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秋华」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马秋华'''
 
'''马秋华'''
  
 马秋华,女,1958年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校音乐系声乐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声乐教学和声乐研究。 个人经历 1976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中毕业,197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声... 详情>>
+
 马秋华,女,1958年生于[[ 江苏省连云港市]] ,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校音乐系声乐教授,研究生导师。从事声乐教学和声乐研究。 1976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中毕业,197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声... 详情>>
 
[[File:马秋华.jpg|缩略图|]]
 
[[File:马秋华.jpg|缩略图|]]
 +
在中国乐坛,马秋华的闻名遐迩并非因为她所身披的[[“金戈铁马”]]光环,而是源于她进行着最为普通的声乐教育,但她却将这种教育搞的有声有色,并发挥到了[[极致]]。 2009年,马秋华...
 +
==个人经历==
 +
 +
1976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中毕业,1977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声乐,师从于我国老一辈著名声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并担任独唱演员。多次在全国性声乐比赛中获奖,曾为电影、电视剧录制插曲。1986年成功地举办了两场个人独唱音乐会,受到同行、专家及观众好评。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等录制过她的专题节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录制了她的个人专题节目和[[《军中红烛》巜名师风采》]],在全国播出后受到好评。
 +
 +
从1982年开始专门从事声乐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近40年。经培养的学生有二百余名,其中近六十人次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大奖。 总政歌舞团彝族歌手阿鲁阿卓曾荣获第14届CCTV"蓝色经典·天之蓝"杯青歌赛流行唱法金奖。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地区进行声乐讲学活动近二十余次,听课和辅导的学生有六千余名。在全国性声乐比赛和各类比赛中担任评委约几十余次。
 +
 +
在各类刊物上写作和发表的论文十余篇,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美、民、通三种教学法,对我国的声乐教学事业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出版发行马秋华声乐教学系列。
 +
 +
于2010年2月25日,举行了[["春华秋实"]]马秋华教授从教三十周年学生音乐会。
 +
 +
==教育生涯==
 +
 +
戴玉强、朱金专,王莹、王莉、薛浩垠、阿鲁阿卓、姚贝娜、王丽达、索朗旺姆、马晓梦……这些深受观众喜爱的歌唱家,拥有共同的老师---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马秋华[1] 。
 +
 +
==突出成绩==
 +
 +
马秋华教授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我国老一辈声乐教育家黄友葵,1982年毕业后留校开始从事声乐演唱和教学研究,30年来马秋华在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教学与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她的学生有近百人在国际、国内声乐比赛中获奖,并培养了众多观众喜爱的歌唱家和歌星。
 +
 +
==独特见解==
 +
马秋华常常告诫学生:声音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不能模仿、不能硬唱,只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才会被别人记住。"大家唱同一首歌,一定要有自己的处理和想法。但现在很多歌手演唱别人的成名作都在模仿,这是最没出息的演唱。" 马秋华一直主张按照个性发展学生,"青歌赛通俗唱法第一名姚贝娜,此前在中国音乐学院师从董华老师学习民族声乐,可是她非常喜欢流行音乐,想唱通俗。后来我考虑再三,还是觉得应该让她按个性去发展,她喜欢流行的,又有民族的功底,发展空间会更大。"马秋华坚信培养学生,就是要保留个性,因材施教。马秋华还非常强调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她鼓励学生多去看画展,交响乐、民乐、戏曲也要涉及。
 +
 +
==个人生活==
 +
 +
马秋华和金铁霖的儿子金圣权,也许是受家庭熏陶,他和同龄人最大的不同是喜欢美声。从小学习钢琴的金圣权8岁就为电视剧《永远的爱》演唱主题曲,后来还为大型动画片[[《水浒》]]演唱了主题曲《英雄歌》。在变声之前,马秋华特意为儿子录了童声专辑,为此马秋华非常得意。虽然金圣权也曾为学钢琴产生逆反,但上高中之后突然喜欢唱歌,还坚持要学唱歌。从喜欢打篮球到酷爱唱歌,马秋华夫妇更多的还是支持。当被问及父母的成功会不会成为阻挡在他面前的一堵墙时,儿子的回答十分自信:"时代在进步,墙也是可以翻过去的。"
 +
 +
==热心公益==
 +
多次到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慰问、辅导部队战士及文艺骨干,连续多年义务为边远地区少年儿童培训辅导;热心资助、培养家庭困难的学生。荣获全军育才突出贡献奖、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关心儿童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少儿音乐艺术十佳贡献奖等。

於 2019年1月18日 (五) 21:41 的修訂

馬秋華

馬秋華,女,1958年生於江蘇省連雲港市,1982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校音樂系聲樂教授,研究生導師。從事聲樂教學和聲樂研究。 1976年在江蘇省連雲港市高中畢業,1977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聲... 詳情>>

馬秋華.jpg

在中國樂壇,馬秋華的聞名遐邇並非因為她所身披的「金戈鐵馬」光環,而是源於她進行着最為普通的聲樂教育,但她卻將這種教育搞的有聲有色,並發揮到了極致。 2009年,馬秋華...

