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来语」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视频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File: 马来语.jpg|thumb|400px|right|[https://img.mianfeiwendang.com/pic/6c8ba6027ebad2d83bf74c47/2-765.36-jpg_6-1360.8-0-0-1360.8.jpg 原图链接][https://www.mianfeiwendang.com/doc/6c8ba6027ebad2d83bf74c47/2 图片来自 免费文档中心 网]]]
+
[[File:4960b72abe2147f69a82ede3a4d822cb th.png|thumb|400px|right|[http://img.mp.itc.cn/upload/20170330/4960b72abe2147f69a82ede3a4d822cb_th.pn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131148919_407312 图片来自 搜狐 网]]]
  
 +
'''马来语'''
 +
(Malay language),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语言之一,是马来人的语言,有多种方言。标准马来语言(Standard Malay ),马来西亚称为 Bahasa Melayu,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也是文莱的官方语言,[[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它与印尼的官方语言[[印尼语]]一样,都是以马来语中的廖内方言为基础形成。马来语与印尼语实质上是同一种语言。
 +
最早的马来语遗迹,是发现于[[苏门答腊岛]]东南部年代为7世纪的室利佛逝的几块碑文。随着室利佛逝的对外扩张,马来语逐渐成为苏门答腊东部、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婆罗洲沿海地区的主流语言,并在南洋群岛许多地区作为商业语言被使用,是历史上南洋地区不同群体商业交往的标准语言。印尼与马来西亚独立后,都以马来语为官方语言,其使用人口已达2亿8000万。
 +
在印尼,官方的马来语被称作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而苏门答腊等地的其他马来语方言,仍然被称作马来语(Bahasa Melayu)。
 +
在分类上,马来语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马来—松巴哇语支——马来语群。有一些语言与马来语非常接近,比如米南加保语、班查尔语等等。语言学家将马来语及其接近语言归类为马来语群(Malayic languages)。<ref>[https://baike.so.com/doc/5595295-5807896.html 马来语]</ref>
  
 +
中文名  马来语
 +
外文名  Bahasa Melayu
 +
语言系属分类  南岛语系
 +
所属语族  印度尼西亚语族或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
 +
所属语支  马来—松巴哇语支(Malayo-Sumbawan)
 +
所属语群  马来语群(Malayic)
  
