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文波

目录

简介

马文波,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外交部副部长。

马文波
 
马文波
原图链接  来自百度的图片    
出生 1911年10月
逝世 1993年2月5日  
别名 MaWenbo
职业 军人
荣誉 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简介

马文波 (开国少将) 马文波,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外交部副部长。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红军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斗争,并随军长征。他积极组织技侦工作,为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侦工作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是红四方面军技侦工作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

将军经历

马文波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参加红军后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报务主任,军委三局一科科长,军委二局股长。 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军委二局科长、处长、第二副局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二局副局长、军区情报处处长、华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等职,参加了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马文波先后任军委技术部副部长、总参三部副部长。 1969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72年5月——1978年2月,外交部副部长。 1982年,马文波离休。 解放军总参谋部某部原副部长。   马文波同志是安徽省怀远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鄂豫皖军委会无线电训练班技术教员,红四方面军总部报务员、报务主任、科长,军委二局股长、科长、处长、副局长,晋察冀军区情报处处长,华北军区司令部情报处处长,军委技术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土地革命时期,他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斗争,经历了长征,是红四方面军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开展对敌侦察,参加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他为配合攻打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以及进入北京城后的治安保卫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总参某部机关建设中有重要建树。在外交部工作期间,他坚定地执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稳定外交部的局势、开展正常的外交活动尽了最大的努力。   马文波同志因病于1993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 [1]

重要贡献

马文波在紧张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积极组织技侦工作,并参加对敌情的研究,为红军粉碎敌人的围攻和部队转移提供了情报保障,为红四方面军无线电通信和技侦工作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红四方面军技侦工作的创始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他主持的情报工作,为配合攻打天津、和平解放北平、改编国民党绥远起义部队做出了重大贡献。 [2] 建国后,他积极参与全军技侦战线的部署调整,为技侦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外交部担任领导工作后,坚定地执行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贯彻党中央的外交路线,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中美、中日关系的重大决策,尽了最大的努力,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多次赞扬。 1982 年他离职休养以后,仍以极大的热情关心部队工作,积极向军委和总参领导提建议,并认真撰写回忆文章,受到了人们的尊重。

人物评价

马文波同志在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长期埋头苦干,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党的事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和组织纪律性,光明磊落,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自觉服从党的需要。他好学不倦,刻苦钻研,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他克勤克俭,廉洁奉公,从不搞特殊化。他深入实际,平易近人,联系群众,团结同志。 [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