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額爾德特.文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代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淑妃,為滿族鄂爾德特氏端恭之女。因為掀起了轟動全國的「皇帝離婚案」而被世人熟知。額爾德特·文繡又名蕙心,自號愛蓮,幼時、與溥儀離婚後自名「傅玉芳」。 ​​










中文名 額爾德特.文繡

出生日期 1909年10月20日

逝世日期 1953年9月17日

性別 女

畢業院校 花市私立敦本小學

葬處 北京安定門外義地


出生地 北平方家胡同錫珍府邸

別名 蕙心、傅玉芳、大秀

國籍 中國

民族 滿族

旗籍 鑲黃旗

自號 愛蓮






目 錄

1家庭背景 出身 貧寒 容貌 2個人生平 成為皇妃 復興王業 仗義諫言 刀妃革命 協議離婚 北平改嫁 晚年生涯 3文繡去世 4影視版本 ​​​



1家庭背景 編輯


文繡文繡


出身


文繡文繡

 额尔德特·文绣中国末代皇妃文绣姓额尔德特,又名傅玉芳。1909年12月20日,生于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官僚人家。祖父额尔德特·锡珍曾官至晚清的吏部尚书,留有不少遗产。而文绣的父亲端恭却是个屡试科考不中的平庸之辈。端恭的原配妻子博尔济吉特氏,留下一女(俗名“黑大姐”)即故去。续娶蒋氏,即是文绣的生母,本是汉族的大家闺秀,为人心地善良,性情又温和,敬丈夫如上宾。蒋氏居家过日,一切都遵从满族习俗,甘愿做个满族官宦人家的贤妻良母。但是上天不从人愿,蒋氏婚后先后生下长女文绣,继之又生二女文珊,没有为额尔德特家族生育一个男孩子,终生遗憾没有得享子贵母荣之福。

更為不幸的是蔣氏生下二女兒文珊不多日,丈夫端恭就病死了。蔣氏只得艱難地帶着兩個女兒和端恭前妻所生的「黑大姐」,獨立撐起門戶度日。初時,還較多地依靠文繡的五叔、時為吏部尚書的額爾德特·華堪的關照,倒是不愁吃和穿。可是時過不多日,即發生了辛亥革命,從1912年3月12日起,清末帝溥儀退位,大清王朝滅亡。從此之後,滿族統治地位喪失,清朝大官們的頂戴花翎也一律作廢了。華堪丟官後,閉門在家,開始禮佛念經,於是額爾德特家族便開始坐吃山空,不斷地變賣田地和住宅,很快衰敗破落,最後不得不按端恭這一輩六股分家,各自另找出路。


貧寒


蔣氏這一家人只分得幾件舊家具,另有一筆數目甚少的現錢。蔣氏最先搬出老宅院,領着「黑大姐」和文繡,抱着文珊,移居北京的花市胡同,租房安了新家。漢族大家閨秀出生的蔣氏,不辭辛苦勞累,以做挑花活計,或為有錢人家打短工,掙錢養活四口之家,還要供養女兒上學讀書。


容貌


1916年9月初,深明大義的蔣氏將8歲的文繡送入花市的私立敦本小學讀書。上學後的文繡改名叫傅玉芳。

傅玉芳天資聰明,在學校里無論是國文、算術、自然,乃至圖畫和音樂等功課,都學得極好,深得老師的喜愛。傅玉芳在家裡還是個勤勞懂事的孩子,既能替母親干好家務活,又能幫助母親做些挑花活計,掙錢當學費用,獲得鄰里的稱讚,都說她是個難得的好姑娘。傅玉芳長到13歲時,就出落得像個大人了,容貌雖不算俊美,卻身材高挑、大眼睛、面色白淨、肥瘦得體,一副富態的相貌。