 +
== 基本介绍 ==
 +
 +
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分布于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泰国]]南部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廖内和林加诸岛。使用人口约2亿8千万,是世界上第七大语言。
 +
公元7世纪,一种含有大量梵语借词的古马来语已在南苏门答腊地区产生,它是当地广泛使用的商业语言。14世纪以后, 有马来亚、雅加达、安汶等地区方言,同时还出现了市场马来语,它是简化了的马来语,分布于南洋群岛。马来西亚的现代标准马来语,也称作马来西亚语,它在部分基本词汇、部分语音和某些形态与句法特征方面跟印度尼西亚语有所区别。马来语有6个单元音,3个双元音,24个辅音(其中6个是外来语的辅音)。借词多源于梵语和阿拉伯语。大部分词由两个音节词根组成,通过前、后、中缀构成派生词或表达某些语法意义。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重叠法可以构成复数和表示其他语法意义。马来语是分析型语言,句法关系由功能词和词序表示。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在名词之后,状语在动词之后。马来语最初使用源于印度的帕拉瓦文字,14世纪以后使用爪威文字,即阿拉伯字母书写的马来文。19世纪末,英国人把阿拉伯字母改成了拉丁字母。1904年后在马来亚推行了用拉丁字母书写的现代马来语,爪威文还在马来亚和苏门答腊部分地区继续使用。
 +
 +
== 名称来源 ==
 +
 +
根据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共同达成的默契,马来语是以廖内语(Bahasa Riau)--- 苏门达腊廖内省(Riau)的口音 --- 当作标准语的。这是因为长久以来,现属印尼的廖内省一直被视为是马来语的诞生地。
 +
在马来西亚,马来语被称之为“Bahasa Melayu (马来语言;Malay language)”或“Bahasa Malaysia (马来西亚语言;Malaysian language)”。“马来西亚语言”是马来西亚政府在1967年的《国语法案》(National Language Act)中被使用的语汇。一直到1990年以前,“马来西亚语言”是比较常被用来指涉马来语的一个名称。但是在1990年以后,不论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学院里面的学者,却都逐渐倾向于用“马来语言” --- 这是马来语版的“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中所使用的语汇 --- 来指涉马来语。
 +
印尼在宣布独立以后,也是使用某种形式的马来语当作其官方语言,但是却将其称之为“Bahasa Indonesia (印尼语言)”。至于在文莱和新加坡,他们所使用的马来语则是被简单称为“Malay (马来语)”或者是“Bahasa Melayu (马来语言)”。
 +
基本上,所谓“马来语言”和“印尼语言”的区别,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于语言学上的考虑。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沟通的,虽然有不少语汇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马来方言彼此之间反而无法完全互相沟通。比如说,对很多马来人而言,他们就很难理解吉兰丹语(Kelantanese)的发音。此外,印尼爪哇的马来语(Javanese Malay),则是拥有很多特有的词汇,即使是熟悉马来语的马来人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
 +
 +
== 与印尼语区别 ==
 +
 +
马来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别,可以类比为英式英语(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语(American English)之间的差别。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沟通的,只是在书写系统的拼音和语汇上有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印尼语从爪哇语和荷兰语中借用了不少词汇。比如说,马来语中的“邮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语中的“邮局”则是“kantor pos”,这是借用“kantoor”这个荷兰语 --- 荷兰语中的“办公室(office)”--- 而产生的词汇。
 +
 +
== 书写系统 ==
 +
 +
在20世纪以前,由于多数的马来人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他们是使用一种叫做“Jawi”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书写系统来进行书写的。之后,另外一种叫做“Rumi”的拉丁字母书写系统,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Jawi”原本的地位。马来西亚和印尼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其实正反映了当时统治两地的不同殖民政府 --- 英国殖民政府和荷属东印度公司 --- 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
 +
在印尼语中,元音[u]遵循荷兰语的习惯而写成“oe”。在日本占领印尼的时候,这个元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为“u”(因此,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卡诺的名字,也从Soekarno被改为Sukarno)。同样地,在1972年以前,英语“chin”中的辅音[tʃ],虽然在马来语中是用“ch”来表示的,但是在印尼语中则是遵循荷兰语的习惯而书写成“tj”。所以,“孙子”在马来语中的写法是“chuchu”,但是在印尼语中的写法却是“tjoetjoe”。
 +
这种情况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变。由于印尼“Ejaan Yang Disempurnakan (精确拼音;Perfected Spelling)”的公布,马来语和印尼语中书写系统的这些差异才有了缩小的迹象。比如说,在这之后,马来语的“ch”和印尼语的“tj”,都一律改成“c”,因此“孙子”就变成了“cucu”。此外,印尼语也不再使用“dj”,而是使用马来语中已经采用的“j”,因此,雅加达的拼法,就从“Djakarta”变成了“Jakarta”。原本在印尼语中被保留来发半元音的“j”(即英语“young”的第一个发音[j]),也由马来语中的“y”所取代。
 +
虽然马来语和印尼语在书写系统上已经几乎获得了统一,然而,由于某些历史上的原因,这两种语言的某些词汇还是有差异。比如说,“钱”在马来语中是写成“wang”,但是在印尼语中则是写成“uang”。
 +
 +
== 词汇特点 ==
 +
 +
马来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从14世纪开始,随著越来越多的马来人阪依伊斯兰教,他们开始使用一种叫作Jawi的阿拉伯字母书写体。19世纪,英国人基于拉丁母设计了现在普遍使用的马来文字,而印尼文则是由荷兰人设计的。除了拼写之外,印尼文和马来文的区别不大。马来语的语法与西欧语言有著根本的不同。马来语没有词前缀和词后缀,属于分析语。而相应的功能则由附加单词来实现。而名词的复数形式则由简单的将该名词重复说两次来实现,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而跟在数词后面的名词又恢复为单数形式,并且添加了一个数量单位,有些类似于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结构。马来语里有许多这样的数量单位(penjodoh bilangan),比如,动物(ekor - 头,tail),人(orang - 人,man),以及花、珠宝、丝线甚至鱼网的单位。"两只猫"(Two cats)在马来语是"dua ekor kucing" (two-tail-cat),两个小孩(Two children)在马来语里则是"dua orang kanak-kanak"(two-man-child)。
 +
马来语中的许多借词源自梵语和阿拉伯语。英语中来自马来语的借词包括:orangutan(人猿)、gingham(有条纹或方格纹的棉布)、sarong(围裙)、bamboo(竹子)、rattan(藤)、kapok(木棉)、paddy(稻谷)、amok(杀人狂)。
  
