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隆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隆龙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出生 1964年11月
国籍 中国
职业 科研工作者

马隆龙,1964年11月出生,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职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1],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生物质能、热能利用和工业节能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是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副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八五”、“九五”、“十五”攻关课题和“863”课题以及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共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5部。在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取得了较高的科研水平,先后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了“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及其应用”、“农业废弃物气化燃烧能源化利用技术及装置”的研制工作,分别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2009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

个人履历

1982年9月-1986年7月 沈阳工业大学,学生 

1986年7月-1988年5月 沈阳工业大学,助教 

1988年5月-2002年6月 辽宁省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4年10月-1995年9月 意大利新技术、能源环境署Trisaia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 

2002年6月-至今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兼职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中心,副理事长;

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能源研究会新能源专业委员会,理事;

沈阳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专业技术贡献

提出了生物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及其发电系统的运行。该种气化炉及其发电系统在国际上是首次提出并实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的研制为生物质能的多用途广泛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3-5MW生物质气化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制中,解决了气化炉放大、燃气净化、大型低热值内燃机发电机组等关键技术问题。在5MW系统设计及运行及系统设计运行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

在中等规模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研究及示范中,负责系统设计和生物质气化及净化主要设备设计,该系统根据我国生物质原料特点,将生物质气化及余热发电系统优化结合,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具有较高效率的中型生物质气化发电站,以此促进中国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科研项目

1. 参加了"密闭式高温蒸汽冷凝水回收技术与装置系列化研究";

2. 主持完成"密闭式蒸汽凝结水回收技术成果推广";

3. 主持完成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秸秆能源转化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组长);

4. 主持完成了"秸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的研究和应用推广(课题组长);

5. 主持完成中国-意大利国际合作项目"生物质气化发电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课题组长,项目技术小组中方负责人)。

马隆龙
马隆龙所长工作汇报

6. 完成农业部项目"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7. 承担国家"863"项目"生物质气化发电优化系统及其示范工程",为课题副组长;

8. 主持中国-意大利合作项目"1MW生物质气化发电示范",为课题组长;

9. 主持中国-意大利双边合作项目"生物质发电示范",为课题组长;

10. 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欧盟向中国转让生物质技术"和世界银行项目"中国生物质技术的利用"(主要研究人员);

11. 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纤维素废弃物制取乙醇燃料技术的研究" (主要研究人员);

12.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废轮胎真空催化裂解综合利用系统"(课题组长)。

出版专著

(1) 马隆龙,秸秆气化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 马隆龙、吴创之、孙立,生物质气化技术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3) 吴创之、马隆龙,生物质现代化利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 袁振宏、吴创之、马隆龙,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吴创之、马隆龙、赵黛青、周肇秋:生物质发电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分析,GoC/ World Bank /GEF "中国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项目"。2005

(6)马隆龙、王铁军、吴创之、袁振宏,木质纤维素化工技术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

获奖情况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获农业部"2001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2)"密闭式蒸汽凝结水回收系统"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

(3)"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5]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