2個人生平 編輯




成為皇妃


文繡乳名大秀,生於宣統元年農曆十一月初八,即公元1909年12月20日。1917年文繡8歲時,到北京私立敦本小學讀書,天資頗為聰穎。她當時學名傅玉芳。文繡的家世,是滿州八旗中的鄂爾德特色蒙古族,在八旗中屬於上三旗的鑲黃旗。祖父名錫珍。父親名端恭,曾任內務府主事。文繡為端恭的繼配漢族蔣氏的長女,其妹名文珊。1924年聯同皇帝溥儀及皇后婉容離開紫禁城,前往天津張園暫住。她在1931年申辦離婚手續,正文繡文繡式離開溥儀。離婚後,前清的舊臣力勸溥儀褫奪對文繡的封號。

文繡自入宮之後,並未獲得溥儀的寵幸。她每天早上梳洗完畢,就先到溥儀的寢殿問安,再到婉容皇后和四位太妃的寢宮中依序請安,之後回到她所居住的長春宮並關上宮門,過著簡單樸素的日子,她或刺繡或教導長春宮的宮女認字,四位太妃和宮中僕役都對文繡的嫻靜有禮讚譽有加,但這並未能改善溥儀對她的冷落,相反的,不論是在紫禁城、或於民國十三年隨溥儀岀宮之後,她和溥儀九年的婚姻,可以說是一段灰慘黯淡的歲月,在1925年天津,溥儀下榻在張彪的私人花園中的一幢三層樓的白色小洋房裡,他跟婉容住在二樓,而把文繡拋在樓下,在一個農曆除夕的晚上,溥儀與婉容在寢宮嬉戲,這時,有宦官奏報淑妃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溥儀生氣地說:「她慣用這伎倆嚇唬人。誰也不要理她!」而這件事也造成日後「刀妃革命」的導火線。



復興王業


就在張作霖統治北京之初,前清福建籍的翰林學士,曾官至湖南布政使的政客鄭孝胥暗地裡向溥儀獻策:「欲復辟清帝王業,必定要藉助日本為外援。」文繡知之,力勸溥儀說:「日本人殘暴無比,日俄戰爭時,即屠殺中國人無數,絕對不能聽信鄭氏的鬼話,引狼入室,否則後果將極其悲慘。」可是有着復辟狂的溥儀,根本聽不進文繡的諍言勸告,反倒於1924年11月29日,在鄭孝胥的一手策劃下,偷偷地進入了北京的日本駐華公使館。溥儀的家人慌張恐懼至極,認為溥儀被壞人劫持「失蹤」了。

幾天之後,溥儀來信要婉容和文繡一起去到日本公使館,與他團聚。為了知道溥儀是否一切安好,文繡匆忙來到了使館。日本公使芳澤謙吉將他所居住的一座二層樓房收拾乾淨,讓溥儀同家人及隨行人員居住。文繡和婉容則由公使夫人芳澤幸子親自殷勤款待。

日本政府向溥儀許諾,承擔保護溥儀一行的安全責任,於是溥儀便在日本駐華公使館裡組成了以鄭孝胥、羅振玉、商衍瀛等親日分子的工作班子,積極謀劃藉助日本的外力,實現復辟,重登帝位的夢想。

1925年2月24日,是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吉祥日子。溥儀一家人及親信們,在羅振玉和芳澤謙吉的合謀下,離開北京的日本公使館,遷移到天津日租界的宮島街,在張彪從前的別墅——張園住下,後來又搬遷到日租界協昌里的靜園居住。不論怎樣更換住所,溥儀總是聽從鄭孝胥的鬼主意,同日本駐天津的領事,或日本駐華軍隊的司令官們頻繁接觸,幻想依仗日本勢力,復興清朝王業。


