课程网站》。还参编了《中国玉米栽培学》、《食品功能成分的制备及其应用》和《春玉米栽培技术》等著作。

高聚林教授先后承担完成了内蒙古4大作物--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高产栽培生理、优化栽培、决策支持系统和小杂粮种质资源整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草麻黄生长发育生物碱变化规律及人工栽培技术、饲用作物品种改良及配套技术开发等23项国家及自治区级重大研究与技术推广项目;正在主持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农业部科技入户科技支撑专项、北京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和自治区"十五"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推广等8项国家和自治区研究与技术推广课题。

高聚林教授首次较全面系统地研究并阐明了我区主栽作物小麦、大豆、马铃薯、玉米高产优化栽培的生长发育、高产群体建成及动态变化、物质分配、光合性能、矿质营养、源库关系等栽培生理的基础理论;建立了作物高产优化栽培农艺措施及生理指标动态模型;提出了四大作物不同类型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高产优化栽培技术规程,对实现作物生产指标化和规范化栽培是一项开创性的研究,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实践性,并居国内领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模型和数据库,应用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专家系统构造技术、多媒体处理技术、多种计算机语言混合编程等技术,设计实现了"多媒体小麦、大豆、马铃薯、玉米优化栽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国内同行专家总的评价是:"与同类研究比较,该项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其实用性和易用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聚林教授研究完成"内蒙古农业科技服",其核心内容"基于网络的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优化栽培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不仅是我国无机械化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创新,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途径,该项技术成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高聚林教授在近20年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选用紧凑型耐密新品种内单314,采用"增密增肥"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创造了内蒙古玉米单产1158.9公斤/亩(含水率14.0%)的历史高产纪录。该成果经中央和自治区各大新闻媒体报道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先后被评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和内蒙古自治区十大科技新闻。2007年进一步组织赤峰市松山区、喀喇沁旗、宁城县、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和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农业部门,在内蒙古3大平原灌区5点7个品种实现了玉米1100~1200kg/亩的高产突破,其中赤峰市松山区8亩内单314,实测产量为1172.1kg/亩,创东北-内蒙古春玉米区历史高产纪录!

高聚林教授通过近20年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作物学报、玉米科学、大豆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麦类作物学报、中国马铃薯等国内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5篇;为自治区农业生产纯增经济效益130208.18万元,科技培训39万余人次。

主持承担着自治区"十五"攻关、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推广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8项重大研究与技术推广课题。通过这些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12篇。为自治区农业生产纯增经济效益124140.5万元。

获奖记录

自治区"321"人才工程、教育系统"111"人才工程二层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学校及自治区学科带头人。

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自治区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自治区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表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