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食鱼无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食鱼无反

近义词

反义词

出 处 :《晏子春秋

体 裁成语

属 于 :褒义词

食鱼无反是一个中国的汉语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有一次春游到纪国故地,有人献上一只华美的“金壶”,齐景公喜不自禁,打开后发现里面还藏有一纸用丹砂写的格言:“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十九》。

原文

《晏子春秋》:“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鱼无反,则其臊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日:‘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之间。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1]

典故

春秋时期,齐景公到已经灭亡了的纪国土地上游览。

看到纪国的废墟上,到处瓦砾遍地,野草丛生,狐兔出没,乌鸦乱飞,一片破败荒凉的景象,让人目不忍睹。

齐景公坐车正要离开这里,忽然有一个侍从举着一只金壶献给齐景公,齐景公问:“这么贵重的壶是从哪里得到的?”

侍从说:“从废墟中捡到的,不敢据为已有,特意献给君侯观赏。”

齐景公接过金壶,打开壶盖,往里边一看,发现壶中有用朱砂写的文字,这是两句铭文:

食鱼无反,勿乘驽马。

齐景公看后称赞说:“太好了!铭文中有这样的话。‘食鱼无反’,是讨厌鱼的腥味,就不把鱼翻过来继续吃;‘勿乘驽马’,是讨厌劣马跑得不快不远。”

齐景公认为自己解释得好,因而流露出得意之情。

这时,宰相晏婴说:“大王差矣,臣以为不是这个意思。”

齐景公见晏婴反驳自己,心中很恼火,便问:“那你说是什么意思?”

晏婴回答说:‘食鱼无反’,是留着鱼的下一面不吃,为的是不要耗尽民力;‘勿乘驽马’,是告诫君王不要把无德无才的大臣安置在自己身边!”

齐景公不相信晏婴的解释,于是反问道:“纪国既然有这么好的铭文格言,为什么纪国灭亡了呢?”

晏婴回答说:“纪国的灭亡,是有原因的。我听说过:贤德的君王治国有方,把施政纲领、措施写成文字,悬挂在街巷的大门上,让民众遵守。可是纪国有好的治国铭文格言,却把它写在金壶里,不让民众知道,国家怎么能够不灭亡呢?”

齐景公点头称赞说:“还是相国见解高明!”

寓意

毫无疑问,晏子的见解,算得上是高屋建瓴,意味深长。其意是在说君王吃鱼只吃一半,不翻吃另一半,就是要给老百姓留下余地(鱼),不要竭尽民力,陷民众于贫穷;而勿乘驽马,是警告君王不要在身边重用品行不端的小人。

参考资料

  1. 食鱼无反,语文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