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马克斯·佩鲁茨

马克斯·费迪南·佩鲁茨(Max F. Perutz,1914年5月19日—2002年2月6日)是一位奥地利裔英籍分子生物学家。他与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约翰·考德雷·肯德鲁(John Cowdery Kendrew)一起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1]

马克斯·费迪南·佩鲁茨
马克斯·费迪南·佩鲁茨
原文名 Max F. Perutz
出生 (1914-05-19)1914年5月19日
奥地利维也纳
逝世 2002年2月6日(2002-02-06)(87歲)
国籍 英国
职业 分子生物学家
知名于 获得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

目录

个人生平

  • 1914年5月19日,佩鲁茨出生于奥地利(Austria)的维也纳(Vienna) 。他的父亲名叫雨果·佩鲁茨(Hugo Perutz),母亲叫阿黛尔 (金施密特) 佩鲁茨【Adele (Gold-schmidt) Perutz】。佩鲁茨是家中三个孩子当中的一个。佩鲁茨的父母家中均是通过做纺织品生产生意而致富的。他的父母都希望他能够学习法律,然后进入家族生意中,但是他却在维也纳泰莉莎(Vienna Theresianum)读初中时对化学产生了兴趣。这个学校在玛丽亚·特雷莎女王(Empress Maria Theresa)时期是一个军官学院。
  • 1932年佩鲁茨进入了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学习无机化学,但是他发现这个学科很枯燥,便很快地转去学习有机化学了。
  • 1936年毕业之后,佩鲁茨为了躲避纳粹扩张造成的困境而前往英格兰。他在剑桥大学跟着物理学家约翰·德斯蒙德·伯纳尔(John Desmond Bernal)一起在卡文迪什实验室(Cavendish Laboratory)工作。 

通过在有机化学方面的工作,佩鲁茨了解到在剑桥大学正在进行的X射线结晶学研究。这种技术也叫做X射线衍射,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狄奥多尔·费利克斯·冯·劳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发明的。X射线可能被诸如岩盐等晶体衍射(diffracted,即被弯曲)。这就使人们有可能测量出X光的波长,并且研究晶体中原子的相对位置。马克斯·冯·劳厄让一束X射线穿过一个晶体投射到一个照相底片上,在那上面会产生斑点图样。这种衍射图样(diffraction pattern)因各种晶体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人们运用数学方式对斑点的位置和黑暗程度进行分析,进而看出晶体的原子结构。

  • 2002年2月6日逝世。

获得荣誉

1962年他与 英国分子生物学家约翰·考德雷·肯德鲁(John Cowdery Kendrew)一起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利用X光技术绘制出了血红蛋白(hemoglobin)和肌红蛋白(myoglobin)的结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是两种存在于血液中和肌肉中的蛋白质。佩鲁茨把他大部分工作时间都投在血红蛋白的研究上,详细阐述了血红蛋白是怎样构成的。佩鲁茨的研究帮助生物学家了解了分子在运输血流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时所起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Max F. Perutz 诺贝尔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