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颍阜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颍上县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淮北平原最南端。南临淮河,中跨颍水。东与凤台县接壤;西与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阜南县毗邻;南与霍邱县、寿县隔淮河相望;北与利辛县交界。介于东经115°56—116°38,北纬32°27—32°54之间,东西长72.5千米,南北宽56.1千米,总面积1988.5平方千米。

颍上简称“慎”,别称慎城、慎邑,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邑治,周为“慎邑”,秦置“慎县”,南北朝为“楼烦”,隋大业二年(606年)改称“颍上”。

2021年5月,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报2020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颍上县作为2020年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予以通报表扬。[1]

建制沿革

颍上县历史悠久。据南照镇铜台孜发现的陶、石器等物考证,此地为新石器时代遗址。至迟在原始社会晚期,这里已有人类聚居。

按其沿革,远在夏商时代,属豫州。

周为“慎邑”,属楚国。

秦为“慎县”,属泗水郡。

西汉高祖初,“慎”属楚王韩信封邑。韩信被诛,置汝南郡;武帝置13州刺史部,“慎”属豫州部汝南郡。

新莽改“慎县”为“慎治”,汝南为汝汾。

东汉复为“慎县”,属汝阴郡。

三国时,魏景初二年(238年)划属汝阴郡。

西晋怀帝时,中原大乱,晋豫州淮北地区被北方石赵夺去,“慎县”属扬州管辖。

东晋永和五年(349年)收复,仍属豫州汝阴郡。

南北朝属宋地,把山西雁门旧县侨置慎地,名为“楼烦令”(按《宋书》郡县均带官名),属豫州刺史、西汝阴太守。将“慎县”置于南汝阴郡合肥以东,后避讳称梁县(今肥东县梁园镇)。齐仍为楼烦,属汝阴郡。永元二年(500年),没于元魏,属扬州。梁武帝六年(507年),设置下蔡、楼烦、宋3县。下蔡、楼烦共为下蔡郡,属豫州。宋县(今南照集以北和阜南县东部),属汝阴、弋阳2郡。东魏以下蔡、楼烦共为下蔡郡,属扬州。北齐以下蔡、楼烦属扬州汝阴郡。陈楼烦县没于北周,属同北齐。

隋大业二年(606年),楼烦县改名颍上县,当时并有原下蔡(今凤台西南一带)、楼烦(慎地)2县的辖地,属豫州汝阴郡。

唐朝,属河南西道,颍州汝阴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颍州。

北宋初年,属京西北路,顺昌汝阴郡。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即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金军占领顺昌,将顺昌改为颍州,辖颍上县。

金元光二年(1223年),改属寿州府寿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颍上县入颍州,后复置颍上县,仍属颍州。至元三十年(1293年),属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汝宁府颍州。

明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属中都临濠府颍州。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属中立府颍州。洪武七年(1374年)八月,属凤阳府颍州。

清顺治初,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凤阳府颍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颍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年),又升颍州府,颍上县均属其辖。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裁府留县,民国三年(1914年)分道,属淮泗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废道设行政督察区,区下设县,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划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阜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7年,颍河以北的谢桥、龚集、江口、杨湖、夏桥一带,属共产党新四军领导的阚疃县民主政府。

1948年2月,颍河以南属豫皖苏分局及豫皖苏边区第四分区,成立颍阜县民主政府。

1948年4月,豫皖苏边区第六分区在颍河北岸设颍上县民主政府。

1949年1月6日,颍上县解放,恢复旧建置,成立颍上县民主政府。

1949年3月,成立中共颍上县委、颍上县民主政府,同年4月21日,划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员公署。同年10月,颍上县民主政府改称颍上县政府。1950年8月,改称颍上县人民政府。

1952年4月12日,皖南、皖北行政公署合并,成立安徽省,阜阳仍为专员公署,辖颍上县。

1954年7月,成立颍上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8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颍上县革命委员会。

1980年5月15日,复名颍上县人民政府。

2019年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颍上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行政区划