個人經歷

1976年在江蘇省連雲港市高中畢業,1977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聲樂,師從於我國老一輩著名聲樂教育家黃友葵教授。198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留校任教,並擔任獨唱演員。多次在全國性聲樂比賽中獲獎,曾為電影、電視劇錄製插曲。1986年成功地舉辦了兩場個人獨唱音樂會,受到同行、專家及觀眾好評。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黑龍江電視台、江蘇電視台、連雲港電視台等錄製過她的專題節目。中國教育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錄製了她的個人專題節目和《軍中紅燭》巜名師風采》,在全國播出後受到好評。

從1982年開始專門從事聲樂教學和研究工作,至今已近40年。經培養的學生有二百餘名,其中近六十人次在國際、國內聲樂比賽中獲大獎。 總政歌舞團彝族歌手阿魯阿卓曾榮獲第14屆CCTV"藍色經典·天之藍"杯青歌賽流行唱法金獎。在全國十幾個省市地區進行聲樂講學活動近二十餘次,聽課和輔導的學生有六千餘名。在全國性聲樂比賽和各類比賽中擔任評委約幾十餘次。

在各類刊物上寫作和發表的論文十餘篇,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在教學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美、民、通三種教學法,對我國的聲樂教學事業起到了推動作用。並出版發行馬秋華聲樂教學系列。

於2010年2月25日,舉行了"春華秋實"馬秋華教授從教三十周年學生音樂會。

教育生涯

戴玉強、朱金專,王瑩、王莉、薛浩垠、阿魯阿卓、姚貝娜、王麗達、索朗旺姆、馬曉夢……這些深受觀眾喜愛的歌唱家,擁有共同的老師---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教授馬秋華[1] 。

突出成績

馬秋華教授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師從我國老一輩聲樂教育家黃友葵,1982年畢業後留校開始從事聲樂演唱和教學研究,30年來馬秋華在美聲、民族、通俗三種唱法的聲樂教學與實踐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她的學生有近百人在國際、國內聲樂比賽中獲獎,並培養了眾多觀眾喜愛的歌唱家和歌星。

獨特見解

馬秋華常常告誡學生:聲音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不能模仿、不能硬唱,只有與眾不同的聲音才會被別人記住。"大家唱同一首歌,一定要有自己的處理和想法。但現在很多歌手演唱別人的成名作都在模仿,這是最沒出息的演唱。" 馬秋華一直主張按照個性發展學生,"青歌賽通俗唱法第一名姚貝娜,此前在中國音樂學院師從董華老師學習民族聲樂,可是她非常喜歡流行音樂,想唱通俗。後來我考慮再三,還是覺得應該讓她按個性去發展,她喜歡流行的,又有民族的功底,發展空間會更大。"馬秋華堅信培養學生,就是要保留個性,因材施教。馬秋華還非常強調學生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的培養。她鼓勵學生多去看畫展,交響樂、民樂、戲曲也要涉及。

個人生活

馬秋華和金鐵霖的兒子金聖權,也許是受家庭薰陶,他和同齡人最大的不同是喜歡美聲。從小學習鋼琴的金聖權8歲就為電視劇《永遠的愛》演唱主題曲,後來還為大型動畫片《水滸》演唱了主題曲《英雄歌》。在變聲之前,馬秋華特意為兒子錄了童聲專輯,為此馬秋華非常得意。雖然金聖權也曾為學鋼琴產生逆反,但上高中之後突然喜歡唱歌,還堅持要學唱歌。從喜歡打籃球到酷愛唱歌,馬秋華夫婦更多的還是支持。當被問及父母的成功會不會成為阻擋在他面前的一堵牆時,兒子的回答十分自信:"時代在進步,牆也是可以翻過去的。"

熱心公益

多次到邊遠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慰問、輔導部隊戰士及文藝骨幹,連續多年義務為邊遠地區少年兒童培訓輔導;熱心資助、培養家庭困難的學生。榮獲全軍育才突出貢獻獎、北京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關心兒童事業"突出貢獻獎、全國少兒音樂藝術十佳貢獻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