仗義諫言


文繡面對溥儀的危險錯誤行為,屢屢向溥儀建言日本不可信,鄭孝胥之流的鬼話不可聽,應該懸崖勒馬。溥儀非但不聽文繡良言相勸,反倒厭惡起文繡了,以冷眼回之。他天天與婉容在一起,上街時也只帶着婉容一個人,就連日常進餐,也不同文繡一桌同吃。接待賓客,溥儀只要婉容陪伴,逢年過節所施的賞賜,也沒有文繡的份,可見溥儀是鐵了心要將文繡晾在一邊了。與此同時,文繡還不時因婉容尋機起事,遭受無理的謾罵和羞辱。太監或某些婢女見到文繡在溥儀面前失寵,也時不時給予岐視或施以虐待之行。文繡經常在以淚洗面中過日子,天津的靜園皇室家庭已經是容不下文繡了,她開始設法奮起挺身離開。


刀妃革命


文繡文繡1931年8月23日,溥儀的淑妃文繡正式向溥儀要求離婚,原因是她再也承受不了溥儀對她的冷落,和宮中的不自由。這件事情對遜清皇室及前清王公大臣,還有溥儀本身都造成相當大的震撼,這可以說是對舊式文化的一種挑戰,之後的兩個月,淑妃文繡堅持自我的想法,不顧家族的反對和指責,也不理睬溥儀聘請的律師所提出的和解方案,堅決的向天津地方法院要求和溥儀離婚。

當時,文繡訴溥儀離婚案中溥儀的代理律師為林棨和林廷琛,文繡的代理律師為張紹曾、張士駿、李洪岳。雙方律師尋求庭外和解,於1931年10月22日達成離婚協議。

文繡的族兄文綺為此寫了一封信,並將之登在報上指責她:

這封義正辭嚴的回信,和「皇妃與皇帝離婚」一事傳開後,被當時的人們稱之為「刀妃革命」。淑妃文繡的妹妹文珊,是她家族中唯一一位支持她與溥儀離婚的人。

在經過兩個月的雙方律師簽字和談的結果是;淑妃文繡和溥儀皇帝完全斷絕關係,溥儀必須支付五萬五千銀元作為贍養費,而文繡終身不得再嫁,雙方互不損害名譽。


協議離婚


  正當文繡在天津靜園無法生活下去時,有個叫玉芬的女人來到了文繡的身邊。

  玉芬是文繡的遠房表姐夫毓璋的女兒,屬文繡的晚輩人,可是論年齡卻比文繡大幾歲。她容貌美麗,但在婚姻上也很不幸。她的丈夫馮曙山是民國前總統馮國璋的長孫,家世顯貴。遺憾的是馮曙山紈絝惡習難改,整天吃喝玩樂,尋花問柳,因此與玉芬的感情極壞。玉芬也因此長了知識,逐漸老練了,特別是對離婚和維護女權有獨到主見。當玉芬得知文繡婚姻不幸、處境悲慘時,立刻坦誠地對文繡說:「現今是中華民國時代,法律上寫着男女平等,而溥儀早已被攆出皇宮,是平民一個,不是什麼『小皇上』了,他也得守法,平等待人。你應該請個律師,寫狀子,控告他虐待妻子,同他離婚,另外索要撫養費。」就是玉芬這一席話,使文繡決意要同溥儀離婚,爭取人身自由權利。

  1931年8月25日,文繡得溥儀特例允准,由胞妹文珊陪伴,在太監趙長慶的監護下,乘坐溥儀的汽車去天津市區遊逛一圈,散散心,尋求樂趣,這可算是溥儀賞臉「安慰」了。他哪曾想,從此就是文繡離別「冷宮」、解脫悲慘命運的開始。

  文繡乘車離開靜園大門後,即指令司機將汽車開往天津民國飯店,下車後住進了37號房間,隨即正告太監趙長慶:「你先自個兒回去吧。」趙太監不解其意,文繡拿出一封早已寫好的信件,要趙長慶交給溥儀,並轉告說:「文繡要向法院控告皇上,決定同他離婚。」

  趙太監回到靜園如實稟報後,溥儀當即慌神了,急忙命下人趕去民國飯店,一定要把文繡追回來。可是文繡與文珊早已有準備,快速離開了民國飯店,轉移到非常同情文繡遭遇、家境富有的張姓寡婦所提供的花園洋房裡。通過玉芬和文珊出面跑動,文繡聘請了張紹曾、張士駿、李洪岳三位律師,向法院提出訴狀:「控告溥儀虐待文繡,使其不堪忍受。溥儀生理有病,同居九年,未得一幸。決意離婚,索要個人日常所用衣物和贍養費50萬元。」

