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马坑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坑乡美景

马坑乡位于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南部,是一个边远偏僻的山区乡镇,南同景德镇交界,东北与祁门县相连西与花园里乡为邻,西南与石城乡毗连[1]

中 文 名 : 马坑乡

特 产 : 马坑茶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理位置 : 安徽池州市东至县南部

马坑山高 : 600-800米之间 目录 :1概述 : 2由来 : 3历史沿革 : 4发展

概述

旧社会这里流传一首民谣:“四十里马坑,四十八道貌岸然水,九十六重山,行走靠脚,运输靠肩”[2]。有的村庄近在咫

尺,由于山水相隔,道路崎岖,行走不易,费时半天。境内桃源村,溪流深邃,建德县志载,唐乾符间邑令檀新同弟俊侯避黄巢之乱,寻桃

花水称仙,在此隐居。周馥夫人吴氏之墓地也葬于桃源横山坂坞内箬岭。

由来

相传,尧帝南巡骑马经过大马坑时,马失前蹄,使尧帝一惊,随口道出“马坑”二字,马坑由此得名。

历史沿革

马坑乡始建于1953年,解放初为马坑村,1958年并为花园公社,1960年又并入官港公社,1961年成立马坑公社,隶属官港区,1982年改为马坑乡至今。

发展

马坑乡自然资源丰富,是东至县重点木材产区之一。紫石塔的茶叶,具有叶大、叶浓、味醇的特点,早负盛名;午菇质地优良,畅销海内外,供不应求。

近年来,绿茶走俏,马坑乡在制茶工艺上精益求精,所制各种名茶屡屡得奖,其中清水源茶厂的“紫石兰花”、“玉露银峰”品质最好,有

位饮遍全国名茶的学者,饮了马坑的“碧色天香”后不断啧啧赞叹:“品茶莫道龙井好,马坑香茗亦风流”。

马坑乡在解放战争时期,是皖赣边境的游击根据地之一。1949年,为了配合解放军渡江,皖赣工委以马坑为前进的侧翼,于1948年在此成立

浮至祁工委,以马坑一带为中心,领导浮梁、至德、祁门三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直到全国胜利。

马坑乡并入花园里乡成新的花园乡.

马坑在国务院的长江防护林工程中进行大量封山,植被生态良性发展,成为全省不多的原始生态乡村,原生态的马坑茶叶(源口茶叶\枫树垄茶

叶\老屋茶叶),野香菇(不是袋种,原生态的),;徽州古道(枫树垅O牛篷嘴)必将成为自驾客和行者的天堂.

特产:

马坑茶:无污染,茶全来自山中茶山上,人工除草,无施肥打药工序,相当数量来自山中野茶,全部野生茶。其茶树品种属祁红列;马坑山高600-800米之间,属黄山余脉,山中林密有好茶;

枫树垄茶(祁源剑毫) 茶均来自茶宝山

马坑自古产好茶\人皆尚之,岁岁进京礼贡,美传四方.据东至古茶史记载,马坑好茶产地有三,其一为位于马坑枫树垄(大牛篷咀)的茶宝

山。当年〖祁红〗创名时所采鲜叶均来自该山。茶宝山山深林密,溪流纵横,常年云雾缭绕。清香四溢,尤其适宜茶叶生长。故名『茶宝

山』。由于山高路险,众多古茶树散落于茶宝山中,成为珍贵稀有的野茶。

马坑源口茶、马坑老屋茶也为珍品

词条标签: 马坑乡

视频

马坑乡特色景观旅游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