 
== 视频 ==
 
== 视频 ==
  
 +
{{#ev:youku| XMzgwNDM4Njk0NA|alignment=left}}
 +
 +
== 参考文献 ==
  
{{#ev:youku| XMzgwNDM4Njk0NA|alignment=left}}
+
{{reflist}}
 +
 
 +
[[Category:800 语言学总论]]

於 2020年7月29日 (三) 15:02 的最新修訂

馬來語 (Malay language),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語言之一,是馬來人的語言,有多種方言。標準馬來語言(Standard Malay ),馬來西亞稱為 Bahasa Melayu,是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也是文萊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它與印尼的官方語言印尼語一樣,都是以馬來語中的廖內方言為基礎形成。馬來語與印尼語實質上是同一種語言。 最早的馬來語遺蹟,是發現於蘇門答臘島東南部年代為7世紀的室利佛逝的幾塊碑文。隨着室利佛逝的對外擴張,馬來語逐漸成為蘇門答臘東部、馬來半島大部分地區、婆羅洲沿海地區的主流語言,並在南洋群島許多地區作為商業語言被使用,是歷史上南洋地區不同群體商業交往的標準語言。印尼與馬來西亞獨立後,都以馬來語為官方語言,其使用人口已達2億8000萬。 在印尼,官方的馬來語被稱作印尼語(Bahasa Indonesia),而蘇門答臘等地的其他馬來語方言,仍然被稱作馬來語(Bahasa Melayu)。 在分類上,馬來語屬於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馬來—松巴哇語支——馬來語群。有一些語言與馬來語非常接近,比如米南加保語、班查爾語等等。語言學家將馬來語及其接近語言歸類為馬來語群(Malayic languages)。[1]

中文名 馬來語 外文名 Bahasa Melayu 語言系屬分類 南島語系 所屬語族 印度尼西亞語族或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 所屬語支 馬來—松巴哇語支(Malayo-Sumbawan) 所屬語群 馬來語群(Malayic)

基本介紹

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分布於馬來西亞、新加坡、文萊、泰國南部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廖內和林加諸島。使用人口約2億8千萬,是世界上第七大語言。 公元7世紀,一種含有大量梵語借詞的古馬來語已在南蘇門答臘地區產生,它是當地廣泛使用的商業語言。14世紀以後, 有馬來亞、雅加達、安汶等地區方言,同時還出現了市場馬來語,它是簡化了的馬來語,分布於南洋群島。馬來西亞的現代標準馬來語,也稱作馬來西亞語,它在部分基本詞彙、部分語音和某些形態與句法特徵方面跟印度尼西亞語有所區別。馬來語有6個單元音,3個雙元音,24個輔音(其中6個是外來語的輔音)。借詞多源於梵語和阿拉伯語。大部分詞由兩個音節詞根組成,通過前、後、中綴構成派生詞或表達某些語法意義。名詞沒有性、數、格的變化,重疊法可以構成複數和表示其他語法意義。馬來語是分析型語言,句法關係由功能詞和詞序表示。句子的基本結構是主語—謂語—賓語,定語在名詞之後,狀語在動詞之後。馬來語最初使用源於印度的帕拉瓦文字,14世紀以後使用爪威文字,即阿拉伯字母書寫的馬來文。19世紀末,英國人把阿拉伯字母改成了拉丁字母。1904年後在馬來亞推行了用拉丁字母書寫的現代馬來語,爪威文還在馬來亞和蘇門答臘部分地區繼續使用。

名稱來源

根據馬來西亞、印尼和文萊共同達成的默契,馬來語是以廖內語(Bahasa Riau)--- 蘇門達臘廖內省(Riau)的口音 --- 當作標準語的。這是因為長久以來,現屬印尼的廖內省一直被視為是馬來語的誕生地。 在馬來西亞,馬來語被稱之為「Bahasa Melayu (馬來語言;Malay language)」或「Bahasa Malaysia (馬來西亞語言;Malaysian language)」。「馬來西亞語言」是馬來西亞政府在1967年的《國語法案》(National Language Act)中被使用的語彙。一直到1990年以前,「馬來西亞語言」是比較常被用來指涉馬來語的一個名稱。但是在1990年以後,不論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學院裡面的學者,卻都逐漸傾向於用「馬來語言」 --- 這是馬來語版的「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中所使用的語彙 --- 來指涉馬來語。 印尼在宣布獨立以後,也是使用某種形式的馬來語當作其官方語言,但是卻將其稱之為「Bahasa Indonesia (印尼語言)」。至於在文萊和新加坡,他們所使用的馬來語則是被簡單稱為「Malay (馬來語)」或者是「Bahasa Melayu (馬來語言)」。 基本上,所謂「馬來語言」和「印尼語言」的區別,是基於政治上的原因,而不是基於語言學上的考慮。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雖然有不少語彙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比如說,對很多馬來人而言,他們就很難理解吉蘭丹語(Kelantanese)的發音。此外,印尼爪哇的馬來語(Javanese Malay),則是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彙,即使是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彙的意思。

