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秸稈工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高粱秸稈工藝 |
高粱秸稈工藝是一種漢族特有的民間藝術。主要分布於河北石家莊井陘礦區,始於清末民初,作品以礦區周邊井陘部分農村農民種植的高粱秸杆為原材料,其創作手段完全採取手工手法進行,即使用「選、剪、削、雕、刻、咬合、粘」等綜合工藝流程製作。
基本內容
中文名:高粱秸稈工藝
分布:河北石家莊井陘礦區
實質:一種漢族特有的民間藝術
開始時間:清末民初
簡介
在製作過程中所使用的相關器具有自製刀、剪、鉗、銼、小電鋸(自製)、黏合劑等,其作品工藝結構嚴謹,造型獨特,形象逼真、純樸自然,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能和民間特色。作品類別有花、鳥、蟲、獸、古建及人物肖像等。
主要作品
在井陘礦區秸稈扎刻藝人中,尤以民間藝人徐耀德為代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徐耀德向老藝人學習用高粱秸杆咬合製作出小燈籠、小繡球、編草帽等較簡單的作品,之後,經過不斷摸索,研製出系列作品。其作品形象逼真,做工精細,特色鮮明,極具保護價值。
代表作品《中國百龍壁》,長九米,高三米,共用高粱秸、杆、皮三十多萬件,一百多萬道工序,帶十二個徒弟、學員製作十多個月完成。
《百龍壁》取九九歸一的創意,九十九條龍形態各異、活靈活現。
《龍門新姿》,本作品選用了高粱秸、杆、皮,以雕、剪、貼、編、咬合等綜合工藝,用十四個月完成,其製品分上、中、下三聯體結構,即上層為凌霄寶殿(古建),中層為二十六條小龍在蓮花池中噴水戲珠,下層為巨龍越海。
1990年捐贈北京亞運會作品4件,有《龍門新資》、《騰飛》、《宇宙九龍杯》等。另有作品《玉龍金鳳》、《金雞報曉》、六扇屏及曹雪芹、雷鋒肖像等。[1]
參考文獻
- ↑ 河北省級非遺高梁秸稈製作技藝:匠心傳承 巧奪天工搜狐網,2022-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