  對於文繡的控告,溥儀極端恐懼,認為這太有傷皇室的臉面,也大失「皇上」的身份了。當時又是溥儀與日本人密切勾結,幻想得其助力,完成復辟王業的關鍵時刻,這時距離1931年「九·一八」事變尚不足一個月的時間。京津兩地的各類報紙,紛紛登載文繡要同溥儀打官司、鬧離婚的報道,說什麼這是「皇妃革命」,而且支持文繡者極多,大家奔走宣揚,終使溥儀處於極端尷尬的境地。

  溥儀無奈之下,也聘請了林棨、林廷琛兩位律師,全權代理他同文繡的調解工作。1931年10月22日,在林棨、林廷琛的天津律師事務所里,有文繡出席及其三位律師在場,溥儀與文繡雙雙同意,並簽訂了離婚協議書,共三條:

  一、離婚後,溥儀付給文繡生活費5.5萬元。

  二、允許文繡帶走穿用的衣服和日用品。

  三、文繡回北平母親家生活後,不得做出有損溥儀聲譽的事情。

  協議共四份,溥儀與他的律師各執有一份協議,文繡與她的律師也各執有一份。

  文繡與溥儀離婚,可算是「捅破了天」的奇事,愛新覺羅家族統治中國300多年來,從未有過皇后或皇妃敢於提出離婚挑戰,文繡是第一個提出者,又是惟一取得成功者。溥儀為了維護「臉面」,竟在同文繡簽訂離婚協議的第二天,下了一道「諭旨」:「廢淑妃文繡為庶人。」再過些時日,即1931年11月10日,溥儀便在鄭孝胥和鄭垂父子的陪送下,外加日本特務工藤忠為之武裝保鏢,從天津乘汽車匆忙偷渡白河,去到大沽口外,再登上日本的「淡路丸」號商船,奔往日本占領下的東北營口港,最終投向日本帝國主義的羽翼下,充當傀儡皇帝去了。所幸的是文繡先前一步脫離苦海,沒有與溥儀一同背叛祖國,墜入罪惡的深淵。


北平改嫁


文繡文繡  離婚後的文繡回到了北平,原本想再回到母親身邊,以自由人身份同家人團聚在一起,得享天倫之樂。遺憾的是母親蔣老太太早已去世,「黑大姐」也已經出嫁遠走,從前的老房子竟被一個本家人擅自賣掉了。文繡只好同已經離婚的妹妹文珊另在北平租房安家了。文繡從溥儀那裡所得的生活費,先是支出一大筆錢還清了聘請律師的薪金,給清了打官司所用的開銷,最後又被玉芬騙走了一筆,手裡所剩的也就不多了。

  1932年的暑假剛過去,文繡恢復了傅玉芳的名字,在北平的府佑街私立四存中小學當上了一名教授國文和圖畫的教師,這是文繡離開溥儀,回到北平後第一個風光的職業,心情特別愉快 。因文繡粉筆字寫得好,嗓音清亮,講解國文課透徹明白,學生都非常喜歡這位老師。沒想到不多日後,有人查知新來的女教師傅玉芳本名叫額爾德特·文繡,出身滿洲貴族世家,原本是清末皇帝溥儀的皇妃,在宮中稱做淑妃。宣揚出去之後,頓時成為學校里和北平市面上的一大新聞軼事。北平各類報社記者紛紛前來採訪,爾後即以緋聞艷事登載於報端,幾乎使北平家喻戶曉了。於是有眾多好事之人,前來四存中小學門前等候,觀瞻昔日皇妃的風采。來人越聚越多,使文繡處於活人遭展覽的難堪處境中,不得不於1933年底辭掉她心愛的教師職業。因皇妃身份暴露,她租下的房子也不能再居住下去了,便拿出最後的一筆錢,在北平劉海胡同買下一處平房,與妹妹文珊一起隱居下來。

