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此条目需要编修,以确保文法、用词、语气、格式、标点等使用恰当。 (2019年8月28日) |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9年8月28日) |
38年,他坚守在同一个车间,干同一个工种,只专注于一件事——在厚度、薄度均在毫厘之间的管壁上,一次次攻克发动机喷管焊接技术难关,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
一个焊点的宽度仅为0.16毫米、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不超过0.1秒、管壁厚度仅为0.33毫米,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动机的喷管焊接,需要他经过无数次精准操作,才能实现“完美”焊接。
“汗荐轩辕、智造神箭、焊接理想”,发动机焊接车间里醒目可见的12个大字,是他始终铭记的座右铭,更见证了他技能报国的“中国心”。
他就是高凤林,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特种熔融焊工、全国劳动模范。38年来,他先后为90多发火箭焊接过“心脏”,占我国火箭发射总数近四成。
汗水和时间打造的“金手天焊”
1978年,高凤林进入211厂技术学校学习,1980年毕业后分配到首都航天机械公司发动机焊接车间,属于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早期,培养一名氩弧焊工的成本甚至比培养一名飞行员还要高。用比金子还贵的氩气培养出来的焊工,被人们称为“金手”“银手”。同时,由于焊接对象是具有火箭“心脏”之称的发动机,对焊工的稳定性、协调性和悟性更有极高的要求。
“高凤林是一颗好苗子!”早在第一次焊接实习时,发动机焊接车间的工段长就注意到这个小伙子。在操作笔记上,高凤林不仅记下操作规程,还记下了自己操作时的心理变化,以及师傅和同学们的操作特点,最后是3个大大的字——稳,准,匀。
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吃饭时拿筷子练送丝,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如果焊接需要,他可以十分钟不眨眼的绝技,也是那时练出来的。
汗水和时间,将高凤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金手天焊”。
——上世纪90年代,亚洲最大“长二捆”全箭振动塔的焊接操作中,高凤林长时间在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的焊件上操作。在他的手上,至今可见当年留下的伤疤。
——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厂大型机车换热器的生产中,为了突破一项熔焊难题,高凤林在半年时间里天天趴在产品上,一趴就是几个小时,被同事戏称“跟产品结婚的人”。
“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能够用汗水报效祖国,是我的追求。”高凤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