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马蹄蟹 |
拉丁学名:Limulus 别 名:三刺鲎 两公婆 马蹄蟹 鲎鱼 中国鲎王蟹 六月鲎 爬上灶 夫妻鱼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纲:肢口纲 目:剑尾目 科:鲎科 属:鲎属 中文学名:鲎 |
马蹄蟹也叫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鲎形似蟹,身体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质甲壳,有四只眼睛,其中两只是复眼 ,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只用来感知亮度,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虽然鲎可以背朝下拍动鳃片以推进身体游泳,但通常将身体弯成弓形,钻入泥中,然后用尾剑和最後一对步足推动身体前进。 [1]
目录
马蹄蟹马蹄蟹简介
马蹄蟹(Horseshoe Crab) 马蹄蟹其实并非真正的螃蟹,而是原始的节肢动物。它们有宽大的盘状身躯,细长的针状尾巴。它们的祖先可追溯回寒武纪时期,但一直要到侏罗纪时期,才发展出马蹄的外型。虽然现今仍存有五种马蹄蟹,但从後白垩纪时期开始,它们就较不常见。
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人称之为“马蹄蟹”,是一类与三叶虫 (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 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每当春夏季鲎的繁殖季节,雌雄一旦结为夫妻,便形影不离,肥大的雌鲎常驮着瘦小的丈夫蹒跚而行。此时捉到一只鲎,提起来便是一对,故鲎享“海底鸳鸯”之美称。 鲎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马蹄蟹马蹄蟹的形态特征
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然保留着它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 马蹄蟹其实并非真正的螃蟹,而是用腮呼吸的原始的节肢动物。有宽大的盘状身躯,细长的针状尾巴。它们的祖先可追溯回寒武纪时期,但一直要到侏罗纪时期,才发展出马蹄的外型。
马蹄蟹马蹄蟹的品种介绍
目前世界上仅有四种:中国鲎、美洲鲎、马来鲎和圆尾鲎。
马蹄蟹马蹄蟹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近岸较深的水域,不善于游泳,用一对躯体翼瓣在水中捱进,或缓慢地在海底爬行。海底软泥对它们最适合,在那儿以小蛤和幼虫为食,用头甲作挖掘器将其从软泥中挖掘出来。 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生活在近岸。
马蹄蟹马蹄蟹的繁殖特点
每年春天,成熟成年蟹成群结队地迁移到所选的海滩上产卵。产卵地通常是波浪冲击到的沙滩,这种选择导致许多个体的衰落。人们尚未充分理解这种繁殖性迁移的原因,但它似乎和望月春潮有关,这时成千上万的蟹迁移到岸边,在最高潮处的沙中挖坑,雌蟹在坑内产下200-300个卵,在被沙埋之前雄蟹给卵受精,然后任其发育。
在这些处于拍岸浪带的裸露海岸上,许多蟹被海浪掀翻,把其脆弱、柔软的躯体暴露在炙热的阳光下,极容易成为当时集聚在海滩上的海鸥的猎物。能用其长尾巴作控制杆,来校正自己的航向,只是颇有难度。然而,这各冒险似乎值得的,因为在较为隐蔽的海滩上,产卵的雌蟹很可能活下来,但是所产的卵几乎不太可能被孵化。产下的卵孵化四个星期,正好赶上下一个望月春潮,把新孵出的幼蟹冲进海里。 尚无明显的理由说明其古代谱系存活下来 的原因,显然它很适应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它十分强壮,足以在遭受产卵期间的巨大损失后幸存下来。
马蹄蟹马蹄蟹的科学价值
眼睛 有四只眼睛。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小眼睛, 小眼睛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在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睛组成。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血液 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麻省海生所的一位研究员庞博士 (Dr. Frederick B. Bang)于一九五五年无意中发现鲎血的快速凝固,事实上是身体防御系统上的重要一环。换言之,当鲎壳受损伤而流出的血液会很快凝固,这是为了防止细菌侵入体内。于是,科学家意识到可以用鲎血来作为一种细菌测试器,再经过进一步探讨,科学家们更发现鲎血当中有一种特殊细胞,不仅可以测出活菌,同时也能测出细菌所分泌的内毒素 (endotoxin)。所以鲎血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还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目前鲎血的其他研究及在医学上的应用还继续为科学家们所探讨和发展之中。
马蹄蟹马蹄蟹的逸闻趣事
对“爱情”坚贞不渝 鲎对自己的伴侣可以称得上坚贞不渝。成年的鲎总是成对活动,从不分开。雄鲎总是趴在雌鲎的背上,一步不离;而雌鲎也总是背负着雄鲎四处活动。渔人们捕捉鲎的时候总是捉到一双,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说如果人们将雌鲎捉走,雄鲎就会留在原地等着雌鲎归来,雌鲎不出现,雄鲎就不会离开。 (这实际上因为人们通常只在鲎“夫妻”双双上岸产卵的时候捕捉到鲎,造成了上述假象。)
在台湾著名乡土画家吴鼎仁先生的笔下,竟是风情万种。有词一首,如下:
闽海鲎
东鲎晴西鲎雨 南沧溟北海苦
横虹卧碧波 鲜美名海错
鲎在数亿年前出现并能够繁衍不衰,一方面是鲎自身的繁殖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因鲎肉的口感较差,而且食用后容易发生机体过敏和中毒性休克等,由于鲎具有的特殊生理毒理性质,一直以来极少被人们捕杀。然而近些年来,因有些人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吃鲎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一些小商贩在其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进行盲目炒作和蓄意误导,致使这种古生物鲎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这种滥捕滥杀东方鲎和对食用者生命安危于不顾的行为,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根据世界各国医学界的研究表明,食用鲎对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存在着极大的危害:
1、鲎肉内含有一种大分子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吃鲎可引发皮肤过敏性斑疹、红肿和搔痒,严重时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致死性毒性反应,中毒的死亡率较高。这种现象早在1988年《中国海洋药物杂志》第三期,由广西海洋研究所梁广耀等人报道的“广西沿海鲎类毒性调查初报”情况相一致。
2、鲎的肉质含有大量内环酰胺嘌呤类化学物质。根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嘌呤类物质在体内代谢不完全或蓄积时,是导致痛风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鲎血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每1ml血蓝蛋白含重金属有机铜(Cu2+)在0.28~0.31mg(鲎脱离水面时间长短差异)。按每只(雄、雌性)鲎平均体重比值计算,成年鲎的血浆及肉质中含这种铜自质(Cu2+)分别在 600~1300mg。据医学研究表明:这种重金属(Cu2+)进入人体后随血液循环主要蓄积在肝和肾脏,对肝、肾功能不全者,可加速肝细胞坏死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和引发肾功能衰竭氨中毒等并发症。此外,这种 (Cu2+)质还可引发人体造血机能障碍和影响幼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等。 也许会有一些人认为自己也曾吃过鲎,怎么就没有发生过敏性反应呢?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虽然在吃鲎时未发生过敏性反应,但鲎血液和鲎肉中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是不容置疑的,当这些化学物质在人体内蓄积或代谢不完全时,必定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为了有效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鲎资源,确保自然界生态平衡,充分体现鲎资源的社会价值,请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高度重视保护鲎资源的真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