  後來文珊改嫁,另安新家,獨自居住的文繡開始向皇室後人——畫家傅儒專心學習國畫技藝,生活有了寄託也有了樂趣,繪畫技藝也很有長進。不久,又有一些軍官、小吏與富商、或個別官僚,以為皇妃乃是奇貨難得,暗想家中必定有眾多天價的文物古寶,便相繼以求婚為名,登門討便宜。文繡都以巧妙的言語或強硬態度拒之門外。

  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北平淪於日寇鐵蹄之下,文繡更加不得安寧了。倚仗日本人勢力的警察、保長或狗腿子們,接二連三地登門向文繡敲詐勒索,甚至逼迫文繡為「大東亞聖戰」貢納重金。如此幾年下來,文繡真正成為窮困的平民百姓了,不得不賣掉她在劉海胡同的宅院,另找地方租房住下來,以出賣體力勞動討生活。先是在家裡以糊紙盒掙錢度日,一度還去到瓦工隊裡當苦力工,因經不起重體力的勞累,最後在街頭巷尾里,以叫賣香煙為生,飽嘗了人世間的饑寒困苦。

  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國民黨統治北平。文繡經過友人的介紹,在華北日報社當上了報紙校對員。因工作認真盡職,外加才學出眾,深得社長張明煒的器重。張社長非常同情文繡苦難的一生,出於關懷之情,親自出面將文繡介紹給劉振東做妻子。

  劉振東是河南人,生於窮苦人家,讀過幾年書,17歲時入國民黨軍隊,因作戰勇敢,由小兵一直升到了少校。他為人爽直,不惹事生非,40多歲仍未成家,當時在國民黨軍北平行營里負責管理中南海庫房。文繡與劉振東經過半年的了解與相戀,於1947年夏季在北平結婚,並在北平西城白米斜街租房安了新家庭。婚後夫妻感情融洽,使文繡享受了完滿的家庭生活。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接管了北平市。出於革命的需要,時過不久即發布通令原國民黨遺留下來的軍警憲特人員,都要進行登記。劉振東在文繡的勸導下,如實地登記並坦白交代了歷史問題,人民政府決定不對劉振東追究刑事責任,不逮捕、不關押,只戴上歷史反革命的帽子,交給群眾監督管制。


晚年生涯


文繡在離婚後所拿到的贍養費,支付了律師費用和期間種種支出之後,用所剩不多的錢辦了一所小學(四存中小學)並任教於該校,她把整個身心的愛都獻給了孩子們,抗戰勝利後,與一個名喚劉振東的軍官結婚,一直到她在1953年9月17日夜晚,因心肌梗塞逝世,年44歲,葬於北京安定門外義地。同時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擔任過教職的皇妃。



3文繡去世 編輯


文繡文繡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因劉振東表現較好,解除其監督管制,分配到北京西城區清潔隊當工人。有了工作掙到工資,一家子生活有了保障,文繡和劉振東也搬遷到清潔隊附近的西城辟柴胡同,住進約有10平方米的小房裡。就是在這間小平房裡,平生無兒女的中國末代皇妃文繡,於1953年9月18日患心臟病默默地故去,終年45歲。

  在文繡死後,劉振東向清潔隊要來了四塊木板,打了一口棺材,在兩名隊友的協助下,將一代皇妃額爾德特·文繡埋葬於北京安定門外的土城義地里,墳前沒有立墓碑,一捧黃土掩去了文繡的棺木,也掩去了文繡由落魄貴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涼一生。


4影視版本 編輯


文繡文繡  電視劇《末代皇帝》鄭天煒 飾演 文繡

  電 影《末代皇帝》鄔君梅 飾演 文繡

  電視劇《非常公民》秦海璐 飾演 文繡

  電視劇《末代皇妃》蔣勤勤 飾演 文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