與印尼語區別

馬來語和印尼語之間的差別,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British English)和美式英語(American English)之間的差別。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溝通的,只是在書寫系統的拼音和語彙上有一些差異。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印尼語從爪哇語和荷蘭語中借用了不少詞彙。比如說,馬來語中的「郵局(post office)」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語中的「郵局」則是「kantor pos」,這是借用「kantoor」這個荷蘭語 --- 荷蘭語中的「辦公室(office)」--- 而產生的詞彙。

書寫系統

在20世紀以前,由於多數的馬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他們是使用一種叫做「Jawi」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書寫系統來進行書寫的。之後,另外一種叫做「Rumi」的拉丁字母書寫系統,則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Jawi」原本的地位。馬來西亞和印尼在書寫系統上的差別,其實正反映了當時統治兩地的不同殖民政府 --- 英國殖民政府和荷屬東印度公司 --- 在書寫系統上的差別。 在印尼語中,元音[u]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寫成「oe」。在日本占領印尼的時候,這個元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為「u」(因此,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的名字,也從Soekarno被改為Sukarno)。同樣地,在1972年以前,英語「chin」中的輔音[tʃ],雖然在馬來語中是用「ch」來表示的,但是在印尼語中則是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書寫成「tj」。所以,「孫子」在馬來語中的寫法是「chuchu」,但是在印尼語中的寫法卻是「tjoetjoe」。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變。由於印尼「Ejaan Yang Disempurnakan (精確拼音;Perfected Spelling)」的公布,馬來語和印尼語中書寫系統的這些差異才有了縮小的跡象。比如說,在這之後,馬來語的「ch」和印尼語的「tj」,都一律改成「c」,因此「孫子」就變成了「cucu」。此外,印尼語也不再使用「dj」,而是使用馬來語中已經採用的「j」,因此,雅加達的拼法,就從「Djakarta」變成了「Jakarta」。原本在印尼語中被保留來發半元音的「j」(即英語「young」的第一個發音[j]),也由馬來語中的「y」所取代。 雖然馬來語和印尼語在書寫系統上已經幾乎獲得了統一,然而,由於某些歷史上的原因,這兩種語言的某些詞彙還是有差異。比如說,「錢」在馬來語中是寫成「wang」,但是在印尼語中則是寫成「uang」。

詞彙特點

馬來語屬於馬來-波利尼西亞語族。從14世紀開始,隨著越來越多的馬來人阪依伊斯蘭教,他們開始使用一種叫作Jawi的阿拉伯字母書寫體。19世紀,英國人基於拉丁母設計了現在普遍使用的馬來文字,而印尼文則是由荷蘭人設計的。除了拼寫之外,印尼文和馬來文的區別不大。馬來語的語法與西歐語言有著根本的不同。馬來語沒有詞前綴和詞後綴,屬於分析語。而相應的功能則由附加單詞來實現。而名詞的複數形式則由簡單的將該名詞重複說兩次來實現,比如,"rumah-rumah"的意思就是"houses"。而跟在數詞後面的名詞又恢復為單數形式,並且添加了一個數量單位,有些類似於英文"seven head of cattle"的結構。馬來語裡有許多這樣的數量單位(penjodoh bilangan),比如,動物(ekor - 頭,tail),人(orang - 人,man),以及花、珠寶、絲線甚至魚網的單位。"兩隻貓"(Two cats)在馬來語是"dua ekor kucing" (two-tail-cat),兩個小孩(Two children)在馬來語裡則是"dua orang kanak-kanak"(two-man-child)。 馬來語中的許多借詞源自梵語和阿拉伯語。英語中來自馬來語的借詞包括:orangutan(人猿)、gingham(有條紋或方格紋的棉布)、sarong(圍裙)、bamboo(竹子)、rattan(藤)、kapok(木棉)、paddy(稻穀)、amok(殺人狂)。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