2019年,颍上县下辖22个镇、8个乡[5]。颍上县人民政府驻慎城镇城北新区政务南路。[2]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淮北平原最南端。南临淮河,中跨颍水。地理座标为东经115°56′—116°38′,北纬32°27′—32°54′。以县城为起点,东至江店孜镇蒋郢孜东27.1千米与凤台县接壤;西到六十铺西五十铺大赵庄34.5千米与阜阳市颍州区、颍东区、阜南县毗邻;南至淮河13千米与霍邱县、寿县隔河相望;北至陈桥镇毛沟桥29.4千米与利辛县交界。全县东西长72.5千米,南北宽56.1千米,总面积1988.5平方千米。占安徽省总面积的1.4%,占阜阳地区总面积的10.9%。县界周长261千米。

地形地貌

颍上县属典型的淮北冲积平原,境内无山丘,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略倾斜。最高海拔为29.5米,最低海拔为18.5米,坡降为1/10000。继第三纪以来,地壳继续发生以沉降为主的地质运动,第四纪冲积物在地表沉积,不断改变着地貌形态。加之近代黄河多次南泛侵蚀、沉积,以及淮河各支流的分割,境内又构成不同的小地形,根据地貌形态和成因,可分为三个类型:

河间平原

分布在西淝河、颍河及淮河之间的平缓地带,是县内主要的地貌型。由西向东南微倾斜,海拔24—29米。成土母质以河湖相沉积物为主,受黄泛沉积影响不明显,土壤中的钙质成份经长期淋溶作用,在一定的深度聚集形成砂礓或砂礓盘。有些隆起的地方经剥蚀作用,砂礓层深埋在1米以内,或露出地表。在缓坡地段的上侧,地下水位较低、砂礓层较深。土壤质地一般为重壤至粘土。

黄泛平原

分布在颍河两岸洼地,宽5—15千米。原地表为黄泛沉积物覆盖,土壤主要是沙土至粘土或不同质地组成,尤以粘土居多。一般自然肥力较高,是本县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

河谷平原

分布在淮河沿岸,原为河漫滩,地表多为厚度不等的淮河冲积物覆盖,地势平洼,土壤较肥沃,汛期易受洪涝灾害,生产水平高但不保收。

气候特征

颍上县属北温带与亚热带之间过渡型气候,由于受西伯利亚和太平洋、印度洋冷暖气流的交互影响,夏热冬冷,四季分明,雨水充沛,但年内和年际间分配不均。[3]

社会

科技事业

2018年,颍上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家,新认定2家;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976件(发明443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5件)、专利授权442件(其中发明16件);荣获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省市级13家。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个;27家企业成功入选安徽省2018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8家科技企业研发投入1617.5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职业高中6所,普通中学60所,小学178所,幼儿园63所。中小学在校学生20.2669万人,其中,高中在校生16793人,初中在校生56689人;小学在校生12918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4477人,中学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80.1%;小学专任教师6424人,小学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78.9%。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艺术表演团体32个,其中民营院团30个,国有院团2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1个、文化站30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50万册,其中纸质版10万册,电子版40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陆续举办安徽颍上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全国非遗展演、央视《乡村大世界》系列节目《家乡》走进颍上录制。

体育事业

2018年,颍上县先后举行“徽商银行”杯2018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颍上站暨环八里河国际自行车公开赛、2018年全国国际跳棋精英赛、2018年安徽省青少年赛艇、皮划艇锦标赛、2018年第五届全省高校龙舟公开赛等体育活动。

卫生事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共有卫生机构38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8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1个,村级卫生室305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4327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932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57.1万人,县域内就诊率达80%。

劳动就业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42345人,其中第一产业335人,第二产业15165人,第三产业26845人,年末在岗职工40362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11418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5%。年末乡村从业人员为87.3899万人,其中从事农业的人员为39.2872万人。

社会保障

2018年,颍上县参加失业保险28685人,基金收入1207.2万元;参加职工医疗保险49625人,基金征收1.7236亿元;参加职工生育保险33840人,基金征收638.2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3725人,基金征收1014.3万元;参加职工养老保险42147人,基金收入2.1954亿元。

社会福利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9个,床位5100张,收养各类人员1000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47个,其中农村一站式服务大厅148个。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911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9305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人数12538人。

环境保护

截至2018年末,颍上县有环境监测站1个,污水处理厂2个。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达94.5%,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4.1%。30个乡镇全部实现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新增造林面积3.4万亩、绿化面积511万平方米,完成道路绿化提升180千米,新增省级森林村庄26个、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个。清理拆除“散乱污”企业68家、砖瓦窑厂145家、砂石厂169家、采砂船197艘、河湖围网养殖8374亩,主要河湖功能水体水质全面达标。[4]

参考文献