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延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延和

来自 中国科学院 的图片

马延和,男,汉族,1961年10月生,河北盐山人,农工党成员,1983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1]

现任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农工党中央常委、天津市委会主委,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2021年9月24日,与蔡韬在《科学》在线发表了淀粉人工合成方面的突破性成果。

基本信息

人物说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出生日期----1961年10月

出生地点----河北盐山

国 籍 ---- 中国

职 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江南大学

人物履历

1979-1983 南开大学, 生物系微生物学专业,学士

2001-2004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博士

1983-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任职

1991-1992 西班牙 Alicante 大学,访问学者

2001 英国 Leicester大学,访问学者

1999-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0-2005 中科院微生物所,生物技术中心副主任

2005- 中科院微生物所,所长助理

2005-2007 中科院微生物所,能源与工业生物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

2005- 中科院微生物所,极端环境微生物中心主任

2007- 中科院微生物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马延和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筹)筹建组组长

2012年10月,任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任期5年)。

2016年12月,任政协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6月,农工党天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17年12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常委。

2018年4月,任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2021年1月当选农工党天津市委会主委、天津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职务任免

2017年12月1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马延和当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常委。

2018年4月3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研究决定:马延和同志任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

2021年1月29日,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选举马延和为天津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学术兼职

国际嗜盐微生物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秘书长、糖生物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专家

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国科学院工业生物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Saline Systems》副主编,《生物加工过程》副主编。

研究方向

极端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主要包括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极端微生物生理机制与功能多样性、极端微生物特殊功能与产物的开发和利用。目前的重点是发展采样、分离、培养、分子操作等新的方法技术,进行极端环境的物种与基因分析;分析极端微生物嗜极特性及其分子基础,开展极端微生物的分子生理学研究;开发极端酶等新产物,探讨其在寡糖生产、生物催化等方面的应用途径。

承担课题

国家973计划项目"生物炼制细胞工厂的科学基础";国家863计划项目"极端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应用研究";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生物催化剂多样性的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嗜盐碱微生物抗盐碱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验证";中科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纤维素乙醇的高温发酵与生物炼制";中科院知识创新项目"极端酶的分子机制与利用基础";国际合作欧盟第五框架计划项目"Multigenome Access Technology for Industrial Catalysts from Extreme Environments"。

研究领域

本课题组研究方向为极端微生物的认识与利用。从资源发掘、机制研究到应用开发,系统进行极端微生物这一重要遗传资源的认识、保护、开发和持续利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极端环境的微生物区系生态与生物多样性,极端微生物生理机制及分子基础,极端微生物功能与产物的生物技术利用。

马延和

来自 新华网 的图片

目前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

(1)极端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通过对我国内蒙古和西藏地区盐碱湖、腾冲和西藏地区热泉以及青海盐湖钻探等极端环境进行系统的极端微生物物种及基因分析,建立一定规模的极端微生物菌种库与基因数据库;同时筛选鉴定具有应用潜力的极端微生物。

(2)极端酶的发现与分子改造。

通过从极端环境样品直接发掘新型极端酶和利用基因改造技术获得突变酶,建立多样性的极端酶库,实现在能源开发、洗涤剂等方面的应用。

(3)极端酶的结构与功能。

以碱性甘露聚糖酶、嗜酸热甘露聚糖酶、嗜盐酯酶及高温葡萄糖苷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为模型,解析极端酶的嗜极机理、结构与功能关系。

(4)嗜碱微生物嗜碱机理。

以专性嗜碱菌(Alkalimonas amylolytica)为模型,通过差异表达和功能互补分析鉴定耐盐碱基因,阐明嗜碱菌的嗜碱生理机制。

承担了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中科院创新重要方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欧盟第五框架计划等项目。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Bacteriology、Extremophiles、Microbiology、IJSEM等SCI收录的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所获荣誉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及中国科学院发明二等奖[2]

"九五"国家重点攻关计划全国先进个人

中国科学院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3]

最新成果

2021年9月24日,《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研人员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论文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论文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蔡韬。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